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貓咪清貓砂?人工智慧學習動物「語言」,打造動物版Google翻譯

陳蔚銘(創新拿鐵)
本文三大重點:1. 借助人工智慧和微型接收器,用「形狀」解析動物語言。2. 告訴蜜蜂哪裡有花、分辨土撥鼠的警報聲。3. 推倒溝通高牆之後,為自然界帶來的是生機還是危機?

好萊塢電影「怪醫杜立德」(1988)描述一位小時候能和動物溝通的男孩,被爸爸認為是魔鬼附身之後「封印」了自己的天賦。長大後成為醫生的他在因緣際會下又開始聽懂小狗說話,漸漸成為各種大小動物解決疑難雜症的救星。

現實世界中,也有許多相關研究試圖聽懂動物「說話」,其中一間非營利組織更試圖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打造通用版的「Google翻譯」,他們做得到嗎?

1. 借助人工智慧和微型接收器,用「形狀」解析動物語言

「地球物種計畫(Earth Species Project, ESP)」是加州的非營利組織,由Mozilla Labs (Mozilla基金會旗下子公司,專門探索、開發各種新技術,如Firefox瀏覽器的各種擴充功能) 聯合創辦人Aza Raskin 和Twitter創始團隊成員Britt Selvitelle創立,目標是使用人工智慧解碼自然界各式物種間如何傳遞訊息。

隨著微型攝影機、麥克風和迷你信號發射器的技術成熟,價格降低,科學家能輕易在大自然的各個角落布建設備收集大量動物活動的影像和牠們發出的聲音。不過這些影音數據太過龐大,無法以人工方式整理,更別說從中找到聲音與特定行為模式之間的關聯。

因此,ESP採用了分析人類語言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試著借助人工智慧的力量,從看似無關的大量數據中整理出有意義的脈絡資訊,解讀動物們是用什麼「語言」和彼此溝通。

ESP採用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會將語言中的「語意(semantic)」關係加以拆解,形成由各種向量組成的「幾何(geometric)」關係。以下圖為例,在英文中「Dog」這個字常常會和「Man」、「Howl」等字彙在上下文中出現,因此可以從大量文本中,依據每個字出現的頻率畫出幾何圖形:

(圖片來源:Google Cloud)

 

接著,也把「狗」在西班牙文和日文中的幾何圖形畫出來,可以發現:在這三種語言中,「狗」的圖形有極高的相似度:

(圖片來源:Google Cloud)

 

ESP的計畫是:如果把自然語言處理模型的概念套用在動物語言,利用人工智慧解析動物叫聲並畫成幾何形狀,接著在人類的語言庫裡找出類似的形狀,是否就能漸漸打造出一套動物的翻譯器了呢?

2. 告訴蜜蜂哪裡有花、分辨土撥鼠的警報聲

開發這樣的動物語言翻譯器有什麼好處呢?有了翻譯器,許多在人工智慧技術普及前的相關研究就能獲得更進一步的支持。

Tim Landgraf是柏林自由大學(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的教授,長期研究蜜蜂個體之間的溝通,他的研究使用電腦視覺追蹤蜂巢裡頭每一隻蜜蜂,紀錄牠們振動身體和翅膀發出聲音時,蜂巢中的其他蜜蜂會有什麼行為改變。

透過人工智慧和自然語言模型的分析,研究團隊發現了幾種特定信號:叫大家安靜的「噓」、停下所有動作的「停」還有發出警示的「危險」。

(圖片來源:Pixabay)

有了初步成果,他們把解析出的動作和聲音輸入到機器蜜蜂,讓機器蜜蜂可以發出各式「蜂語」,成功控制整個蜂群「安靜」、「停下」。

接下來,研究團隊也成功操控機器蜜蜂做出「蜂舞 (waggle dance)」,告訴真蜜蜂哪裡有沒灑農藥的安全花叢可以採蜜,有機會解決目前全球日益嚴重的蜜蜂危機。

(同場加映:沒了蜜蜂,我們再也沒有蘋果吃!這間新創公司和全球10億「員工」一起解決「蜜蜂危機」、拯救糧食!)

Con Slobodchikoff是一位亞利桑那州的生物學家,研究草原土撥鼠的交流方式已經超過 30 年;他的研究顯示草原土撥鼠在警戒狀態時,看到不同的威脅接近時發出的叫聲也不同。大家可以聽聽看,能不能聽出差別?

