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究竟是甚麼?
愛情究竟是甚麼?它從哪裡來,又是怎麼消失的?有多少文章、詩歌在描述愛情,但有多少人懂得愛情?即使談過戀愛甚至已經結過婚的人,或許都明白心動的感覺,卻很難說得清愛與不愛。
當愛情來襲時,陷於情網中的人大抵會時常想念對方,恨不得時刻都和對方在一起。但如果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期待的回報,就會產生妒恨不平或感到沮喪痛苦。換言之,自覺陷於愛情之中的男男女女都一樣,情緒起伏很大。
如果情緒起伏很大就是愛情,那麼在職場裡整天繃緊神經的主管們就是最懂得愛情的一批人了。當然不是如此。所以愛情究竟是甚麼?是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還是生生世世相許,一生一世一雙人?
曾經有美國心理學教授在課堂上問台下坐得滿滿的學生,認識幾對幸福美滿的夫妻?一對?有零零星星的人舉手。二對?舉手的人更少。三對?幾乎沒有人舉手。這樣的調查結果每年都差不多,結論就是現代的夫妻很少是幸福的。可是現代人的婚姻多是自由戀愛的產物,即使是相親結婚也都經過一段彼此觀察的交友期間。為甚麼成功的比例遠低於失敗的比例?愛情這兩個字足以說明一切。
聖人緣情制禮
甚麼是愛?愛這個字的古解和現代的定義差距甚大。《正韻》說「愛,仁之發也」;《孝經諫諍章疏》說「愛者,奉上之通稱」;《楚辭九章》則說「世溷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舉世之人都不瞭解我,人心不好說啊!死亡既然是不可逃避的,那就不要吝惜生命吧!)所以甚麼是愛?是仁愛、奉上,也是吝惜、捨不得。
甚麼是情?《禮記‧禮運》記載:「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呂氏春秋•貴生》又衍生出:「所謂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漢高誘註:「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這就是七情六欲的由來。
愛情為甚麼難以捉摸,連自己都不能控制它的來去?正因為愛情奠基於人心,而人的七情六欲卻是隨著外在環境一直在改變,所以愛情很難通過時間的挑戰。
還有一個醫學研究發現愛情會使人腦自然分泌苯乙胺醇,這種自然的安非他命會刺激腦部和中樞神經,使人心情愉快、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同時腎上腺素上升又會增加腦部多巴胺的分泌,令人精神更加集中、做事起勁。
可是這樣的刺激有損心臟與免疫系統。因此人體會產生一種自我防衛的機制,讓控制情感的神經化學物質──血清素的比例不要被苯乙胺醇給稀釋掉,從而減少焦慮不安的感覺,也減少身體的負擔。否則如果腎上腺素長期不正常分泌,時常處於心跳加速、瞳孔放大的狀態,性命危矣。所以這個研究的結果告訴人們:愛情的消失有益身體健康,而且是人體自我保護機制的必然結果!
不管愛情的賞味期有多久,但當愛情來襲時往往能把人心攪得忘乎所以。古代先聖早就發現人性中被「情」帶著走的昏頭狀態是與生俱來的,為了節制這個問題,周公才要制禮作樂,以禮為綱,以樂為藥。周公制禮之後,中國人曾經長期按照這樣的禮法維繫整個社會。所謂「緣情制禮」,就是想把人情導正,維持一個穩定的人倫關係。
七世夫妻,深情或濫情?
