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直在應付不斷爆發的社會動盪和民眾抗暴事件。對於沒收土地、環境汙染、日益加大的貧富差距以及官員腐敗,民眾的憤怒與日俱增。
6月29日,四川省什邡市靈傑鎮舉行投資一個號稱投資104億人民幣(16億美元)的鉬銅生產基地的奠基典禮。什邡市居民從典禮的鞭炮聲中才得知消息,他們根本不相信環評報告的結論,擔心工程會帶來嚴重汙染。當地居民決定對該項目說「不」,遊行並高呼「保衛什邡環境,還我美麗家園」的口號,在市政府門口聚集,要求停止工程建設。官方曾動用武力鎮壓,但引起民眾更大的反抗。在巨大的壓力下,什邡市暫停工程建設。
什邡事件網路建奇功
什邡事件落幕,被外界視為頻頻出現的中國草根運動的又一次成功。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7月6日刊登專欄文章〈人民的力量──中國互聯網時代的一個標誌〉,分析了什邡事件中網路運用在召喚社會輿論支持中取得的成效。美國的中國互聯網專家蕭強說:「這一地方性的『別在我家後院』運動通過互聯網獲得了全國的輿論支持,這是一個驚人的實例。新型媒體,尤其是通過微博和流行的論壇,在整個過程中扮演了絕對關鍵的作用。」蕭強說,網民們即時廣泛地把新聞傳播開來,曝光了警方對抗議者使用暴力,引發了公眾憤怒。他說:「隨著這些全國性的曝光,公眾輿論站在了抗議者這邊,地方當局別無選擇,只能馬上屈服。」
文章還列舉了另外幾個民眾維權保護環境事件的成功案例。如2009年廣州居民舉行集會,中止政府計畫在郊區建設一座垃圾焚燒廠;同年,上海居民挫敗了該市規劃建設一條採用磁懸浮技術與混凝土高架軌道的高鐵線路;2011年8月在大連,由於居民們擔心二甲苯(PX)致癌,數千名示威者迫使該市官員關閉了一座有爭議的二甲苯化工廠,並承諾搬遷。
快速微博能拆防火牆
CNN專欄文章認為,微博由於能夠快速在網路上傳播即時信息,起著「拆除中國網路防火牆」的巨大作用。文章說,現在中國有超過三億微博用戶,他們每天貼出約一億條信息。政府的審查無法完全阻止微博用戶下載、轉發和瀏覽消息。
以最近最轟動的陳光誠事件來說,當盲人活動家陳光誠逃脫軟禁,躲進了北京美國大使館後,微博上公眾持續的關注相當於不斷地對中美雙方官員施壓,要求他們尋求外交途徑解決問題。
「在聚光燈下,效果有巨大差異!」法國里昂大學教授格雷戈里‧李(Gregory Lee)說:「陳光誠案的處理是在媒體關注下的反應。」經斡旋後,陳光誠與家人離開中國,赴美國紐約大學擔任訪問學者。
以上事件爆發時,絕大多數的中國官方媒體通常會保持沉默,或小心翼翼地遵循官方路線來提供消息。蕭強說:「在整個什邡事件中,值得指出的是,雖然官方媒體保持了一貫的沉默,但網上幾乎沒有封殺,至少在頭幾天是這樣。」他分析說,網路監察員明顯沒有作為,可能是因為那些圖片和抗議的消息傳播得太快,讓監察員控制不過來。蕭強同時指出,地方官員應該學到,當面對大規模的示威遊行,使用殘暴的武力可能會適得其反,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因為這些暴行會面臨被迅速在全國曝光的風險。」
什邡抗議事件顯示出新興的社交媒體在中國迅速地占一席位。據報導,超過二百位有名的「輿論領袖」曾在網上對什邡事件發表評論,包括在微博擁有大批關注人士的著名網路作家韓寒及李承鵬。然而,只有少數中國報紙對抗議事件發表了謹慎的評論。文章評論說,民眾在微博上找尋新聞而不看傳統媒體,「這不是媒體的悲哀,其背後是政府公信力的大問題。」
中國防火長城將垮塌
據外媒報導,Google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近日接受《外交政策》專訪時表示,中國政府對互聯網的檢查制度最終將破產。一旦檢查制度破產,中國各地的訊息滲透也將導致政治和社會的自由化,從而改變中國政府與民眾的關係。
施密特說,中國政府是世界上最積極掌控網路檢查和網路間諜活動的政府,並由此產生了令人震驚的效果。2010年Google郵件服務遭到一系列攻擊,這些針對中國人權活動人士的攻擊被廣泛懷疑與中國政府有關。他說,應該賦予重視言論自由人士力量,Google的政策是著眼於給用戶提供自我保護的工具。最近Google採取了積極措施幫助用戶對付中共的檢查,例如在懷疑Google郵件用戶的帳戶成為政府指使的攻擊目標後提醒用戶,並在用戶輸入可能被中國政府過濾掉的搜索關鍵詞時告訴他們。
施密特表示,「阿拉伯之春」革命證明了開放的資訊系統可以鼓勵和推動政治變革。他表示,資訊並不足以推翻政權,但阻撓資訊開放的政權最後注定會倒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