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年輕人對歌仔戲的印象,不外乎「俗」、「過時」或「老人看的」。也許兒時看過電視「楊麗花歌仔戲」、路過廟口鑼鼓喧天的野台戲、瞄過藝文快訊上的演出資訊、讀過教科書片段的介紹……生活中或多或少聽聞過歌仔戲,但不是與它擦肩而過、徒留一片浮光掠影,就是對濃妝豔抹的古典裝扮、教忠教孝的老掉牙劇情不感興趣。在時代的變遷下,歌仔戲逐漸成為阿公阿嬤或爸爸媽媽心中既美好又遺憾的回憶。
然而,有一群年輕的文化人,包括大學生、研究生、台灣戲曲學院的科班學生以及已經離開校園的社會人士,卻反其道而行,不僅熱愛看歌仔戲,甚至跳入演戲的行列,認真演戲、邀人看戲,台上台下向眾人傳遞歌仔戲的美好,用行動展現對歌仔戲的支持與擁護。她們的熱誠與努力,感動了周遭的親朋好友。家人從反對到支持、向來不進戲院的朋友開始掏腰包買票看戲,從而改變了歌仔戲古板乏味的刻板印象,發現其中的「別有洞天」。
後繼有人》
研究生、大學生瘋歌仔戲
現為補教業數學老師的邱妤萱,2003年與同好創設了全台第一個由台大與師大歌仔戲社畢業校友自發組成的專業歌仔戲劇團──台灣春風歌劇團,並擔任團長。可別小看這個劇團,它的團員平均年齡「不到30歲」,且平均學歷「碩士以上」,打破一般人以為歌仔戲族群都是上了年紀的人或是學歷不高者的刻板印象。
談起為甚麼一頭栽入歌仔戲領域,邱妤萱表示,當年準備大學聯考時,為了抒解壓力,觀看了霹靂電視台重播的黃香蓮歌仔戲,隨後發現河洛歌仔戲團的舞台演出也越來越精緻。加上小旦從打扮、身段到肢體無不優美,中國風的舞蹈也對她有種無法抗拒的吸引力,促使邱妤萱暗下決心「上大學後一定要學」。目前雖然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但邱妤萱在兼顧工作與家庭之餘,利用平日晚上時間與假日排戲。雖然辛苦,但她甘之如飴。
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在校時是師大歌仔戲社第十二屆社長的廖珮宇,現在就讀台大戲劇研究所。廖珮宇表示自己從國中就開始喜歡歌仔戲,高中到唐美雲歌仔戲團學習,主要飾演小生。每學幾招,就興奮地到處表演給同學看,連老師都知道學校裡有這麼一位歌仔戲迷。
廖珮宇認為,歌仔戲的歌舞、特殊的口白及唱詞有一種讓人喜愛的美感;動人音樂與唱詞結合時,力量非常強大,是一般戲劇沒有的特點。而野台戲演員可以即興演唱,句句押韻、對白文雅,還有前台、樂師、化妝和編劇等,讓她覺得這是窮盡一生也探索不完的天地。目前如願在研究所專攻戲劇的廖珮宇,用「好好玩」三個字注解了她對歌仔戲的喜愛。
現在就讀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的林毓嵐,曾任師大歌仔戲社的第十三屆社長。父母雖曾強力反對林毓嵐學歌仔戲,但在她多年的堅持下,父母看見了她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演出,從而改變態度。她認為歌仔戲的身段很美,音樂也有特別之處,具傳統戲曲固有的格式,又能創造出不同的東西。
和其他人不同,現在就讀國立台灣戲曲學院的江亭瑩,則是從小就立志當歌仔戲演員。大概國小三、四年級時,她就莫名地愛上廟口的劇團表演。江亭瑩認為,演戲最大的成就感來自觀眾的掌聲與關注。每次演出聽到掌聲,她都會感動得想哭。
這幾位歌仔戲界的未來生力軍,顯然都是「戲迷」。也因為愛「看戲」而忍不住想「演戲」。那麼,她們有沒有特別心儀的歌仔戲演員?
