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與希臘於5月6日分別舉行了總統及國會大選,雙方執政黨同嘗敗績。在法國,主張重修歐元區財政協議的社會黨候選人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以51.7%的選票擊敗執政的沙柯吉(Nicolas Sarkozy);在希臘,支持撙節換紓困的新民主黨和泛希臘社會運動黨國會席次大減,並宣布組閣失敗。德國高層籲請歐蘭德必須尊重法國對歐洲財政協議的承諾,並呼籲希臘新政府必須遵守與歐盟、國際貨幣基金達成的承諾與財政緊縮計畫,否則後果自負。反緊縮政策的氛圍也重挫了包括德國在內的幾個歐盟重要指標國家的地方選舉。分析家悲觀地認為,歐元區或將因此而走向解體的命運,歐盟社會的中間力量也將式微,陷入左右兩個極端的對立。
法國社會黨總統候選人歐蘭德贏得6日總統選舉第二回合投票,以得票率51.7%擊敗得票率48.3%的現任總統沙柯吉,入主愛麗榭宮,成為法國17年來首位左派總統。不過歐蘭德的蜜月期甚短,他必須立即面對棘手的歐債和法國國債問題,以及德國對他反對撙節方案即將實施的反擊。強調以成長取代緊縮的歐蘭德在勝選演說中表示,撙節方案不是唯一的選擇,他的勝選為那些因撙節方案而飽受衝擊的國家帶來希望。
同一天舉行國會大選的希臘,執政的新民主黨和泛希臘社會運動黨總共只獲得32.4%的票數,自2009年的77.4%暴減,更創下1974年以來支持率最低的紀錄。其餘六成多的選票則是全數遭反對撙節政策的各小黨瓜分。
組閣失敗 希臘國會6月重選
雖然新民主黨以18.8%得票率在國會300個議席中分配到108席,取得優先籌組聯合政府的資格。不過,新民主黨的結盟協商卻遭遇強大阻力,激進的左派聯盟因為不接受國際紓困條件而拒絕談判,其餘各小黨的立場更是南轅北轍,迫使新民主黨放棄首輪組閣的權利,並由第二大黨左派聯盟接手組閣。
希臘左翼聯盟的黨魁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堅決要求取消現任政府為換取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紓困援助所作出的承諾。隨後左翼聯盟和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黨的組閣都面臨破局。根據希臘選舉法規定,由於沒有任何一個政黨能夠在5月17日前順利結盟、組成新的聯合政府,希臘因此必須在6月重新舉行選舉。
分析家們憂心指出,希臘的問題比法國更加嚴重,主要原因在於希臘面臨的根本上是一場政治上的混亂所帶來的極端不確定性,而法國的歐蘭德最終還是會扮演溫和派的角色。
歐蘭德的首席經濟策士、前財政部長沙賓表示,當前的首要任務是與歐洲夥伴展開磋商,歐蘭德也將前往柏林,重新協商歐盟財政協議,力促梅克爾接受著重促進經濟成長的新方案,以平衡撙節政策。歐蘭德也提醒民眾,新執政團隊不是上台來「發錢」的。換言之,他並未完全摒棄撙節方案,只是想在經濟成長與勒緊褲帶之間找到平衡點,挽救奄奄一息的法國經濟。
針對法國與希臘不同的政治氛圍,德國採取了兩手策略。
梅克爾化嫌隙 堅持中帶尊重
為了緩和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先前公開支持沙柯吉而引發的尷尬氣氛,德國財長首先表示,在處理德、法的議題上,會讓歐蘭德「保住面子」,對於歐蘭德「單靠財政重整不足以創造持續性的公共財源」的說法,他表示予以尊重;但「財政協議已經簽署,而歐洲(國家)一貫的原則就是遵守條約」,藉此暗示德方的底線。梅克爾並對此做了進一步詮釋。
梅克爾表示,預算重整與成長必須兼顧,但重點是究竟要以舉債融資的方式刺激成長,還是採取一個可持續、並導向改善各自國家經濟實力的成長措施。梅克爾堅定地表明,她不打算改變這份由25個歐盟國家簽署的財政協議上所堅持的方向。
其實,為了化解德、法因選舉過程造成的嫌隙,雙方的溝通早在第二輪局勢明朗後就已數度展開。歐蘭德表示,對梅克爾的批評是「誤解」;梅克爾也表示,不管誰勝出,都將與其通力合作。雖然她仍堅持緊縮政策,但針對歐蘭德提出刺激經濟成長的問題,她也釋出善意地指出,堅實的金融體系和經濟成長是歐洲理事會與歐盟一直專注的主題。歐蘭德甚至表示,他的首度外交行程將是越過萊茵河訪問德國。雙方的關係似乎在選舉尚未揭曉前就已冰釋。
壓制德國左派 不得不挺沙柯吉
