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台北市濟南路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ational Conmmunicaion Commission,NCC)大樓門口,以往平靜的人行道上,這時卻異常熱鬧。台灣媒體觀察協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台灣記者協會等多個民間團體,列隊在NCC門口高舉標語、大喊口號。
「抗議媒體酷斯拉!旺旺媒體占你家!」他們聲音洪亮,響徹雲霄。
原來,NCC濟南大樓的七樓會議室裡,正在舉行「吉隆等11家有線電視公司股權轉售讓案」的公聽會。
「吉隆等11家有線電視公司股權轉售讓案」指的是旺旺中時媒體集團針對台灣最主要的有線電視「多系統業者」(Multi System Operator,MSO)――中嘉集團的併購案。據公平交易委員會指出,旺中寬頻計畫取得包括中嘉網路、全球數位媒體及吉隆等11家有線電視系統之經營權。今年4月公平交易委員會附上11則負擔條款審查通過,6月NCC進行審查程序。
此次併購案規模之大、投資金額之多,堪稱近五年來亞洲最大的跨媒體併購案。光是中嘉集團旗下的11家有線電視收視戶就達118萬,占有線電視總收視戶的23%;旺旺中時集團總投資金額高達762.3億台幣。有學者指出,併購案若通過,將對台灣未來廣電媒體與新聞傳播的生態產生重大影響!
10月17日,台灣有54位學者發起「媒體巨獸出沒請注意」的反對連署。發起人包括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教授瞿海源、台大新聞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林麗雲、台大新聞學研究所教授兼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主任張錦華、台大法律學系教授兼人權暨法理學研究中心主任顏厥安、台大經濟學系教授兼社科院副院長林惠玲、台大經濟學系教授兼社科院研究發展分處主任鄭秀玲、政大新聞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林元輝、政大新聞學系教授馮建三、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教授蕭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胡元輝、世新大學新聞學系教授兼主任胡光夏、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副教授魏玓等。在10月24日NCC舉辦公聽會審查該案前,短短五天就匯集了78個團體及2,136位公民連署。公聽會後,第二波連署活動開始,截至11月11日共有103個團體、2,951名個人加入,人數還在不斷增加中。
公聽會上,傳播、經濟、電機學者、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卓越新聞獎基金會等代表紛紛到場,利用短短的五分鐘發言時間,有的發出怒吼,有的憂心忡忡。
台大經濟系教授、台大社科院研發分處主任鄭秀玲,前一天晚上加班到晚上9點多,忙著把她對於此案的觀點整理成一份近十頁的資料,準備帶到公聽會現場散發。學生好奇地問她:「老師怎麼突然跑出來做『社會運動』了?」
在台大教授產業經濟學的鄭秀玲表示,由於太瞭解此併購案的影響而寢食難安,不得不站出來講話!
這個亞洲近五年來最大的跨媒體併購案,到底存在哪些爭議?為何公民團體、學者專家、社會大眾都起身反對?
爭議1:跨媒體巨獸壟斷言論市場?
