全球暖化效應意外炒熱了極地國家在北極圈地的激烈爭議。俄羅斯明年將向聯合國申請重劃北極地圖,引發美、加等國家強烈不滿,紛紛加強該區域的軍事能量。一時之間「冰融相見」,一場北極「圈地大戰」似乎一觸即發。
「經濟效益」引發覬覦
俄羅斯正以鉅資進行科學調查,證明位於北冰洋海底的羅蒙諾索夫海嶺(Lomonosov Ridge)是俄國歐亞大陸板塊的一部分,計畫明年再次向聯合國申請,重申領土主權。該案於2001年提出時,因無具體證據被否決。該主張與加拿大、丹麥形成衝突,後兩者認為,該海嶺是其各自領土的自然延伸部分。外界認為,俄羅斯的大動作是為了爭奪北極大量尚未開採的能源與著名的「西北航道」權。
專家預估,北極石油儲量占世界上未發現石油總量的13%,天然氣比例更高達30%;醞釀中的「西北航道」則隨著北極冰山的快速消融而成為可能。冰層融化後,橫越加拿大北極群島、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通道,每年將出現數個月的可通行時間,歐、亞間的海運可不用通過巴拿馬運河,將可大幅縮短海運時間及成本,更可避免亞丁灣與印度洋的海盜攻擊。這意味著,「西北航道」實現後,誰控制該航道就等於控制了世界經濟的新走廊。因此,北極一躍成為俄、美、加、丹麥、挪威、芬蘭、冰島等極地國家不惜兵戎相見的必爭之地。
俄羅斯動作頻頻
俄羅斯將開始蒐集北極大陸歸屬俄羅斯的證據,由於對北極領土的聲明始終遭到極地國家的極力反對,俄羅斯表現出極度的不安與疑慮。
除了進行科學論證外,俄羅斯認為,北極已被北約列入其利益,因此極欲加強北極駐軍的規模並強化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被俄國點名有意染指北極的國家還包括中國、日本、韓國,甚至馬來西亞與泰國。俄羅斯將成立極地特種旅進駐北極領土,在2020年前,將建立邊境基礎設施和港口。
在政策上,俄羅斯希望阻止中國等獲得北極理事會觀察員身分。北極理事會成員包括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和瑞典。目前西方國家偵測到,俄國在北極的導彈測試已開始增多。
美、加不甘勢弱
針對俄國「入侵北極」的行為,加拿大也不甘勢弱,將在北極進行強化軍事演習;挪威將主要軍事基地遷往北極,還史無前例地投入鉅資研發新型軍事設備;美國則派遣核動力潛艇至北極相關海域巡邏。
美國防部早在1998年即祕密研製混合型大型飛艇,目前已製出縮小比例的飛艇,並在2008年1月成功首飛。未來的原形載具將搭載先進的高空地面雷達、衛星通訊與導航系統,甚至空對地、空對空導彈,具備極高空俯視與防衛兼攻擊能力,一旦成功布署,將讓北極的區域攻防戰略改觀。
北極領域的爭議不只是在俄羅斯與其他北極理事會成員間,丹麥與加國也有海峽控制線的劃分爭端;加拿大堅稱對西北航道擁有主權,美國認為這是潛在的開放水域;從白令海到北冰洋的確切海界問題上,美、俄始終意見不一。
極地氣候日益威脅中國
雖然中國領土未及於極地,但是極地氣候變遷,卻日益威脅中國,例如:1月的溫度偏低和乾旱,7月的大降雨和洪澇。長期來看,中國沿海島嶼和長達六千多公里的海岸線有被海水淹沒的危險,沿海地區卻有上百座大、中型城市。專家認為,中國應積極取得北極理事會觀察員身分,深入探討北極環境變遷對中國的影響,並據此擬定對策。
自70年代末到2008年初,北極永久冰凍面積幾乎減少了一半,北極的財富也不再遙不可及,豐厚的能源與漁業資源固然被極地國家垂涎,「西北航道」的實現,將成為未來歐亞運輸的要衝。可預期的是,圈地爭議或將成為未來十餘年的世紀大事,但前提是,全球得先能安度「明天過後」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