古人認為夫妻成婚是為了合兩姓之好,從來不是為了愛情。夫妻之間講究的是相敬如賓、舉案齊眉,而不是兩情相悅。合於禮法的夫妻之道,既沒有難捨難分的愛情,也就沒有吵吵鬧鬧的不寧。所以禮法要求一個死了丈夫的妻子,不能過度的哀哭。
《禮記‧檀弓》裡有一個故事,一個名為「杞梁」的男子死於外地,其妻「孟氏」哭夫於路旁。魯國有一位「敬姜」夫人知道了這件事,就以杞梁妻的行為不合禮法,告誡自己的媳婦們。
後來中國有一個民間故事很可能脫胎於《禮記‧檀弓》,但辨別是非的態度卻是相反的。這個故事是「七世夫妻」的其中一則──萬杞良與孟姜女的故事。故事的背景是秦始皇時代。男主角「萬杞良」因為避苦役,逃入孟家後花園,不巧撞見女主角孟仲姿在沐浴。孟仲姿為全清白,不顧父母反對,堅持要嫁給萬杞良。後來的故事是萬杞良死在長城邊上,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倒萬里長城。
這個故事裡的女主角孟姜女被塑造成一個極端任性的女子,父母替她定的親她不要,偏要嫁給撞見她身體的陌生人,這個陌生人還是個逃避國家責任的男子(為了女子的清譽這麼做,與強迫一個被性侵的女子嫁給性侵犯只是程度上的差別);後來丈夫死了,父母翁姑都勸她不要冒險出門,她偏不聽。不管高堂父母翁姑,一定要去萬里尋夫,最後還把維護百姓安全的長城給哭倒了。她一身是情,完全不顧禮法,不管旁人。
後來的說書人還都把孟姜女評價為「節義貞烈」。其實孟姜女早已違背聖人的教誨十萬八千里。
控制不了的情,不是「我」
佛家向來善於在極細微處區辨各種思惟與情,為的就是開啟人們的智慧,讓人能夠徹底從情的控制中解脫,成為一個自由的人。
邁入佛國世界的第一步就是從認清楚甚麼是「我」開始。從出生之後,人們被各種價值觀束縛,最後把這些外來的東西當成了自我,以至於認不清楚本我是甚麼。佛家有一個簡單的區辨方法,凡是自己無法控制的七情六欲都不是本我。理由很簡單,如果是本我,就能夠聽從自己理性的指揮。
佛家還認為人體是一個皮囊,假如任由外來的七情六欲指揮自己,那便是把這個皮囊(房子)讓給別人住,自己不想當主人了。那些來來去去的思想、情緒,就像一個個有自己意志的外來客,穿梭在人的腦海中。想要趕走這些外來客,首先要能夠靜下心來觀察並細細地區辨:哪一個才是真的我。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功課,但越能夠排除外來干擾的人就越能自由地做自己。而且這個找自己的功課是一生的功課,不進則退。曾經清醒地找到本我的人,有可能轉個身又忘了自己是誰,又被外來的思緒與念頭占據,自己的家又再住滿了陌生人。不過如果能夠時常維持這種最接近神佛所要求的狀態,就是修養與修行極高的層次了吧!儒家也要求弟子必須「吾日三省吾身」,其實也是一種清理自己、打掃自心的功課。那麼,找到了自己之後要做甚麼呢?這就要回到我們的主題「現代版的門當戶對」。
不怨天不尤人,最佳選擇
有人說緣分天注定,可是在現實生活裡除了被動隨緣還得主動化緣。每個人在適婚年齡時周遭能夠挑選的對象其實很有限,想要突破這個限制就得主動去多認識一些人。但多了選擇之後更重要的是先想清楚自己究竟要選甚麼?