此案第一個重大的爭議就是:併購案將造成超大跨媒體集團,言論將因此過度集中化。
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陳炳宏憂慮地說:「我擔心的是買系統後,水平與垂直整合的結果!」
台大電機系教授林宗男也指出:「併購成功後,旺中集團不但會控制上游的頻道,同時也會控制下游的系統台。上、下游垂直整合會給台灣言論多元化帶來嚴重的挑戰!」
此次出面欲併購中嘉集團的是旺中集團底下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旺中寬頻媒體公司。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擁有旺中寬頻51%股權,國泰金控前副董蔡鎮宇、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也是重要股東。
台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表示,蔡衍明和王令麟旗下的媒體,在報紙部分擁有《中國時報》、《工商時報》、《旺報》;雜誌有《時報周刊》、《愛女生》;網路媒體有中時電子報;無線電視台有中視;衛星電視台有中天新聞台、中天綜合台、中天娛樂台、東森新聞台、東森綜合台、東森戲劇台、東森電影台、東森洋片台、東森YOYO台、東森財經新聞、超視;購物頻道有U-Life5台;還有近4%之有線電視系統台,包括新永安、聯維、寶福。以上這些現有旗下事業,已是龐大的跨媒體資源。
如果併購案通過,水平整合的部分,旺中將擁有全台第二大有線電視系統商中嘉集團,中嘉底下的收視戶高達118萬,占全台有線電視系統收視戶的23%,加上原來旺中寬頻擁有的三台系統台,併購後旺中將掌握全台近三分之一的有線電視系統平台。
垂直整合的部分,旺中併購的對象包括全球媒體數位公司。文化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副教授柯舜智說明,媒體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的機器,對人民的影響太大,一旦併購案通過,被併購的全球數位多媒體公司旗下代理的包括八大集團、TVBS、Discovery等14家頻道,加上旺旺集團合作夥伴東森集團底下擁有的頻道,旺中集團將不只是操控有線電視系統台作為電視頻道的載具,還掌控更多的頻道內容的代理,言論市場──公共意見、娛樂、文化、社會等領域,將被過度集中化。
旺中與東森集團已擁有許多頻道,水平與垂直整合後的跨媒體力量大得驚人,儼然像個媒體巨獸,台灣民眾的閱聽權利將被壟斷。
鄭秀玲以德國跨媒體市場集中度(KEK)計算方法分析後發現,併購後旺中集團跨市場集中度高達140%,遠遠超過德國主管機關所許可的30%標準。
立委葉宜津質疑,目前台灣電視新聞頻道總共12台,旺旺中時集團擁有的新聞頻道就有6台,尚未併購前媒體集中度就很高了,何況併購中嘉之後!葉宜津大罵:「難道這樣沒有媒體集中?沒有言論集中?沒有壟斷?還要加上系統台?」
鄭秀玲拿去年「大富案」──富邦金購買凱擘有線電視系統台的案子說明,NCC去年允許大富案通過的其中一項但書為:「不能購買財經台、不能申設新聞台。」而今旺中集團旗下有這麼多媒體,鄭秀玲質疑:「NCC應用同一標準審核駁回旺中倂購案!」
爭議2:只是買電視平台 不是買媒體?
面對旺中併購案將造成媒體言論市場過度集中化這個排山倒海而來的疑慮,旺中寬頻董事長兼中天電視台董事長蔡紹中一再於公開場合強調:「有線電視系統性質屬於平台,不是媒體、不是內容的生產者,增加中嘉並不會導致旺旺的媒體規模擴大。」因此他認為,購買系統平台不會影響言論多元化。
蔡紹中提出多項承諾,包括旺中寬頻的經營者不會持有其他有線電視系統的股份,也不會擔任旺中集團相關企業的經營者,並會辭去中天電視董事長之職務,還保證將來旺中寬頻不會自製、代理電視節目與頻道等。
然而,「系統平台的所有權」對「頻道內容提供者」的影響真的不大嗎?前金管會主委、中研院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施俊吉教授一語道破:「誰控制通路,誰就能控制內容!」
他舉超商的例子說明,在「7-11」便利商店,消費者買不到光泉的飲料;在「全家」便利商店則買不到統一的飲料。因為「7-11」是統一集團旗下的便利商店通路,而光泉是「全家」便利商店的股東,彼此都有自己的競爭的通路,不會把對手的商品上架。
台大新聞所張錦華教授透露,業內的人都知道,目前台灣有線電視產業的生態,是由有線電視系統平台掌控電視頻道的時代。目前NCC核發的頻道執照高達二百家,但是有線電視系統台頻道的選擇才約一百台,想要上架的頻道業者必須爭取系統業者的許可才能出現在收視頻道上。不管是在頻道上架的費率、頻道所在位置以及每年的換約與否等,系統業者都握有影響力。張錦華表示,一旦併購案通過後,旺中集團將掌握全台灣近三分之一的有線電視收視戶,其影響力令人憂心。
在公聽會上,「東森得意購」的代表劉家昆發言時,語氣顯得格外無奈,他感嘆:「東森得意購以受害者的角度來講,感受非常深刻!」
2009年起,「東森國際」董事長王令麟看準電視購物大餅,領軍旗下的購物頻道――「優購物」(U-Life)進入有線電視系統台,向中嘉集團洽談上架事宜。原本頻道有限的購物台因而掀起搶頻道大戰,首當其衝的就是「東森得意購」,雙方為爭奪頻道代理而打起官司。
據媒體報導,王令麟和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的關係密切,蔡衍明入股東森U- Life,王令麟和蔡衍明於公於私都是親密的夥伴。
去年元旦,東森得意購在中嘉系統台與其他有線系統等28家業者的頻道遭王令麟的東森優購物蓋台,總計衝擊260萬用戶,一天下來東森得意購損失約1,800萬台幣!後來NCC查明,雖然這28個系統台已提出頻道變更的申請,但尚未得到NCC的許可,因此開罰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
公聽會上,蔡紹中對此表示,自己擔任旺中寬頻的董事長,蓋台事件那是上一代的事:「你不能說過去他們那樣所以現在你也會這樣!」
然而,蓋台事件去年才剛發生,教訓仍不遠,如何叫大眾放心?而且旺中寬頻的大股東就是蔡紹中口中所說的「上一代」──蔡衍明。
對於這項爭議,東森得意購法務部副理吳竟成表示:「旺中是沒辦法避免這樣的質疑的,因為前一代的確發生過這樣的事情,而併購後的規模也的確造成更多的疑慮。」
爭議3:加速有線電視數位化 併購具正當性?
