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草香中,鄭梅玉藺草作品散發著台灣土地上的純真樸實之美。作品──杵米。
鄭梅玉提供
第52期
藺草編織是台灣傳統的手工技藝,早年用藺草編織成的草蓆、草帽或手提袋,是台灣一般家庭中實用的物品,尤其以西部的大甲和苑裡生產的最為有名。
根據文獻記載,二百多年前住在苑裡的原住民平埔族婦女,會擷取藺草,晒乾壓扁後編織成草蓆、籃子等日用品。爾後漢人加以學習改良藺草編織技法,並將野生藺草移植水田大面積栽培,藺草手工編織藝品開始受到重視,並在民國三十年代蓬勃發展,聞名中外,也成為苑裡大甲一帶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
藺草編織的用品既美觀又堅實耐用,還帶有大自然的清香,惜因社會變遷,這項手工技藝已逐漸沒落。鄭梅玉從平面編織技法再創新立體編法,並將藺草編織結合藝術,成為可供賞玩的藝術品,淡淡草香中,散發著台灣土地上的純真樸實之美。
為了傳承這項台灣土生土長的技藝文化,鄭梅玉自創藺草大頭娃娃,小朋友在DIY過程中,可以一坐二個小時,樂在其中,既練習手眼協調,又能發揮無限想像,是一項健康又自然的本土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