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台灣太陽花學運的性質,如我在一篇文章裡所評,這是以青年為主體的台灣人的自救運動。但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太陽花雖然燦爛並鼓舞人心,卻很難改變服貿協議的既定方向。今後是否簽、如何簽,決定權甚至不在馬英九政府手中,北京才是後台的木偶提線者,馬政府其實只是完成提線者要求的一切動作。
因為意識到這一點,太陽花學運結束之後,台灣學運領袖與馬英九政府都開始向美國表達各自的意願,希望得到美國政府的支持。
太陽花學運4月10日舉辦「轉守為攻、出關播種」晚會,結束前民眾拿出手機,發出亮光形成光海,並大合唱歌曲《島嶼天光》。白川攝影
台灣各種政治力量在美國的行動
在太陽花學運退場的同時,馬英九政府開始轉守為攻,最重要的動作之一是透過視訊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智庫發表演說,對美方與國際人士陳述兩岸簽署經貿協議的重要性。在卡內基和平基金會的台灣研討會上,台灣駐美代表沈呂巡駁斥了關於台灣正在脫離美國、投向中國懷抱的說法。他說,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是台灣有信心與中國交往的重要因素,台海兩岸改善關係符合美國利益也符合中國利益,這是一個對三方都有利的三贏局面。
應該說,上述這些話是此時此刻的美國政府最願意聽進去的話。須知,烏克蘭危機並未結束,亞太的南海與東海都因中國而掀起波濤。從美國方面來說,實在不想在台海兩岸關係上再起事端。
台灣太陽花學運退場後也試圖在美國另闢戰場。學運領袖魏揚和黃郁芬都在退場之後訪問了美國,與林飛帆一樣,都接受了美國之音海峽論談節目專訪,講述他們24天來的心路歷程,以及如何面對接下來可能的法律責任,並回應外界質疑他們支持台獨的立場,以及下一步行動打算,並呼籲兩岸三地爭取公民權利的民眾一同為民主努力。應該說,台灣青年們都盡了最大努力來拯救台灣的民主。
問題是,學生只是一個還未進入社會的臨時群體,台灣的政治決策者與有更大話語權的人群努力讓美國傾聽與學生不同的聲音。除了馬政府代表的陳述之外,台灣文化大學中山研究所教授蔡瑋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就認為「誰都不應該自我膨脹,認為自己代表全部的民意,因為台灣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存在不同的聲音,不是只有學生的聲音」,「反對服貿背後是否有政治意圖,不能光看表象,背後有沒有政治力的介入?我們也需要觀察。」並認為「從大局來看,兩岸服貿對台灣利多於弊」。
3月30日,50萬人參與「捍衛民主、退回服貿」集會,民眾頭綁頭巾、手拿太陽花,表達心中的訴求。白川攝影
美國政界對台中關係看法各不同
除了重大的危機臨頭,美國政界(尤其是政府與國會)的看法從來就很難一致,這次在中台服貿協議及太陽花運動上,這點很突出。
反服貿人士也許從下列消息受到鼓舞:美過半數參議員敦促歐巴馬擴大與台灣對話;《台灣關係法》35年,美議員升級支持台灣法案;美國環保署長吉娜•麥卡錫(Gina McCarthy)4月14日曾對台灣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這是自從2000年以來訪問台灣層級最高的美國政府官員,並重申《台灣關係法》是美台關係的基石,美國堅守美中三項公報和台灣關係法的一個中國政策。
但是,以下消息才是真正應該注意的。曾任美國在台協會駐台辦事處長、現任卡內基和平基金會副總裁包道格(Douglas H. Paal)被視為美國政界最權威的中台美關係專家,他的看法對白宮影響力很大。包道格認為,現在中美、中台、美台關係良好,處於「一個美好的時刻,如果這個美好時刻被置於某種風險之下,我們總是會有所擔憂」。他還說,台灣在服務業領域比大陸有優勢,年輕人也從服務業成長中獲得工作機會,「我希望人們解釋為甚麼這個能幫助台灣在大陸市場做得更好的協議是不好的?」
主張中台友好,這是包道格的一貫立場。2012年台灣大選投票日前夕,因馬英九與蔡英文民意支持相差甚小,他公開對台灣媒體表示,美中兩國都偏好馬英九連任。這番談話對選情無疑形成影響。
緊接著,在台灣時間4月4日,美國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丹尼爾•羅素(Daniel Russel)在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首度公開表態支持馬政府簽訂兩岸服貿協議,推崇為「兩岸關係的傑出進展」,並呼籲反服貿學生應避免暴力抗爭。這是美國官方最直接明白的表態力挺馬英九。
在參議院「台灣關係法35週年」的聽證會上,參議員墨菲(Chris Murphy)還直接點出,台灣的反服貿抗爭背後是否有中國大陸因素?台海會不會出現類似俄羅斯對烏克蘭克里米亞出兵的事件?似乎擔憂反服貿抗爭持續擴大,會引來中國大陸出兵台灣的正當理由。
3月30日,50萬人湧向台北,參與「捍衛民主、退回服貿」集會。白川攝影
海峽兩岸的「事實婚姻」關係
但是,如果忽視近年來台灣與北京日益親密且俯首聽命「中央政府」意旨這一事實,單純批評美國,也非平心之論。必須正視的現實是:馬英九執政以來的數年間,海峽兩岸的關係迅速走近。大陸對台灣的媒體業的滲透,以及對台灣政界影響力的加強,都進展神速。如同我在〈台灣與大陸「統一」前瞻〉(原載《看》雜誌,2013年11月5日,第138期)一文中所分析的那樣,中、台、美三方其實都認為,兩岸統一,以及由北京主導統一之事已經無疑,只是時間與統一的具體條件未定而已。這次引起風波的服貿協議,其實只是大陸推動兩岸統一的最後一塊鋪路石。
說得直白一些,北京主導下的兩岸關係,其實已經成為「事實婚姻」,服貿協議應該算是北京對台灣下的「聘禮」。以往北京與台灣「卿卿我我」之際,誰都沒想到需要知會美國這位「歷史關係人」,到了某方家族成員當中有人醒悟到這份「聘禮」是特洛伊木馬時,台灣其實已成了在溫水裡被舒服地煮得半熟的青蛙,欲跳乏力。
就以美國的《台灣關係法》來說,只能保護台灣免受大陸武力統一之厄,但其實並不反對「和平統一」。因為該法的前提是:「美國政府支持一個中國政策,並且也理解台灣內部的獨立聲音,但不支持台灣獨立。而如何統一,以和平方式達成要靠雙方進行兩岸對話。如果中共當局企圖以武力而非對話來達成,美國將提供軍事物資使它無法成功。」
也就是說,只要大陸採取如今這種利用經濟羈絆不戰而屈台灣之志的方式,美國並無干預的立場與可能。基於此,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如何演變,只能由台灣人自己決定。但事實卻是,由台灣人「決定」的空間已經相當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