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百年之際,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是,共產黨和國民黨,都高調捧孫中山。兩個曾對立了近百年的政黨,卻在孫中山上找到共同點,實為一政治景觀。
國民黨捧孫中山,因孫曾是國民黨總理,並被尊為「國父」。國民黨要通過捧孫來凸顯他們權力來源的正統性,是結束清朝後建立的中華民國「代表」中國。
那為甚麼共產黨也熱衷捧孫?這裡最主要的原因,是孫中山的那套理論和作法跟共產黨相當接近,他們是思想上的「戰友」;孫的「聯俄容共」政策,幫助了中共發展壯大,孫是中共的「恩人」。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八個方面:
一是在有實現憲政民主機會的情況下,仍走「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道路。
辛亥革命雖叫革命,但卻沒有甚麼流血犧牲、人頭落地,就結束了清王朝。中國解除了黨禁報禁,有了國會,出現了從未有過的憲政前景。但孫中山卻熱衷武力解決問題,在宋教仁被暗殺事件發生後,孫竟不顧很多人主張的在法律層面「倒袁」,即通過國民黨占多數的「國會」解決,走憲政民主之路,而是堅持發動「二次革命」,以武力倒袁世凱政府。此舉動搖(摧毀)了中國當時相當脆弱的憲政基礎,使中國失去了一次重要的走向議會政治的可能性,為後來軍閥間的武力「倒來倒去」提供了惡劣先例。最後中國最大的「軍閥」毛澤東等共產黨人用「槍桿子」把整個中國「倒」到自己手裡。
二是組織列寧式政黨。
孫中山雖曾旅居美國,但明顯地,他既沒有學到「政府的存在是為了保障個人權利」這個根本精神,當然也就沒有學到如何建立一個三權分立、多黨競爭的政治體制。他主張「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建立「黨國體制」,也就是政治獨裁。他強調,加入國民黨的人,「先要犧牲個人的自由,個人的平等」。《國民黨總章》曾規定,所有中央委員會的決議,孫都有權否決,而且還要求黨員按手印宣誓效忠孫中山個人,強調革命「必須在唯一領袖之下,絕對服從」。「我是推翻專制,建立共和,首倡而實行之者。如離開我而講共和、講民主,則是南轅而北其轍。」孫中山晚年更是主張個人不能有自由,只能講國家的自由。後來毛、蔣各自建立黨國,都是用這種邏輯,即用群體的名義,國家的名義,剝奪個體權利,實行獨夫統治。
三是都把新聞當作宣傳。
中共是靠暴力和宣傳起家的,而孫中山早在毛澤東之前,就熱衷辦「黨報」,要用「黨的喉舌」達到「高度思想統一」(跟後來毛的統一思想等一樣)。孫要「造就健全一致之輿論」,形成一種聲音。這種宣傳高於新聞,新聞等於宣傳的做法,國共兩黨是不謀而合,孫、毛兩人一脈相承。
四是都推崇、師法蘇聯,「以俄國為師」。
對中共來說,是俄國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馬列主義,毛澤東們是按俄共模式起家的。而孫中山也是崇拜蘇聯,曾給蔣介石寫信說,「今日革命非學俄國不可。」還斷言:「如果我們不以俄國為師,就絕不會有成就(原話:非以俄為師,斷無成就)。」
法國的中國問題專家百合吉爾(M-C Bergere)在她的《孫傳》中說,共產黨誕生那年孫中山跟共產國際搭上關係,把國民黨改組為布爾什維克式的革命黨。據這位女學者考證,連國民黨的黨綱,都是當時共產國際的代表鮑羅廷按照蘇共的黨綱起草的,由廖仲愷譯成中文。
孫中山留下的遺囑有國事版和海外版兩套,其「海外版」是寫給蘇聯共產黨的,其中不僅歌頌「不朽的列寧」留下「真遺產」,還稱蘇共們為「親愛的同志」,並告訴蘇共他已「令國民黨」跟俄國合作「提攜」,那口氣完全是一家人。
五是都用黑道手段鎮壓異己。
歷史上曾發生國共兩黨殺「兩章」事件:周恩來主導殺害原同志戰友顧順章的妻子家人八口,蔣介石曾暗殺革命元勳陶成章。周殺顧全家,是因顧被捕叛變,周要滅門報復。而蔣殺陶成章,則是取悅孫中山,因陶對孫搞「一人黨」非常反感,曾嚴詞批評,成為孫的心頭大患。幾年前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公開的蔣介石日記證實,是蔣本人親自去上海醫院病房暗殺了陶成章。蔣在日記中坦承此事是他幹的。蔣殺了陶成章後,更得到孫中山的信任和器重。
孫中山所以欣賞這種暗殺,因他本身也是這麼幹的。當孫發動二次革命倒袁時,據章士釗回憶,可用之兵只有南京的第八師,但該師將領不情願。孫中山則拿兩萬銀兩收買該師的營連長,「令其屠殺師旅長自代而起義」。這些師、旅長聞訊只好表態:「吾師以內訌毀,不如以全部討袁亡。」章士釗感嘆,孫中山「賄買殺人,自亂步武」,簡直像太平天國的洪秀全。所以廣東中山大學教授、歷史學者袁偉時研究這段歷史時說,孫中山「把國民黨改造成幫會式的組織」。
六是都為目的不擇手段,不惜出賣國家利益。
中共為鞏固統治,幾年前曾跟莫斯科簽約,把當年俄國從中國奪取的土地(相當40個台灣)一次性永久給了俄國。孫中山也曾用出讓本國領土,換取外國支持。孫當年竟遊說日本,說如獲資金等支援,「滿蒙可任日本取之」。「日本如能援助中國革命,將以滿蒙讓渡與日本。」甚至在日本強迫中國接受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時,孫中山還私下對日方承諾,一旦主政,將給予日本前所未有的政治、軍事和經濟特權;條件是日方出錢出力幫他推翻袁世凱。
七是孫的「三民主義」跟毛的「新民主主義」異曲同工,基調都是群體主義。
孫在《建國大綱》中闡述「民生」時,強調的是由政府解決人民衣食住行;談到「民權」時,主張的是由政府訓練人民行使四權;談到「民族」時,更是強調國家。對「民權」,孫還認為建立民國就是實現了民權,所以在袁世凱當選總統時,就宣布三民主義已完成兩項(民族、民權),今後只需抓民生。所以三民主義的核心,是大政府和國家主義,而不是個人自由。國共為甚麼能在孫中山的問題上「統一思想」,就因為他們的意識形態建立在相同的根基之上:那就是國家、民族、群體,高於個人權利。
八是幫助了中共發展壯大。
除了想法、作法跟共產黨接近之外,孫中山還幫助了中共的發展壯大,他是共產黨的「恩人」。孫當年不僅有「聯俄、容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還改組國民黨,允許共產黨人加入,擔任重要職務,這都成為共產黨的理論和實力壯大的推手之一。孫的夫人宋慶齡後來成為毛澤東的同黨、共產中國的國家領導人,是有其思想基礎的。
美國知名的中國問題專家韋慕庭(Clarence Martin Wilbur)在《孫中山傳》中說,中共之所以能獲得發展的機會,進而征服中國,一個關鍵性的因素是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政策。因為這等於是聯合縱容共產黨。
所以毛澤東早就高度評價孫中山,稱他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在慶祝中共國慶時,還在天安門城樓那掛著 「馬恩列斯毛」像的廣場旁豎立孫中山的巨幅畫像,就是感激他幫助了中共,最後把國民黨的命「革」到台灣。孫中山跟列寧等一樣,成了共產黨的「真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