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出去走一走了!」電影《陣頭》中,男主角阿泰在苦思如何帶團闖出名氣時,靈機一動,決定率領全團背著大鼓,用行腳的方式環島,因而吸引媒體的注意,一炮而紅!
電影裡苦行環島的橋段,看似瘋狂,但現實中「九天民俗技藝團」一個又一個的創舉,比電影還瘋狂!
1996年至2003年間,每年7月「九天」全團背著三太子,徒步環島;2004年,全團還背著大鼓,登上台灣最高的山峰――玉山;2005年至2006年間,他們還立下「文化朝聖、揹鼓環島苦行」的創舉,所有團員徒步背鼓走遍廿三個縣市,到每個縣市文化局巡迴演出。
這些還不夠,2011年「九天」更是挑戰極限,團長許振榮甚至率領團員們參加超級馬拉松的極地競賽,背著三太子用七天的時間,橫越撒哈拉沙漠!
對內傳承 對外行銷
環島?玉山?撒哈拉?這些和三太子、陣頭、團員的表演有何關係?為甚麼要一再跌破大家眼鏡、挑戰自我耐力的極限?
團長許振榮談起這些壯舉,一臉平淡,似乎這一切都還不夠極限!他緩緩地解釋,對「九天」內部而言,這些挑戰是一種訓練團員的模式,藉由傳統民俗中的「行腳」,讓團隊共同經歷艱難的磨練,彼此間會產生革命情感與默契,團隊會更有向心力;另一方面,不斷的挑戰之旅會締造屬於「九天」自己的歷史與文化,賦予團隊豐富的精神和共同記憶,有了歷史、文化的傳承,「九天」將成為更特殊、屹力不搖的團體。許振榮說:「這也是被拍成《陣頭》電影可看性和特色的地方!」
對外而言,簡單講,就是絕佳的行銷策略,「讓更多人知道『九天』,不只是表演上,藉由這些壯舉讓『九天』一再曝光。」
但這些活動都不簡單,尤其沙漠的極限競賽,可不是開玩笑的,若有人承受不了怎麼辦?許振榮阿沙力地講:「這些風險我們都是沒辦法評估的。」對他而言,想多執行力就弱了,這一切都很簡單,就是:「憨膽(台語)!天公疼憨人,也沒想那麼多,就去做就是了!」
玉山之行:讓台灣看見「九天」
文建會文資處科長陳嘉瑞曾經擔任台中縣文化中心主任,給過「九天」很多幫助,當時「九天」的玉山之旅,他也隨團爬上山頂,還幫忙背了三太子和大鼓。「九天」登玉山的攝影照片就是出自陳嘉瑞之手。
他回憶,一路上那些看似草莽的團員們非常有紀律,登頂前一天晚上住在鹿林山莊,孩子們的房間收得乾乾淨淨,團長的口令,團員都不敢違背。他還記得在山上由於沒熱水,大家都洗攝氏4度的冰水,雖冷但眾人都很堅定。
一路上團員們就像電影裡環島的片段那樣,背著大鼓爬上山頂,汗流浹背地走著,沒人敢喊累,每個人都一心一意地想完成這趟旅程。
等到到達最高點時,團長大喊「我們做到了」!團員們眼神裡散發出無比的光彩,讓陳嘉瑞大受感動,到現在還記得這些孩子們臉上的光芒。
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林茂賢,也跟著一起扛三太子上玉山,他認為,對這些孩子們而言,除了可以鍛鍊體能外,也讓「九天」在台灣的最高點被大眾看見。
橫越撒哈拉:是鍛鍊也是修練
目前「九天」達成最困難的壯舉就是橫越撒哈拉沙漠。不同於以往國內的旅程,這是國際的賽事,而且還是氣候極端的沙漠,團裡沒人去過沙漠,更別提要在沙漠中背著三太子競賽。
「九天」的動作指導鄭琨永說,當初聽到團長宣布要橫越沙漠,他驚呼:「驚死啊!」然而,團長一句話,沒人敢質疑,於是撐著也得走完這一趟。
不過,鄭琨永也表示,其實他能理解團長的用意,他自己也想考驗自己的體能,同時藉此讓更多人知道「九天」是個甚麼樣的表演團體。
