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全國美術展揭曉 國美館展出113件精彩作品

▲「113年全國美術展」展出現場。國美館提供
第258期
謝平平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簡稱國美館)辦理之「全國美術展」(簡稱全國美展),2024年(民國113年)邁入第14屆,為台灣藝術界指標性賽事。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表示,今年是視覺藝術大爆發的一年,國美館長陳貺怡則表示,國美館今年進行主視覺、獎盃全面改版外,初審也改為線上審查,吸引更多藝術家投件,今年有三位新獲獎者獲得「免審查獎」,歡迎民眾撥空前來為他們打氣。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表示,今年「全國美術展」是視覺藝術大爆發的一年。國美館提供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表示,今年「全國美術展」是視覺藝術大爆發的一年。國美館提供

 

傳承官辦的台灣美術展

評審委員、知名膠彩畫家詹前裕表示,今年國美館展出膠彩畫的代表作品──林玉山的〈蓮池〉、林之助的〈朝涼〉,前者為其恩師林玉山在日治時期「臺灣美術展覽會」(簡稱「臺展」)第四屆(1930年)榮獲「特選臺展賞」的作品;後者則是林之助在「紀元二千六百年奉祝美術展覽會」(1940年,昭和15年,為紀念神武天皇即位2600年舉辦)的入選作品。此二者與全國美展相同的是,皆來自官辦美展,他期待文化部能繼續支持國美館辦理全國美展,讓新世代能更認識屬於台灣的藝術作品。

版畫類金牌獎高嘉宏擔任得獎代表,他表示,創作就像跑馬拉松,中間有挫折、氣喘噓噓要休息換氣的時候,「但我相信,藝術創作者是心靈非常富足的一群人,大家對藝術的熱情與執著,都非常需要被看見與被肯定。」

 

雕塑類金牌獎,徐均育〈光陰如是說〉。國美館提供

▲雕塑類金牌獎,徐均育〈光陰如是說〉。國美館提供

 

盛大展出113件作品

「全國美展」起源為1946年的「全省美展」,是吸引藝術家、民眾前來觀摩、欣賞的重要賽事。今年共有水墨、書法、篆刻、膠彩、油畫、水彩、版畫、雕塑、攝影、新媒體藝術、綜合媒材類等11類,總收件數達1,148件,有109件作品獲獎,加上4位「免審查獎」得主作品,共展出113件作品。

展覽現場,雕塑金牌獎徐均育作品〈光陰如是說〉以彎折的金屬線條擬塑公園長者臉部展現的心情,吸引許多觀眾欣賞。徐均育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所金工與首飾組,以不同粗細的紅銅線、鐵絲刻畫臉部表情,是其主要創作媒材。

 

水彩類金牌獎,吳威澔〈阿嬤的被子〉。國美館提供

▲水彩類金牌獎,吳威澔〈阿嬤的被子〉。國美館提供

 

水彩類金牌獎為吳威澔〈阿嬤的被子〉,一襲大紅色的被子不敵現在輕暖的羽絨被、涼被,但卻是許多民眾小時的回憶。畫中熟睡的年輕女孩蓋上的紅被,花朵十分鮮豔,是吳威澔對阿嬤的記憶,或許因為天氣炎熱,女孩只蓋了上半身,露出下半身,反應了長輩最在意的肚臍蓋被才不會著涼的民俗。吳威澔目前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曾為台中某居酒屋繪製過壁畫,是許多人非常喜愛的作品。今年水彩類作品包含了對社會、寵物的情感流露,值得一看。

膠彩類金牌獎得主林宇荃,2022年、2023年均獲銅牌獎,今年以〈生命樹的哀逝與生盼〉拿下金牌獎,大樹將被連根拔起,以斜倒的姿勢盤踞畫面正中位置,周遭花草枯弱無力,看似將倒未倒之際,鳥窩上覆蓋著的葉子卻被不知何來的光所照亮,隱喻著生命之盼或許不是來自物質的豐富。

水墨、書法、篆刻今年展場位於國美館二樓。水墨類作品具有相當的可看性,金牌獎得主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班學生蔡濰楨的作品〈致沒有被光眷顧的那塊黑〉,連續三年在同一類別項目中名列前三名,與版畫類金牌獎高嘉宏(臺師大美術系博士班畢業生)皆獲「免審查獎」。

 

篆刻類金牌獎,莊哲彥〈觀書有感〉。國美館提供

▲篆刻類金牌獎,莊哲彥〈觀書有感〉。國美館提供

 

篆刻類展出「免審查獎」劉冠意、劉俊男作品,精華盡出。本屆金牌獎莊哲彥出生南投,精研戰國時代古璽,得獎作品為〈觀書有感〉,他的創作理念為彰顯古人講求靜心打坐,而百藝皆可精進的思想,取朱熹〈觀書有感〉等佳句入印。今年水墨類銀牌獎張天健之篆刻作品,也同時獲得入選。

 

113年全國美術展

展覽日期:2024年7月20日至10月13日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五9:00~17:00、週六至週日9:00~18:00(週一休館)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102~107展覽室、203~205展覽室、美術街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野孩子的教堂
車子馳過鄭豐喜圖書館,遇紅綠燈右轉200公尺左右,就在馬路的左側,寂寞地守候著地層下陷區口湖子民的天主堂,不僅僅是滿院荒煙蔓草、…
美致力發展高鐵 啟動金80億
高速火車已經在歐洲和亞洲行駛多年,但美國除了華盛頓和波士頓之間的路線外,仍然到處跑著陳舊而慢騰騰的火車。不過,這種局面馬上就要改變了。…
爸媽,這不公平!!
經濟學家常關心的議題之一是「跨世代的流動性」。在一個社會當中,如果一個年輕人的教育和所得,很大程度是被父母的背景所決定的,…
「吃到飽」的典範移轉
不知是否巧合,上期提到「吃到飽文化」,之後便陸續有幾位朋友和我談到這個話題。這是個有趣且發人深省的話題。 無所不在的吃到飽文化 在台灣,…
五大招 搶救變調的陸客觀光
香港在去年(2014)曾發生幾波激烈的「驅蝗」行動,抗議團體將陸客比為「蝗蟲」,要求香港特區政府限縮陸客赴港人數,遊行過程中與親政府、…
肺腫瘤不見了
已半年不見的病人來診所看腰部扭傷,述說他跑一趟烏龍醫院的事給我聽:每天凌晨3點得起床,趕去果菜市場,批水果來賣;晚上9點就上床睡覺了,…
台灣經濟2016利多不多,端看出口
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彭素玲。葉俊宏攝影 2016年開春以來,全球股市表現疲軟、中國大陸股市大跌,台灣則出口連續衰退,…
美麗芳鄰
人,莫不希望擁有人間的美事,諸如事業、錢財、家庭美滿等。愈欠缺的愈渴求,愈追求卻又愈感匱乏。所謂的人生勝利組,大約總是很上得了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