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期
每日擦身而過的人不下數十者,甚麼樣的人,會讓你留下深刻印象?
那一個夏日午後,我們來到嘉義,一望無際的雲嘉南平原,空氣裡還有禽畜、作物的味道。南台灣的豔陽烤著汗流浹背的莊稼漢,蒜頭糖廠裡,解說員也正揮汗如雨介紹著糖廠文化。
隨著產業結構改變,台灣製糖業日漸西沉,全盛時期的榮景不在,機器停止運轉,火車退役下鐵軌,糖廠裡的員工們也歇下了。
或許是非假日,遊客三三兩兩,偌大的廠區,沒見到幾個工作人員,愈顯寂寥。糖廠解說員只有兩位,其中一個偶爾還兼駕駛小火車。五分車在老舊的鐵軌上漫遊,遙望遠處呼嘯而過的高鐵──時間,豈能輕用科技估量?
台灣許多老糖廠轉型,變更成觀光、自行車步道,將幅員遼闊的甘蔗地提供闔家出遊。這些仍在老工廠崗位上的員工使出十八般武藝維繫糖廠營運,栽花、植草、維修、打掃一手包辦。這些人或許不懂得行銷、包裝,不懂得廣告、招攬,但他們以赤誠待人,接待遊客有如招待自家客人。或許對於這些工作者而言,糖廠正是他們的家。
一老一少兩個接待員頗有傳承意味。老接待員深耕地方,在他眼中,每個建築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片蔗田、每一花一木都有他們共同的往事。廠區介紹過程說學逗唱,毫無冷場。爛俗的「葷段子」、年歲已高的「老笑話」,經接待員重新演譯,有如重獲新生,獲得眾人一致好評。
老先生致力保存民間文化,編選嘉義民間文學、童謠,用七言絕句寫「糖廠六十景」,頗有「台灣八景詩」的古風。或許正是這份對土地的情感、對文學的關懷,讓人老而彌堅。
解說員忙前顧後熟練地打點行駛中的火車。這邊和旅客寒暄、解答疑問,那一頭還得照顧器具、控制火車。看著他奔忙的身影,忽然咀嚼出糖廠機房的標語:「一滴糖漿,一滴汗」。我想儘管只剩一名遊客,老少接待員仍會準時敲鐘發車,毫不含糊地走完參觀廠區的路線。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