德國評論家甚至指出,梅克爾選擇沙柯吉只是因為想阻止德國社會民主黨藉由歐蘭德的聲勢而抬頭,歐洲外交界甚至傳出,梅克爾與沙柯吉是因為金融危機才被迫走向「政治聯姻」。評論家認為,要論個性與行事風格,梅克爾與歐蘭德才算是登對。看來,德、法的關係應會漸入佳境,雙方的歧見或許可以透過後續「推心置腹」的談判而有所折衷。畢竟,身為歐盟最大的兩個經濟實體,在歐債問題上少了任何一方的支持,歐盟都將無法成事。
不過,同是左派當家,希臘就沒有這種身分與待遇了。
希臘瀕臨瓦解 或被驅離歐元區
當希臘做假帳加入歐盟的那一刻,以逃漏稅蔚為風尚的希臘人民就注定了今日的命運。在扭曲了的竭澤而漁的社會福利政策下,全民式的共犯結構不但讓希臘經濟全面崩盤,更瓦解了社會制度與價值觀,自私與貪婪讓希臘人民只想獲得高額紓困金卻不願勒緊褲帶善盡整頓財務的責任與義務。
德國財長選前就對希臘發出警告,一旦希臘選民選出的多數黨不尊重這些紓困協議,希臘將要承擔此一後果。他同時補充,「歐盟的成員身分是自願性的」,雖然他有進一步解釋,但不言可喻,若不遵守紓困條件,只能選擇離開歐元區。
執政的泛希臘社會黨領袖選前也曾警告希臘選民,希臘正面臨能否撐過財政緊縮痛苦期而保留在歐元區,或任令債務違約以致全民赤貧的抉擇。如今看來,希臘人民還是選擇了後者。
市場擔憂,希臘選後混亂的政治局面,將讓反對緊縮協議的政黨趁亂整合,一旦這些極端黨派蔚成氣候,或將導致減赤方案功敗垂成,國際紓困的1,300億歐元恐因此遭到扣留,藉時希臘勢必出現債務違約而被迫脫離歐元區。專家評估,希臘脫離歐元區的機率已躍升到70%。
根據統計,希臘近兩年來多次增稅又削減薪資及退休年金,加上連續5年經濟衰退,失業率已高達21%,也導致自殺事件激增。不過專家表示,脫離歐元區將使希臘通貨急遽膨脹而徹底破產,導致各國債權法人因求償無門而紛紛宣告破產的連鎖效應;當歐洲投資人信心瓦解後,資金勢將大舉外移,經濟將再度陷入停滯,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的債務地雷將提前引爆,全歐進入經濟黑暗期!
左派甦醒 極右蠢動
兩國的選情已喚醒歐盟沉睡已久的左派勢力,就連德國也難以倖免。
義大利5月6日的地方選舉中,反歐元的喜劇演員貝柏葛里洛在地方選舉中大有斬獲,躍居關鍵第三勢力。前總理貝魯斯柯尼(Silvio Berlusconi)創立的人民自由黨得票率慘不忍睹,成為最大輸家,中間偏左的民主黨仍有不錯表現。選舉結果在5月20日和21日進行未過半地區的第二輪選舉後揭曉。
在英國,經濟衰退導致主張撙節開支的卡麥隆(James Francis Cameron)聯合政府在5月3日的地方選舉中痛失民心,在181個地方議會的改選中,工黨新增823席,執政的保守黨痛失405席,保守黨的執政夥伴自由民主黨也減少336席。卡麥隆和財政大臣歐斯本更被譏為是一對「不知牛奶價格的傲慢時髦男孩」。
對力挺歐盟解決歐債問題的德國基民盟與自民黨執政聯盟,也在德國極北邦雷斯勒維霍斯坦5月6日舉行的邦議會地方選舉中慘敗。保守派基民盟得票率30.9%,雖居各黨之首,但寫下該黨50年來在該邦最大的敗績。左派社民黨大幅成長,取得30.4%選票,將與其他左派小黨合組中間偏左的執政聯盟。隨後,北萊茵─西發利亞邦選舉也會是同樣命運。分析指出,德國人民在過去背負著兩德統一的沉重包袱,在苦日子即將結束之際,卻又得為不遵守紀律的「笨豬四國」協償龐大的主權債務。執政黨近年來在數次的地方選舉失利,正是突顯選民不滿梅克爾政府用納稅人的錢為深陷主權債務危機的歐元區國家紓困。
緊縮政策不僅拉抬了左派勢力,同時也促成極端右派的滋長。法國極右派政黨「民族陣線」黨魁雷朋(Marine Le Pen)在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時意外拿下18%的高得票率,以及荷蘭右派「自由黨」迫使內閣解散,正是這股趨勢的兩個象徵,其中又以鮮明的反歐盟、反穆斯林與反移民立場為主要訴求。他們認為外來移民偷走了本地人的工作,多元文化削弱了國家認同。據統計,歐洲有20多個政黨認為外來移民是侵略者。
歐盟目前最棘手的問題自然是債務問題,但是影響最為嚴重且深遠的則是中間勢力的衰退與極端主義的崛起。這將讓歐洲從過去廣大的社會包容力走向偏狹對立的民族主義,社會的衝突將不斷遭到激化,納粹的遊魂,似乎又悄悄掩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