婚姻不是上百貨公司或大賣場挑東西。大家爭搶的未必是適合自己的。挑選的首要考慮是看對方的人品。在人品之中最重要的則是能不能反省自己,還是習慣性地把所有的過錯都算在別人頭上。
從日常的談話與行事作風可以看出來一個人的品格。一個人品格的關鍵是甚麼?婆婆與媽媽認為「自省能力」決定一切。如果一個人老是抱怨自己的同學、朋友、同事、家人,卻不曾聽見他如何反省自己並且採取行動改正錯誤,那就不是一個理想的對象。因為人與人之間難免有磨擦,今天這個人如何對待他周圍最親近的人,明天就會如何對待他/她的配偶與子女。
俗諺說「失敗為成功之母」,前提是能夠記取失敗的教訓,才有機會成功。只有能夠反省自己缺失的人才能夠找到失敗的真正原因;能夠找到失敗原因的人才能夠改正缺失,取得最後的勝利。人的一生中不免失敗挫折,只有能夠自省的人可以繼續進步。
畢竟婚姻是一輩子的事,沒有甚麼比這件事應該更加審慎。現代版的門當戶對不是外貌、身高、年齡、名聲、家世或財富。只有通得過「自省」這第一關的對象,才是值得以婚姻為前提的交往對象。
相同的價值觀
通過第一關之後,接下來是第二關:具有相同的價值觀。價值觀的落差,絕對是夫妻失和的重要原因。有的人拜金,有的人自奉甚儉;有人一擲千金,有人一毛不拔;有人是米其林美食家,有人只愛路邊攤;有人非名牌不用,有人是無印良品;有人不惜奉承上司以求高位,有人不屑結黨營私;有人酷愛都市繁華,有人喜歡鄉間陋舍;有人喜歡交際應酬,有人只想宅在家中;有人甚麼都不信,有人是堅定的信徒……
大到信仰的問題,小到中午要吃甚麼,如果在婚前不能搞定這些問題,卻幻想愛情可以解決一切爭端,或者期待對方會因為自己而改變,最終往往是失望。
價值觀或人生觀一旦形成了就很難改變。有句古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說得真是太到位了。能夠改變本性的力量不是沒有,但那是神的力量,而不是人的力量。可是要怎麼樣才能在還來得及回頭的時候確定對方是否與自己有不同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呢?像這類的矛盾通常在籌備婚禮的過程中會一次浮現出來。所以有不少人是在談論婚嫁的儀禮時起了磨擦而分手。不過,這總比勉強結婚之後再來離婚好。
一個願意奉承上司以求上位的人並不是錯,可是如果他的另一半不願配合或根本瞧不起這樣的行為,那麼兩人要如何相扶相持走完一生?一方想要豪華的婚禮,一方只想簡單隆重,那也永遠談不攏。最好是在交往之前盡量多和彼此的朋友或同事們一起活動,並透過各種場合瞭解對方的價值觀。這樣總能差不離。
婚前守貞
最近NBA籃壇掀起全球的林來瘋。有人分析林書豪為甚麼可以征服許多球迷甚至非球迷的心?其中一項很明顯的因素是林書豪身上既無刺青,說的又是標準英語,不會爆粗口也不會說些俚俗的次文化英語。他是個虔誠的教徒,相信婚前守貞的價值,也希望他將來的配偶是婚前守貞的信奉者。
不要以為這樣的年輕人在美國是鳳毛麟角,近年來許多美國高中生簽署了婚前守貞的宣言。這對女兒們是最佳的保護,因為禁果沒有甚麼偷嚐的價值,禁果的後果卻非常高昂,通常是一生懊悔的代價。
只有珍惜自己的女兒們才會得到珍惜。記住這個道理永遠不會錯。
勸合還是勸離
女兒們一旦結婚了,不管是選對了人還是看走了眼,有時候造化弄人,會莫名其妙地走到離婚收場。有人說「無事不成夫妻」,意思是夫妻的緣分其來有自,都是因為累世的恩恩怨怨而結緣。所以一般人遇到離婚的問題都是勸合不勸離。
婆婆與媽媽認為大部分的婚姻問題都是能夠解決的,只要能夠找到本我、懂得自省,幾乎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但如果遇到婚姻暴力或者嗜賭嗜酒成性,又或者另一半有婚外情的問題,則該理智地思考,勉強維持一個名存實亡的婚姻關係,對彼此、對子女、對家人是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心理學家容格說,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權力的爭奪。當兩個人不再愛了,爭奪就成了離婚過程的核心:孩子的監護權、房產金錢財物等等,甚麼都可以爭。其實爭甚麼都爭不來內心的平安喜樂。有智慧的女兒們當懂得慎始慎終的道理。衝動是魔鬼,這句話說得真不錯。
談完了門當戶對,最後來談談給父母的祕笈。父母們應該如何教養一個好女兒?有時候真得動動心機,未雨綢繆。下一課是這個「閨閣教育」的最後一課,我們下一課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