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的新聞不是歹戲拖棚的「補教人生」就是花博「花系列」採購問題,讓人對政府相關單位的作為失望。還好有金管會駁回美國AIG與香港「中策博智」集團的南山人壽股權交易案令人眼睛一亮,值得大家舉起手來用力為金管會鼓掌!
很多人不明白香港中策博智何以這麼地顧人怨?從去年傳出有意接手AIG在南山人壽股權開始,就其幕後資金來源、中資背景以及重要股東在香港股票市場的不良紀錄,一一被輿論用放大鏡檢視。有人問:中資是一種原罪嗎?一樣是白花花的銀子,綠油油的鈔票,買賣股權是私領域的交易行為,政府管那麼多做甚麼?
其實保險公司與一般公司不同,保險公司是個特許行業,涉及廣大保戶的退休與意外保障,是社會安全機制的一環。從設立到管理,保險公司必須接受比一般公司更多的監督與控管。如同銀行一樣,存戶的錢(保戶的錢)不屬於銀行(保險公司)的資本,所有妄圖以極少的自有資本取得控股權,進而掌控龐大存款(保險金)的野心,都該經由主管機關的嚴格審查予以阻止。否則一旦出事,最後又是全民買單,對保戶、員工的權益以及台灣金融市場的安定都將產生重大的靳傷。
直至目前為止,台灣的保險業不僅屬於「限制僑外投資」項目並且是「禁止中資投資」項目,因此確認香港「中策博智」背後的資金來源是決定如何進行審查的前提。如果中策幕後的資金含有超過30%的中資,則買賣案將被直接駁回;如果未達控制比例,則視為僑外投資,以僑外投資的限制規定進行審查。
事實上人人皆知隱匿資金來源並不是甚麼難事,因為法律的規定很僵化,只要透過控股公司一再轉投資,洗個三層就已足夠迴避國籍的審查。但中策博智重要股東的中國「官商身分」(具有現任或前任中國政協委員身分的商人),毫無懸念地說明了中策資金的主要來源。
更嚴重的是中策的重要股東有四人在香港曾因投機炒股被罰!這個原資本額只有二億港幣而且本業是「電池買賣」的中策博智,既拿不出良好的道德信用紀錄也拿不出足以說服大眾的金融實力與專業,可以讓人放心地把擁有四百萬保戶的金雞母南山人壽經營權交到它的手中。
金管會否決了AIG與中策的交易,對於已經從美國次貸風暴中走出來的AIG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為如今南山股價已遠高於一年前;對於四百萬南山保戶來說這更是大好消息──許多人一生積蓄不致於落入一個資力不足的電池公司的掌控。雖然歷經長達八個月的審查,金管會的這項決定仍然值得鼓掌。這世界上有很多東西不是有錢就能買得到──南山人壽的股票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