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市場對中國出口品的需求持續低迷。屋漏偏逢連夜雨,中國大陸還面臨房地產市場放緩、政府支出與債務居高不下等其他諸多問題,這些都迫使中國總理李克強3月份不得不承認,中國經濟在2014年將面臨「嚴峻挑戰」。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鑑於近期大陸的多項經濟資料表現疲軟,國際市場唱空中國之聲再度響起。報導稱,不可否認,如何解決好中國經濟這一難題,關係到中國改革的成敗。對於李克強來說,這將是一條「不尋常之路」。
中國國家統計局3月份發布的資料顯示,2014年1至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值比去年同期成長8.6%,但2月份只比1月成長0.61%。這是自2009年4月份以來,成長速度最差的表現。
此外,零售業成長率也是三年來的最低,1、2月份相較於去年同期只成長11.8%。而作為經濟活動重要驅動力的「固定資產投資」,在今年頭兩個月則表現更差,是11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在今年3月中共兩會的新聞發布會上,李克強曾暗示,他將容忍低於目標的GDP成長速度:「GDP成長目標大約是7.5%。『大約』意味著有一些彈性,我們有一些容忍度。而成長的底限必須確保創造就業。」
一線城市房屋銷售下跌四成
4月上旬,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報告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國四大城市真實的房地產銷售比一年前下跌40%。為出售房屋和籌集現金,開發商據說在一些較小的城市大幅降價。據《金融時報》報導,常州和秦皇島的開發商推出40%的降價,寧波、無錫和蘇州的開發商提供最高40%的降價。
中國超級火爆的房地產市場的放緩,似乎是更廣泛困難趨勢的一部分。在3月份,一家浙江大型開發商發生6億美元貸款違約;幾天之後,江蘇省一家商業銀行受到擠兌的衝擊。投資者的神經高度緊張,部分原因是因為中國在3月份遭受第一次現代債券違約,當時上海一家太陽能電池公司未能如期付款。
房地產占據中國GDP的15%,對房地產的悲觀情緒開始影響到更廣泛的市場。房價下跌看起來令人恐慌,儘管政府官員發布一些試圖振奮人心的聲明向人們保證「房地產泡沫不大」,或一些分析家說「問題不是系統性的」,但是中國人看起來並不買帳。
開發商購買銀行股份
《國際商業時報》4月14日報導說,大型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最近幾個月大舉購買地方銀行的大量股權。經濟持續放緩的前景已經促使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和商業銀行進行一系列結盟,引發外界質疑這些交易的動機並提升了系統性風險。
「房地產公司和銀行這兩大行業的命運彼此糾結,可能是一個爆炸性和危險的組合。」中國投資集團主席Jim Butler說。
幾十個中國開發商已經購買了地方銀行的股份,包括大陸最大地產商萬科。萬科成為徽商銀行最大的單一投資者。去年10月份在該銀行上市時,萬科購買了該銀行8%的股份。今年稍早,另一家中國開發商恒大地產通過次級市場收購華夏銀行5%的股份,使得恒大地產成為該銀行的第五大投資者。
專家警告,一旦房地產市場崩潰,銀行和建築商面臨的巨大虧損將對經濟構成威脅。
中國經濟要出大事
一位署名「冷眼」的人士發表評論說,「目前中國大陸的外貿企業受制於國際經濟環境和東南亞企業的競爭,出口急遽下滑,大批實體企業嚴重產能過剩,廠家紛紛倒閉,人民收入降低,市場物資減少,導致進口增加。生產原料價格下跌,消費物資價格上漲,但內需仍然提振無力,加之一些房地產的資金和需求鏈條面臨崩裂,大批生產企業由於沒有生產訂單而面臨倒閉;而相應的房地產業崩潰和大批企業的倒閉會導致億萬人失業,還有可能引爆地方債務危機。」
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選擇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貨幣不斷偷偷放水,其結果就是現在多數人感覺到的,一方面經濟已經陷入嚴重蕭條,但另一方面物價卻仍然在迅速上漲。」
署名「老農123」的網友披露:「我們的食品為甚麼要摻假?我們的食品為甚麼有化學毒品?因為瘋狂印鈔導致成本增加——這些成本無法轉嫁給消費者。比如,真正自然生長的豬要一年週期,這樣的豬肉按現在的通脹程度,最低要賣到80元一斤才能有利,80元一斤誰還買得起?所以為了維持生產,只能靠化學添加劑催肥、催長來降低成本,只有這樣才能與消費市場對接。」
一位中國鐵路總公司人士近日對媒體透露,今年一季度中國鐵路全路貨運主要指標都比去年同期下降,各口徑鐵路貨運發送量達近四年來的谷底。繼用電量成長加速回落後,又一「李克強指數」(指用耗電量、鐵路貨運量和貸款發放量等三個指標來評估經濟)的構成指標,顯示中國經濟成長放緩。
綜上所述,難怪「冷眼」認為,中國經濟已經恐慌到了必須由李克強出來拚命喊口號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