邱妤萱表示,許秀年演的「任何戲」她都會去看,「因為她演甚麼像甚麼,是一個全方位的演員,唱、唸非常紮實!」而廖珮宇除了覺得楊麗花很厲害、陳亞蘭很帥以外,後來跟唐美雲老師學戲,發現唐美雲在「身段、情緒控制與眼神的精準度非常厲害」。林毓嵐則非常喜歡春風歌劇團的小生李珮穎,認為她漂亮又英俊、演技也好,「在台下完全被電到。」而由於林毓嵐本身演小旦,石惠君老師則是她的模範,「因為超級漂亮、可愛,看她演戲很賞心悅目。」江亭瑩也表示學小旦最迷的偶像也是石惠君,「因為她每一個小細節都去鑽研。」
看來,有個「偶像」並進而想模仿,也是這些後起之秀投身歌仔戲的動力。
專業之路》
大環境條件尚未俱足
但是,興趣歸興趣,要成為正職、專業的歌仔戲演員,似乎並非易事。
邱妤萱說,雖曾經嚮往過當專業演員,但有一次幫「民權歌劇團」跑龍套,整天困在戲棚,哪裡也不能去;當時燈光昏黃,看書也不便,讓她警覺到這不是她想過的生活。如今有了自己的劇團,每次為了演出,從聯繫單位、經費、報帳、梳頭、服裝到劇本排練,都要自己打理,真是又忙又累。但因為是興趣,還是能堅持。
目前仍在學的廖珮宇則認為當職業演員要有條件、實力,還要有環境的培養。她自認能力不足,所以不敢;此外,家庭因素也有影響──廖珮宇的父母從以前就一直提醒她:「這個千萬不能當工作。」
還是學生的林毓嵐也表示,高中時因為要唸書,參加社團讓父母很不開心;後來上了大學,成績維持在一定的水準,父母就讓她去玩;之後家人看了她在劇場的幾場演出後,「覺得沒有想像中糟糕」,才漸漸不那麼反對。
已經立定志向要當專業演員的江亭瑩則表示,由於唸的是戲曲學院,老師和同學都會支持,家人當然也希望她演得更好但也擔心她以後會很辛苦。江亭瑩半開玩笑說:「這一行本來就是吃不飽也餓不死。我沒有想要賺大錢,覺得能用興趣當工作真的很好。」明年即將畢業的江亭瑩打算以後以跑團為主,但也會找有時間彈性的副業或跟朋友創業。
散播種子》
台上、台下推廣歌仔戲人口
談起身邊的年輕朋友對歌仔戲的態度,邱妤萱表示一般的反應一定是:「那不是老人家看的嗎?」為此,台灣春風歌劇團會加入親情倫理的元素,盡量把「教忠教孝」的故事合理化,希望能感動年輕人。她認為年輕人只要明白你要傳達的東西,就會比較樂意去看。
廖珮宇很樂觀,她聽到的都是正面的回饋:「我常說在台北很幸運,要學戲很方便,資源很豐富。你學大提琴要見到馬友友太難了,可是我們要見到歌仔戲國寶廖瓊枝多簡單啊!正因為圈子小,所以師資都是大師級的演員。」
廖珮宇特別談到,電視在歌仔戲推廣上占了很大的功勞,「因為範圍廣,電視打開就看見,多簡單。」據聞有人要籌備開拍電視歌仔戲,她期待那不只是阿公、阿嬤的懷舊時間,而是能拍出「改頭換面」的劇集,吸引年輕人的目光。「假設能起到類似偶像劇的風潮,造成一個話題,一定會有人開始想看歌仔戲。」她表示:「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至少要先變出「熱鬧」才能讓外行來看,開發新觀眾絕對是當務之急。
已經投入劇團演出的邱妤萱則強調,「好劇本」不需要甚麼手法就能打動人心。可惜寫劇本和專業導演等人才卻慢慢凋零。春風歌劇團會用年輕人的手法創作劇本,但她認為跟傳統歌仔戲還是有落差,寫不出很到位的劇本,而且台語語彙不夠豐富。此外,目前劇團用的導演幾乎是京劇老師,所以做出來的東西不太具有道地歌仔戲的味道。
雖然感到大環境並不樂觀,但秉持對歌仔戲的熱愛,大家還是「各顯神通」地推廣。例如春風歌劇團針對學校老師辦工作坊,因為他們是最好的媒介;劇團的團員也有很多是學校老師,透過設計教案把課程跟歌仔戲做連結。工作坊辦了兩年,邱妤萱覺得反應不錯。此外,不管是傳統的還是創新的,春風歌劇團目前至少每年要推出一檔新的製作。
身為學校歌仔戲社團負責人的廖珮宇則喜歡透過講述劇情、趣聞、學歌仔戲的過程,引發同學的興趣。師大的歌仔戲社並藉由教育部的「大專校院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計畫,每星期抽空到景興國中的歌仔戲社教小朋友學戲。為了引發興趣,還設計了歌仔戲版大富翁、期末考闖關等形式,希望在年輕的孩子心中播下一些歌仔戲的種子。
江亭瑩則笑說:「我常逼沒有看歌仔戲的朋友來看,他們如果覺得精采,也會約其他朋友來,就會越來越多人。」她強調,如果自己技藝不好,也不好意思叫人家來看,「所以要求自己先學好。」她還表示,自己在歌仔戲的環境待久了,懂得歌仔戲的美,可是一般年輕人可能因為看不懂,就無法體會。所以她認為教育很重要,可以多舉辦校園講座、玩遊戲、示範教學,或推出優惠票價給學生。
展望未來》
看見歌仔戲的希望與感動
關於一些前輩、老師對於歌仔戲的前景並不看好,廖珮宇頗能體會。她表示台灣雖然成立了戲曲學院培養出一批人才,但是,他們的舞台在哪裡?很多人畢業之後就消失了,因為離開學校就沒有戲演,現階段也很難有嶄露頭角的機會,只好轉行,等於有傳沒有承。
廖珮宇坦言:「沒有任何一個劇種會因為同情而存活下來,一定是因為它有趣、好看。我覺得沒有必要塑造歌仔戲悲情的形象,應該要把它好玩、有趣、有價值的部分拿出來。不能強制大家喜歡,唯有自己變得值得人家喜歡,觀眾自然就會來。」她還以「一齣戲救活一個劇種」為例,積極地表示:「說不定哪天有一個轉機,很難講。崑曲曾經一度快滅亡,但《十五貫》這齣戲讓崑曲又大為流行。類似這樣,就是一個盛衰的演變。」
而林毓嵐則認為歌仔戲能不能回歸主流要看機運:「每個東西都有興衰,如日劇與韓劇。如果有機會像布袋戲突然很紅當然好,沒有機會也無所謂,有傳承就很好了,它就是一個文化。」
對於歌仔戲的傳承,雖然或多或少感到憂心,但幾位年輕人熱愛歌仔戲的心不曾動搖與改變。
年輕,或許代表沒有豐富的人生歷練;但也因為年輕,所以單純直率、義無反顧。目睹這些為歌仔戲薪傳大任真心付出的年輕一輩,不但看見希望,也看見了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