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何誤解美國中產階級的收入?

近40多年當中,美國中產階級占人口比例逐年下降。Fotolia
第187期
何清漣
作者為旅美中國經濟專家與評論家,美國《商業周刊》1999年評為「亞洲之星」。其著作《現代化的陷阱》一書被推選為「3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300本書」。

今年1月,美國中文網博訊總編韋石在中文推特上做了個關於美國中產階級的印象調查,給出了收入的四個檔次,其中按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提出的中產階級九條標準「年收入24,042~161,277美元」分設三個檔次,加設了一個「20~50萬美元」,讓網友選擇「美國中產階級的年收入是多少?」結果,62%的受調者認為20~50萬美元才算中產階級。

事實上,美國2016年的人均收入是5.6萬美元。美國統計局2016年給出的指導數字是家庭年收入5.9萬美元可視作中產。中國2016年的人均收入8,000多美元,為甚麼收入低很多的中國人,卻會高估美國中產階級的收入呢?博訊記者張傑專門就這個話題採訪,讓我解讀這一誤會的背後是甚麼。

這一誤會的外部因素當然是美國的富裕形象;內部因素則是中國人對財富的渴望度太高。

 

美國自身並不重視中產萎縮這一現實

美國是一個以中產階級為主的社會,並且以這一點自傲。美國向全世界推廣美式民主時,這是一條主要內容。美國是一個橄欖型結構的社會,中產階級的壯大是在二戰之後,到了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中等收入家庭的數量比二戰時翻了一番,到1971年進入全盛時期,占人口比例高達61%,此後40多年當中,美國中產階級一直處於萎縮狀態。

一是中產階級的絕對數量。近年來美國令人憂慮的變化,就是中產階級迅速萎縮,占人口比例逐年下降。2015年12月10日,《華盛頓郵報》報導,皮尤研究中心最新研究顯示,美國中產階級家庭所占比例已不到一半,從1971年的61%減少到49.4%,中產階級已不再是這個國家的大多數。

二是中產階級在美國國民總收入的所占份額逐漸減少。皮尤報告指出,2014年美國國民總收入的43%進入到中產階級的口袋,大幅低於1970年的62%;同時,2014年美國國民總收入的49%流向富裕家庭,1970年這一數字為29%。

三是中等家庭收入水平在下降。2000年到2014年間,中等收入家庭的平均收入下降了4%,他們的平均財富在大蕭條中九死一生,在2001至2013年間減少了28%。

四是美國人擁有自住房比率下降。美國夢的傳統標誌之一是擁有自己的住房,美國人擁有自己房屋的比率,從20世紀90年代中開始穩步上升,由1995年的64.7%一路升至2004年的69.2%,這也是目前為止的最高紀錄。2005年後住房擁有率開始下降,歷經2008年房地產泡沫破裂,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美國人的住房擁有率為64.4%,跌至1995年水平之下。

研究政治史的人都知道,富人主導的國內政治專注守成,窮人主導的國內政治專注變革,二者都會導致動盪。美國一直以本國中產為主的社會階層結構自傲,認為中產階級家庭人口占全國人口的大多數,既有利於社會的穩定,也有利於推動社會消費,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現在,美國中產階級萎縮成為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既顯示了美國國運走勢,也成為美國政治的關鍵。但民主黨歐巴馬當政時期,其關心重點是提高非法移民與LGBT(同性戀等非異性戀社群)權益、關心窮人福利,漠視中產階級問題。於是選民在無奈和絕望中,把眼光轉向政治新人,這就是2016年美國大選中,川普能夠打敗民主、共和黨建制派,並打敗柯林頓與布希兩大政治家族,最終勝選的原因。

 

中國人為何高估美國中產階級的收入?

2016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達到8,260美元,即使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也只相當於1萬美元左右。中產階級人數有多少?中國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李強多年來一直研究中國的階層結構,他的研究比較權威。2017年初,他的研究指出:中國社會上層比例為5.62%,中產層為19.12%,下層為75.25%(合計不足100是四捨五入所致)。在中產當中,有4%以上的過渡層和邊緣層,與下層群體中的上層收入狀態接近,實際上相當於下層。也就是說,即使按最樂觀估計,中國的中產也不足20%。

中國人的人均收入低,中產比例也不高,為甚麼有超過一半的受調者會高估美國中產階級的收入?