(音訊來源:Science News Explores)

(圖片來源:Pixabay)

 

郊狼接近時:

音訊播放器

00:00
 
00:00
 

野狗接近時:

音訊播放器

00:00
 
00:00
 

人類接近時:

音訊播放器

00:00
 
00:00
 

還有其他五花八門的研究,像是大象會發出極低頻的聲音,透過地面遠距傳話給其他象群,告訴他們「有人類接近」、「這裡有水喝」;海豚媽媽會用特定的音調為小孩取名,以便彼此溝通時「呼叫」對方的名字等等,都有可能讓人類更加理解大自然的生物。也許不久之後,國家地理頻道的字幕不再需要人類旁白「代言」,動物們可以拿回自己的「話語權」。

3. 推倒溝通高牆之後,為自然界帶來的是生機還是危機?

2018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WWF)發布的年度《地球生物報告》中,首度指出過去50年間,野生動物數量平均減少了69%,凡有人類存在的地方,數以千計的物種正在不知不覺中消失。

(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ESP的理想是:一旦成功打造出動物翻譯系統,就能使人類更加理解各種生物的生存需求,進而提供協助。比方說,非洲草原上的動物管理員可以聽懂大象求助,哪裡有非法偷獵者出現;巡山員可以聽到老鷹通風報信,哪裡又有山老鼠在偷砍木材;獸醫也能聽懂你家的寵物哪裡不舒服,發現小毛病及早治療。

然而,任何新科技的發展必定伴隨著道德辯論和濫用疑慮。例如,動物保育員已經發現非法盜獵者會用事先錄好的鳥類求偶聲來吸引黃紅雀落入陷阱。了解動物如何交流雖然能幫助好人保護自然,卻也有可能幫助壞人利用自然。

對這樣的顧慮,ESP的創辦團隊承諾:「我們必須考慮它的使用並努力減輕不良後果」。時間不等人,當物種消失的速度越來越快,只要有助於挽回人類對世界各地生態系統造成的一些問題,權衡利弊之下,依然樂觀看待ESP能早日實現他們的理想。

如果有一天你能和動物溝通,你最想說些什麼呢?

 

參考資料:

1. How to Use AI to Talk to Whales—and Save Life on Earth

2. Squawk bots: Can generative AI lead us to understanding animals?

3. How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uld help us talk to animals

4. How Scientists Are Using AI to Talk to Animals

5. Wil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elp Us Talk to Animals?

6. How AI may help humans “talk” to animals

 
原文轉載自 創新拿鐵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生態綠賣你「沒有價格」的咖啡
生態綠的「頭家娘」余宛如在跳下來和徐文彥一起創業之前,是知名保養品公司的行銷經理。她強調自己是以「專家」之姿投入這個產業、是看到市場存在、…
「飛天」的曼妙舞姿(之四)
這是阿丹「飛天」系列的第四張照片。本系列主要記錄台灣第一所公辦民營藝術學校──「雲林縣蔦松國中」舞蹈班同學,…
死刑有嚇阻效果嗎?
近年來每件隨機殺人案發生之後,就會激起關於死刑有沒有嚇阻效果的討論。這樣的討論不但在台灣常常興起,在其他許多國家也常常在重大事件發生後出現…
美國暑期工作難尋 留學生回母國打工
暑假就要到了,按照往年,這正是學生暑假打工賺學費的時候。但美國勞工局的數據顯示,美國青少年今夏的工作前景仍不樂觀,…
讀羅曼.羅蘭作品:《貝多芬傳》
當我閱畢由傅雷翻譯、法國文豪羅曼.羅蘭所著的《貝多芬傳》,心裡不禁感慨,如果我早幾年讀到這本書,我的人生會不會有甚麼不同?…
尼泊爾和不丹的幸福假象
尼泊爾大地震造成巨大損失,同時也震落了那個所謂「幸福國家」的粉飾,連帶也讓人看出其鄰國不丹同樣性質的所謂「最幸福國家」的荒唐。…
日九成社會人士 書到用時方恨少
「學生時代所學的東西,到現在還夠用嗎?」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回顧一下自己在高中和大學時代的生活,身為學生應該將學業當作本分的當時,…
有機稻場 孩子們的快樂天堂
從中二高苑裡交流道下來接苗140線,朝三義方向前進,沒多久眼前即出現數座「山水米」的大穀倉。從米廠旁的小路進去,沿著一排鄉間透天厝一轉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