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回饋社會】看見智慧經典語錄之四

第100期
編輯部整理

盧文錦(詠春拳傳人,李小龍的三師兄,詠春拳宗師葉問的親傳外甥)──

學文的人不用學武,學武的人一定要學文。你的涵養不夠,你往往會為了一些小事情,去爭執啊,個人學識修養不夠就會產生這種問題。(《看》第18期「認真臉譜」)

 

蔡龍雄(石硯雕刻創作家,榮獲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工藝之夢銀牌獎)──

我把我堅持的地方傳承給我的徒弟、我的學生,不讓台灣本土藝術流失了,這是個重擔,我要一直走下去,走到我最後的一口氣。(《看》第31期「認真臉譜」)

 

葉淑蕙(山水米總經理)──

對我來說,不是業績好就是有成就,作為一個糧商,除了盡其所能製造安全糧食,最大的期望是全台灣的土地能夠永續經營,讓台灣成為一個有機島。(《看》第31期「封面故事」)

 

王新篤(「釉裡紅」瓷藝創作家)──

很多人覺得我太傳統了。以前我會懷疑是否還要走這種路線,現在我很確定這種路線是沒有錯的,因為我發現中華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不管多久,再拿出來用都是新的!(《看》第34期「認真臉譜」)

 

賴家崧(中天連鎖眼鏡總經理,追夢樂團發起人)──

有時候我們常因為太忙而說『明年再來』,其實一錯過,明年根本就不會來。(《看》第38期「封面故事」)

 

袁紅冰(前北京大學法學教授,中國流亡作家,自由主義法學家)──

結起來是我對不起共產黨,不是共產黨對不起我。我要是想追求榮華富貴,共產黨會給我。那麼我為甚麼要對不起它呢?因為我要對得起共產黨的話,我就沒有辦法對得起我自己的良心。人生一世啊,良心最重要,自己的心靈最重要。我不能背叛自己的心。(《看》第41期「封面故事」)

 

陳德祥(雲林縣水林鄉「台灣區牧草生產合作社」經理)──

很多人都認為年輕人不可能來從事勞力付出的農業工作,可是我們平均年齡不到30歲,還有好幾位是碩士生。這裡工作比預期的多很多。每天接受陽光、汗水洗禮,雖然辛苦,但是看到植物長得好就心滿意足。而且與作物、土地的互動,也經常讓我們感動。(《看》第52期「封面故事」)

 

Janet(謝怡芬,金鐘獎行腳節目「瘋台灣」(Fun Taiwan)節目主持人)──

I don't know what's holding me here, but here is something.(我不知道是甚麼因素把我留在這裡(指台灣),但一定有甚麼原因。)(《看》第56期「封面故事」)

 

薛焜中(「冶綠生活服飾」創辦人)──

你做對一件事,很多善的資源就會進來。……或許一個人的力量非常有限,但心的力量是無限的。一輩子,就作一次傻人吧!(《看》第71期「封面故事」)

 

趙宗冠(知名不妊症醫師,業餘畫家)──

診療和繪畫都是我最喜歡的工作,改變工作就是休息,看診累了作畫、作畫累了看診,所以我覺得一天到晚都在休息。這也是一種生活哲學!(《看》第87期「認真臉譜」)

 

王偉華(東海大學「博雅書院」副書院長)──

常有人說學生是客戶,老師應該滿足學生需求;但我覺得不是,學生應該是我們生產出來的「產品」,真正的客戶應該是企業和這整個社會。(《看》第89「封面故事」)

 

林昌民(台中新社「安妮公主花園」主人)──

把美好的生活和親朋好友分享,是我們最原始的想法。……人生不是以賺錢為最後的目的,如果每天都在想賺錢,人生很乏味。(《看》第94期「認真臉譜」)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看人機圍棋大戰 再談人工智慧與股市
今年3月,Google人工智慧AlphaGo在首爾和韓國職業九段棋士李世乭進行了五場比賽。這場人機大賽引起各界的關注,根據媒體報導,…
「中國學生會」變裝現代錦衣衛
杜克大學中國女留學生王千源遭受死亡威脅事件引起軒然大波。王千源指證,無論是中國留學生的抗議活動,還是對她本人惡意的攻擊,都是由該校「…
借花獻佛
新加坡身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外籍公民不少,其中印度人口約占8%。這些印度移民聚集在一個被稱為「小印度」的地區,因為風土民情特殊,…
王徵吉愛上黑琵 永生不悔
1992年七股發生槍殺黑面琵鷺事件,震驚了國內外。由採訪而認識黑面琵鷺的王徵吉,辭去了記者工作,結束婚紗公司事業,…
《台灣大劫難》:一桶潑向溫水鍋中青蛙的冰水
袁紅冰先生撰寫的《台灣大劫難》一書的警示作用,如同李敏勇先生為該書所作序之標題,「一位中國流亡者為台灣升起的烽火」。「烽火」…
你跑步我騎車 鐘少佑、簡婕環島愛相隨
堅持MIT的台灣運動品牌「拓荒者」第二代董事長簡婕,2012年曾接受《看》雜誌採訪,如今已接班六年且頗有心得的她,依然給人嬌小甜美、…
2013年1月全球大事
歐巴馬宣布嚴格管制槍枝 地點:美國華盛頓 1月14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被稱為「最嚴格的槍枝管控法案」,紐約州州長隨即在15日簽署該法案,…
輕裝潢如何玩空間? 從天地壁著手 讓居家大變身
輕裝潢、微裝修已經蔚為潮流,不管是老屋改造,或是小資族、首購族、租屋族的居所,不少人都希望有不同程度裝潢,讓空間更合乎自己對生活品味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