我認為首先是緣於資訊不暢,這些人不了解美國社會狀態,以及中產的劃分標準,對美國中產的家庭收入估計過高。二是對美國的家庭支出不了解,美國家庭支出中,納稅之後的淨收入,食品支出在30%以下,但醫療保險、社會保險、教育支出都占很大比例。最近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教授喬木來美定居,經常在網上抱怨美國收取的停車費、公路費以及各種收費、包括消費稅,覺得負擔很重,就是緣於過去不了解所致。三是中美兩國人民在家庭擁有住房這一點上理解很不一樣,美國的中產主要按收入來劃分,未考慮住房因素,因此美國人的住房擁有率為64.4%,有不少中產就沒有住房,一些貧困者雖然失去收入卻擁有住房。中國住房擁有率城市裡高達89.68%,農村中高達96%以上。加上中國近15年來房價一直飈升,中國人的家庭財富中,房產價值約占80%左右,因此,中國人無法想像沒有住房也能算「中產」。

除上述三因素之外,還有一個社會壓力導致的重要心理因素,美國中產階層的壓力很大,但中國社會壓力遠遠高於美國。中國的中產階層,主要是由黨政事業機關的工作人員及外資企業員工構成,近年來這些人各群體的工作環境變化很大,比如傳統媒體的記者,收入逐年下降,很多人已經離開媒體開網店了。從2010年開始,隨著外資撤出中國,外資企業中的白領失業率日漸增高。以競爭性最強的深圳為例,早在2007年,該地平均每年自殺死亡人數超過2,000人,高於交通死亡人數。一個多月前(2017年12月10日)IT業精英歐建新在中興通訊樓跳樓身亡,年方42歲。在很多人眼裡,以歐建新為代表的職場精英們無疑是很多年輕人爭相學習的榜樣,他的自殺引發很多評論,認為這群職場精英們正一步步陷入「光環陷阱」:企業前景不明、負擔過重、預期家庭消費太高。因此,擔憂失去工作、擔心經濟收入下降,中產普遍得了焦慮症。

 

中美中產階級標準的差異

中國社會學界劃分階層的標準,其實就是從美國學過去的。這標準由三項指標構成:經濟地位、職業聲望和受教育程度。

經濟地位,一般由收入標準測定;受教育程度主要按受教育年度測定,也算硬指標,比如在美國,一般定為13年。小學至高中12年,為甚麼不是加上大學四年而是一年?這是因為社區學院的職業教育一般為一年。只有職業聲望,在中國與美國有很大的區別。

早就有研究指出,由於有工會保護等原因,美國藍領工資不低,在社會階層上有高看自身的傾向。我曾做過一個測試,問過上門修理下水道、門窗的工人,以及護理老人、病殘的護工,他們認為自己屬於甚麼階層,結果異口同聲地稱自己是中產,而且認為自己這份工作是其他社會成員非常需要的。但在中國,無論是工人本身還是社會對他們的職業聲望的評價,都不會認為他們是中產,潛意識裡認為,這是服務行業裡侍候人的工作——這一差別應該是社會性質決定的:美國是平民社會,而中國是個等級社會。

如果還要尋找更深層的原因,只能說是時下的中國社會,對金錢的追逐與不安全感,已經讓很多人失去了平常心,因而過高估算美國中產階層的收入標準。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健腿強膝
人體600條肌肉,大部分集中在下半身,人老腿先老,退化性關節炎最易出現在膝。經由腿膝的保養保健,不但可強筋健骨,…
《2012》電影的奧義
談到2012這個特殊的年份,就不能不提起流傳千年的瑪雅預言;但即使沒有瑪雅預言,2012也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對國際社會來說,…
紅衫軍「下血咒」 泰總理冷處理
支持泰國前總理戴克辛的泰國「紅衫軍」,3月16日在總理艾比希的住宅前投擲了裝有自己鮮血的塑膠袋,企圖以「血諫」逼使總理艾比希解散國會下議院…
當老闆的煩惱,這些志工比你還懂!
開公司很簡單,但要活下去談何容易。尤其台灣中小企業普遍卡在基本營運觀念不足、有技術沒管理能力、缺乏財務整體規劃觀念等因素,…
葉美麗從房產業門外漢到屹立不搖
「我覺得我好幸福!」這是不動產估價界赫赫有名的葉美麗,發自內心的感恩。然而,葉美麗不諱言,今日的幸福,來自一個缺憾。二十多年前,…
尋訪太平山林場的歷史記憶
穿過小徑與低矮的土屋民房,來到緊鄰羅東林區管理處的林業文化園區,十足設計感的側門入口,讓來訪者充滿期待。 碎石步道緊沿左側的水池筆直展開,…
由石斑魚危機 看台灣高經濟魚種養殖利弊得失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台灣四周環海,不管是在遠洋漁業,還是養殖漁業,產值與技術全球數一數二。1960至1970年代,…
中國中央部門限期「曬三公」
今年3月由總理溫家寶主持的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中央財政決算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