旺中寬頻訴求NCC通過併購案,其中最主要的理由是──旺中集團承諾投資建制數位電視的環境,加速有線電視數位化。
台灣有線電視產業數位化腳步緩慢,一直是該產業的痛。根據NCC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五大有線電視系統,用戶端數位化比率只有9.08%,香港、日本高達100%,美國數位化近八成,中國大陸近五成,南韓則有22.70%。行政院為了加速推動有線電視數位化普及率,去年定下2015年達到50%數位化普及率的標準,今年還上修目標至75%。
為何台灣有線電視數位化緩慢?問題牽涉到長久以來有線電視業複雜的產業結構,非三言兩語能說清。有分析師提到,由於台灣有線電視產業經營權把持在外資手中,外資並沒有長期深耕經營的規劃,以至於需要龐大資金的數位化建制顯得蝸行牛步。
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順勢呼應政府號召「鮭魚返鄉」的政策,承諾未來七年投資75億於電視數位化。旺中寬頻董事長蔡紹中在公聽會上也強調,將來會對收視戶使用押借一千元方式,發送電視數位化所需的數位機上盒。
但是,旺中的投資計畫真能達到建制數位化的效果?又,非得只有旺中集團才能推進數位化腳步?這是外界質疑的兩大理由。
台大電機系教授林宗男在公聽會上質疑,以旺中的數位化建制目標,根本就無法達成行政院定下的數位化進程。他說:「我國的政策目標是在2015年達成有線電視數位化75%。就旺中併購案而言,以旺中在9月6日聽證會上遞交的書面說明,要到2017年才能達到80%的數位化。也就是說,此併購案並無助於我國數位化的加速。」
前金管會主委、中研院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施俊吉教授披露,旺中併購中嘉的手法是典型的「槓桿併購」(Leveraged Buyout,LBO)。所謂「槓桿併購」指的是公司利用自己的資產作為債務抵押,收購另一家公司的策略,此方法在交易過程可把收購方的現金開支降低到最小程度。
施俊吉解釋:「併購方旺中是拿將併購下來的11家系統台118萬戶未來的收視費當作保證,向銀行團貸款。貸款金額高達總投資額七百多億的七成或八成,所以旺中的負債高達五、六百億。」
既然負債五、六百億,銀行為何敢借出那麼大筆的貸款?原來,台灣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在目前全國劃分的51個經營區內,大多都是寡占與偶占,民眾每個月得固定交五~六百元的收視費給系統業者。有學者披露,此利潤高達四成,這些現金就可作為併購方還銀行團利息與本金的擔保。
施俊吉計算,若旺中要償還五、六百億的本金加上利息,以收視戶月繳550元費用來看,其中有110元業者得拿來付利息,340元付本金,剩下的一百多元才能拿來經營系統台,還得給付下游的頻道授權金,加上數位化建制,每戶裝設一個成本約三、四千元的數位機上盒……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如何能投資大筆金額達成其允諾的數位化目標?