為了這段旅程,全團還做了一年的特訓,包括去合歡山跑步、到沙灘跑步訓練,其中一個特訓是到澎湖外島24小時不休息地跑完100公里,訓練耐力和意志力。許振榮的兒子、也是團員的許懷文說,那趟耐力訓練從早上6點連續跑到隔天清晨6點,最後的20公里,也就是大概清晨四、五點時,他整個人快崩潰,連腳都沒感覺了,只能硬拖著自己繼續往前。
連訓練都那麼艱難,遑論去到沙漠競賽了。
該團由極地運動選手林義傑和「九天」團員約20人組成,四次獲得葛萊美獎提名的唱片設計師蕭青陽也隨團走完全程。一開始蕭青陽也很納悶,為甚麼要背三太子來走沙漠?他有機會就問這些團員,試圖找出答案,當走完全程後,蕭青陽給「九天」的沙漠之行下了一個注解:「這是一場修練、一場修行,就像《西遊記》中的取經之旅也是一場修練。」
蕭青陽回憶這趟沙漠之旅,他觀察到每個人在沙漠中都是個體,在不眠不休拚命地向前走時,隊伍時常會拖很長,剩下一個人在行走,過程中每個人都在不斷地想事情、反省自我。
「真的是一場修練!」許懷文也點頭說道,第二天時,他的腳就受傷了,接下來得靠吃止痛藥撐著來完成全程。整個沙漠之旅,行走跑步時都在跟自己對話,最後他發現能走完全程靠的已不是體力,而是對這件事的信念在支撐,「要克服自己的心魔,沙漠的氣候、地形給你造成很多心理的轟炸,你會一直有放棄的念頭,算是在磨自己的耐性和學習怎麼堅持吧!」
鄭琨永也認同蕭青陽的描述,他形容自己「想事情想到鼻頭都酸了」!走完這趟後,鄭琨永更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事物,因為一旦想起在沙漠裡要甚麼沒甚麼的日子,就會覺得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很珍貴。「不然我之前都只專注在表演的事情上面!」他這麼體會。
今年20歲的團員嘉誠,臉上仍帶著些許稚氣,但分享故事時,感受卻很多。他提到,第一天去到沙漠,因為是傍晚,氣溫沒那麼高,第二天起床,清晨時分,氣溫仍然感覺不高,他心裡暗喜:「沙漠也沒那麼熱嘛!」沒想到接近中午時,沙漠的炎熱開始讓他受不了,第二天結束時,心裡想著要放棄。但他沒這麼做。
然而接下來的是,連續的走動讓腳長滿水泡,疼痛不已;加上在沙漠中一不注意很容易就落單。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落單是件很恐怖的事情,甚至有一次在夜晚時,嘉誠蹲下來休息一會兒,抬起頭來,前方隊伍已不見蹤影,他嚇得「差點哭出來」。每天他心裡都想著理由要跟團長報備,好放棄比賽,但最後還是堅持下來,完成了旅程。於是,這趟修行之旅,他感受很深,最大收穫就是學習堅持、做事有始有終、不放棄的精神。
對於團長許振榮而言,沙漠之旅的修練,讓他更洞徹人性自私的一面──在全團生理、心理都達到極限時,有些人想快點休息於是走快些,有些人體力不行了所以走慢了,走快的人不願等走慢的,因為在沙漠裡,等待不是休息,而是曝曬。種種的原因會讓人情緒不快而起爭執。看在許振榮眼裡,更加覺得一個團體裡,不能太強調個人,得全團一起走到目的地才算勝利,而他就得擔負起平衡好全隊情緒的角色,或開罵或勸導、溝通,總之,得把全團一起送到終點。
最後大賽結束時,大會播放了比賽的投影片讓參賽選手回顧,裡頭也有幾張「九天」團員背著三太子的畫面。本次國際賽事,不僅讓世界看到台灣,還看到了台灣的民俗與信仰。
「收穫太多了,一言難盡。這趟旅程代表著一種使命感,並產生了一些附加價值,是大家一開始想不到的。」許振榮漫著笑意的臉上,光彩洋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