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發生於好些天前的舊聞,這幾天忽然出現在媒體版面,還鬧得沸沸揚揚。事情是這樣的:台灣駐斐濟辦事處(簡稱台灣代表處)於10月8日舉行的國慶酒會,遭中國駐斐濟使館人員鬧場,雙方爆發肢體衝突,台灣有館員被打傷。不過,遭斐濟警方強制帶離現場的中方人員指稱是中方人員被台方人員攻擊。
究竟是誰先動手,台灣與中國各說各話,倒是中國大使館直接跟當地警方報案。台灣方面卻只有發聲明,譴責中國的「流氓行為」,面對記者詢問是否會有進一步動作,僅表示先觀察情勢,暫不循司法途徑解決。
很多人質疑,為何台灣代表處不報案?是不是不敢跟中國硬碰硬、想讓駐外人員把委屈吞下肚?
這樣的指控,其實是不了解外交來往的複雜性與敏感度。行政院長蘇貞昌受訪時強調,請國人同胞諒解第一線人員的辛苦,台灣欲維持與斐濟的關係,卻無正式的外交關係,因此駐外人員在出事後不能敲鑼打鼓,得用盡一切方法爭取合理、好的處理方式。
低調淡化處理 台斐關係才能細水長流
首先,台灣駐斐濟貿易辦事處在當地究竟享有何種程度的「外交豁免權」,是個重要的問題。因為只有最高外交豁免權,才能拒絕斐濟警方的刑事偵查行為,一般商務領事主張的領事豁免權 (consular immunity) ,則無此功能,所以面對中國的「惡人先告狀」,台灣方若照著走刑事偵查程序,對代表處是相對不利。
另外,如果承認台灣是個獨立國家,當然更不能將此案置於「斐濟司法單位」轄下調查審判,一個主權國家的外館人員,因執行國家所賦予的任務遭受傷害,「尋求外交途徑解決」才是正常的反應,台灣外交部第一時間也是這樣處理。
👇專家解釋外交角力下的低調無奈👇
所幸整起事件後續發展尚算順利,經《美聯社》與《路透社》等國際媒體大幅報導後,斐濟外交部為了避免傷害斐濟國際形象,希望淡化處理,將此事定調為「外交事件」,積極居中斡旋,最終成功讓中國妥協,撤回告訴,事件總算告一段落。而斐濟政府也承諾台方,將派員協助其外館未來的公開活動。
前中國外交官:意味中共壓力很大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曾派駐斐濟的中國前外交官陳用林表示,以前僅用偷看的、從未硬闖。並指相較於過去,現在中國外交人員承受更大壓力,尤其是派駐南太平洋島嶼的官員,壓力明顯更強,因為多年來該區域一直是北京與台北的重點外交戰場。
報導還引述澳洲前駐北京外交官卡薩姆(Natasha Kassam)表示,中國外交官面臨的壓力反映出北京當前的緊張焦慮加劇。台灣立委王定宇也認為,中國的「戰狼外交」已經失控到淪為「瘋狗外交」,這可能和中國國內政局緊張的情勢有關,「中國內部大概有些問題,必須不惜犧牲對外關係,也要滿足對內的內宣表演的節奏,這是我們需要保持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