施俊吉表示:「NCC若要追趕台灣數位化,絕對不能放任這種槓桿併購繼續玩下去!」
另外,併購中嘉,旺中集團並非唯一選擇。今年8月NCC宣布,年底將重新公告有線電視經營區,將全台51區擴大到以縣市為單位,分為23區。鼓勵更多有意投入有線電視的業者申請。
台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認為,有線電視擴大經營區後,有許多業者也將投資數位化的建制,NCC大可不用急著選擇旺中併購中嘉,可以考慮其他紀錄更良好、沒有新聞台與財經台、更有資格的業者入主中嘉。
爭議4:旺中大股東 適格性有問題?
施俊吉教授指出,金融業很重視股東的「適格性」。有線電視屬於特許制的準公共事業,加上傳媒的公眾性,對此問題更應審慎審查。台大新聞研究所所長林麗雲研究英國的審理機制,也曾發表專文指出「適格性」是重要考慮因素。如媒體大亨梅鐸即因竊聽醜聞而無法通過併購案申請。
那麼,旺中寬頻股東的適格性如何?
旺中寬頻的三大股東是蔡衍明、蔡鎮宇與王令麟。其中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曾涉及台北小巨蛋圍標案被法院裁定收押禁見;2007年捲入力霸掏空案,2008年一審宣判,王令麟被判處有期徒刑18年、併科罰金新台幣7億元;今年二審宣判,被判刑5年8個月。該案仍在上訴。
施俊吉質疑:「這麼重要的股東,如果在未來的三審定讞之後,被褫奪公權,那麼他能不能繼續維持這整個投資案,作為其中重大的股東?」
另外,旺中案主要大股東蔡衍明的適格性也備受質疑。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授張錦華指出,旺中集團入主中嘉的適格性有三個問題:一、公器私用,利用媒體版面攻擊異己;二、違法出賣新聞版面;三、報導傾向中國,違反平衡報導原則(見下篇報導說明)。
關於公器私用,利用媒體版面攻擊異己,東森國際的競爭對手「東森得意購」感受最深刻。東森得意購的代表劉家昆在9月的聽證會上談到:「東森得意購與王令麟的東森集團相關訴訟,我們發現一個模式,旺旺集團的媒體,例如《中國時報》、《時報周刊》等,常在進行相關訴訟時,發出不利於我們的報導,然後東森集團再把這些報導拿到法庭上當證物使用。」劉家昆十分不滿:「旺旺集團利用媒體力量去營造一個輿論認識的假象。」
除此之外,旺旺2009年併購三中(中時、中天、中視)時,NCC最後以附帶條款方式通過此案。旺旺中時集團利用自家媒體大篇幅報導並批評NCC部分委員「違法濫權、知法犯法」,並在《中國時報》、《蘋果日報》買下頭版廣告,刊登照片點名批評三名委員,並與部分傳播學者針鋒相對。
至今這三位NCC委員仍然對旺中集團損害其名譽的作法非常不滿。因此,在這次旺中併購案退出審查的NCC副主委陳正倉在委員會議中表示:「(三中案當時)中天、中視居然刊登廣告做不實指控,至今未有任何表示,遭致審查不公正之質疑及個人尊嚴尚未回復前,對於本案本人將不參與審查。」
這些拿媒體公器私用的不良紀錄都是近一、二年的事件,旺中集團併購案大股東的適格性難道沒有明顯疑慮?
爭議5:背後是否有中資 幕後黑手若隱若現?
此案另一重要焦點為:是否有中資介入該併購案?
目前台灣現行法律並未開放中資來台投資。但根據NCC提供的資料顯示,此併購案投資人是英屬維京群島商Pure Investment Corp.,三名董事為蔡衍明、蔡紹中、蔡旺家,其唯一股東為英屬維京群島商Hot Kid Holdings Limited,而Hot Kid Holdings Limited之唯一股東及董事為蔡衍明。也就是說,旺旺集團創辦人蔡衍明以個人身分,透過境內境外層層轉投資(共五層)欲入主中嘉集團。
因此,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楊仁福在立法院提出質疑,蔡衍明以外國人身分透過層層轉投資,造成財務不透明,有故意規避中資的嫌疑。楊仁福還指出,旺旺集團與中國關係密切,九成營收來自於大陸市場,如併購案通過,他擔心有線電視系統是否會受到中國政府的影響。
主管單位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第一組組長張克成在立法院代表投審會回應楊仁福:「資金透過英屬維京群島外國人身分進來,只是本投資案的資金的其中一條線,其他股份都是國內股份。」
對此,楊仁福表示,NCC不能只以交易的表面來斷定旺中案沒有中資的支持,應以旺旺集團整體資金結構來釐清:「旺旺集團是國內上市的公司,旗下的中國旺旺控股公司不但是旺旺在中國的子公司,也是目前香港的上市公司,所以以現行公司法對關係企業的規定,和證交法對上市公司的要求,母子公司的財務結構並不能切割來看待,必須公開財務讓大眾檢視。」
爭議6:不明的314億 資金流向何方?
除了資金來源的爭議之外,還有資金流向的問題。
NCC主委蘇蘅向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做專案報告時,向立法委員透露,旺中集團對於中嘉併購案總投資金額為762.3億元。但NCC遞交的專案報告中說明,旺中寬頻收購中嘉合計資金卻是448.8億元。
為何會有約314億元的落差?蘇蘅在受立委質詢時也不願透露原委。立委林淑芬質疑,旺中與中嘉的契約備忘錄中有個「一百年條款」,也就是在今年(民國一百年)年底前併購案還不能通過的話,此次兩個集團的交易作廢。林淑芬懷疑,此「一百年條款」讓NCC委員飽受壓力,以至於在三位NCC委員退席的情況下還繼續審查此併購案。對此,蘇蘅回答此事他不清楚。
林淑芬提醒蘇蘅,當社會有此質疑與諸多爭議尚未釐清時,別在12月底前通過審查,坐實人民的質疑。
台灣電視產業概況
文⊙林平、鄭少凡
我國電視產業依收視戶收訊之方式可分為無線電視、有線電視、衛星電視與多媒體隨選視訊服務(MOD)。
其中「無線電視業者」有5家──台視、華視、中視、民視、公視。MOD為中華電信所有。「衛星電視節目供應者」(即頻道供應商)共有104家,其中本國業者有82家、境外業者有30家。這些頻道商共經營269個頻道:本國業者167個頻道、境外業者102個頻道。
除了上述通路外,「有線電視」已經成為台灣家戶收視節目的主要方式。有線電視產業包括「頻道供應商」及「系統經營業者」兩類業者。
其中「頻道供應商」購買、代理、自製頻道所需各項節目內容,編排成為專屬頻道提供系統台播放。台灣現有8家具穩定性市場地位的有線電視家族頻道品牌,分別為:東森電視(含超視共8個頻道)、緯來電視(7個頻道)、衛視(5個頻道)、TVBS(3個頻道)、八大電視(4個頻道)、中天電視(3個頻道)、年代(3個頻道)、三立電視(3個頻道)。各有線電視家族旗下擁有之頻道包含:新聞、戲劇、綜合、電影、兒童、體育、宗教、購物等。
「系統經營業者」(簡稱系統台)則付費向頻道業者取得頻道授權,透過建置的網路提供頻道節目給收視戶並收取費用,即一般俗稱的「第四台」業者。台灣目前的系統經營者計62家,包括5個「多系統經營集團」(multiple system operator,MSO)及獨立系統經營業者(見表一)。此次引起軒然大波的旺中併購案,即是旺中寬頻媒體欲併購最主要的MSO業者中嘉集團。
「東森國際」與「東森得意購」
文⊙林平、鄭少凡
2007年,台灣爆發金融史上犯罪金額最高、掏空公司資產達四百二十七億多元的力霸案。當時東森集團王令麟受到其父力霸前董事長王又曾的牽連,一審被判刑18年、併科罰金新台幣7億。王令麟因而被迫退出東森集團下的東森電視董事會,最重要的兩大金雞母——東森得意購與東森媒體科技(現已更名為凱擘),也在當時相繼落入外資手裡。
2010年9月,NCC同意王令麟以東森國際法人代表身分,出任東森電視董事會董事,讓王令麟得以展開重出江湖的第一步。
因此,「東森得意購」雖然以「東森」為名,卻和目前王令麟的「東森國際」集團無關。「U-Life購物台」才是「東森國際」旗下的購物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