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電影上映以來,因為不同理由在不同的場合與不同的朋友一起觀看《沉默呼聲》這部電影,每一次感受都不盡相同,這一次因為政治大學法輪大法社的邀請,擔任電影的與談人,所以再次重溫這部電影。在第五次觀看的過程中,眼淚依然不時奪眶而出,希望與更廣大的觀眾分享感動,更期待看到大家的分享與回應。
現在社會有不少以個人利益優先,或是只想安於現況的人,可能會無法理解為何電影主角王博宇要承擔生命威脅發出呼聲,像是他的好朋友董軍對王博宇說「你太理想主義了!」因為考量問題的出發點不一樣,而主角王博宇有一個「想要成為更好、更善良的人」的願望,從而有了以下的思考與探討。
做一個善良的人,要付出多少代價?
從小在學校裡傳頌的高尚品格,如「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現今彷彿只有在課本裡才能出現,如果拿到現實社會中來指導自己的言行,大家可能會笑你傻,不懂社會「規矩」。其實大部份的人都知道,什麼才是對的選擇,差別只在自己願意付出的代價到什麼程度?當代價要付出的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時候,先前的選擇會不會開始發生動搖?
在目前中國這樣一個不隨波逐流幾乎難以生存的社會裡,還能保持清流的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像是王博宇斬釘截鐵的對想要竄改實驗數據以便得到研究經費的董軍說:「至少我能不被改變!」這一句話說的鏗鏘有力,憑藉的是王博宇對心中「真善忍」價值的堅持,但之後被逼著付出的代價可能連他都想不到……
王博宇有沒有對「真善忍」價值的堅持產生動搖?先來回顧一下劇情。
「不放棄修煉,就得放棄學位」,首先,王博宇他選擇放棄了博士學位,拉著自己的行李與恩師拜別,雖然走的無奈,但還算堅定。後來是找工作的過程,一次又一次的因為法輪功學員的身份而不被錄用。一個頂尖的清華大學高材生,原可以不用看人臉色抬頭挺胸的生活,也比一般人擁有更有份量的話語權,也可能在畢業前夕就被企業招攬,但因為自己的堅持,面臨從未有過的受挫難堪……最後他在大雨中的狼狽,也顯示了他處境的艱難。
回家後看到女友李樂瑤時兩人的緊緊相擁,可以感受到當時王博宇的心中受到打擊有多麼的大!但相信就算沒有李樂瑤的支持,他最後還是能依靠信念挺過這樣的難關,只是要有更堅毅的勇氣。
後來王博宇和李樂瑤結了婚,但看到中共政府對法輪功的造謠抹黑他終究無法保持沉默,因此和李樂瑤與同學郭霞商議決定去掛橫幅,告訴世人真相!這次的代價是郭霞的犧牲,在監獄裡面吃盡了苦頭,被勞教、脫光衣服丟到男監獄裡,以及數不清的酷刑折磨、洗腦教育,最痛苦的應該是供出所謂「共犯」,但寶貴的是,在生不如死時,郭霞依然選擇堅定活下去的那一絲意志,是以自己的經歷為證,為的是未來有曝光中共罪行的機會。
天無絕人之路,王博宇找到了工作,和李樂瑤過上了小確幸的生活。此時,拒絕當全班的面前污衊郭霞的董軍找到了王博宇,也因為董軍的加入,大家討論著如何再試一次,打破沉默,發真相傳單。因為李樂瑤挺著大肚子買打印紙,差點被舉報、抓補,肚子裡的寶寶也即將臨盆,此時的王博宇還在冒著危險發真相傳單,趕到醫院時面對岳父的責備與樂瑤的要求:「不要再做這麼危險的事了」,王博宇再次面臨選擇⋯⋯
唉…此時我深深的感嘆…樂瑤的要求一點也不過份,岳父對王博宇的責備也已經很客氣了,但王博宇錯了嗎?他的問題在哪裡?他應該要選擇放棄對「真善忍」價值的堅持,過上他小確幸的日子嗎?
董軍與王博宇想到了用氫氣球散發傳單的辦法,當真相傳單散遍大街小巷,民眾看到傳單的神情,可以感受到在謊言迷漫的環境中真相的可貴,也再次加強了芝加哥郵報記者丹尼爾追查真相的動機,不過,此事也同時震怒了中共高層,做了更強硬打壓的決定。
在邪惡的環境要堅定自己的信仰,邪惡的考驗一波一波襲來。由於郭霞出獄了,並且願意站出來透過記者向海外發聲,在商討如何秘密接受丹尼爾採訪的過程中,董軍被抓捕酷刑拷問而犧牲了,此時,採訪還要繼續嗎?……李樂瑤此時對王博宇提出靈魂銬問:「你要孩子和我?還是你非得要去?」
王博宇沒有放棄,但結果是老婆李樂瑤帶著孩子離開走了。好友董軍的犧牲,加上妻小選擇離開,這次是王博宇遭遇最大的一次震盪!對王博宇來說,可能犧牲自己比讓身邊的人受苦還更容易,身邊的人已經因為他的堅持吃太多的苦了,他真的不想讓郭霞再次面臨生命危險。
但郭霞認為,她受盡了屈辱還堅持活下來就是為了曝光真相,她不願意放棄,因此王博宇沒有拒絕她的理由,決定再次冒險完成使命!這一次,為協助郭霞逃脫,他毫不猶豫的犧牲了自己,並遭遇酷刑折磨,雖然他身體上承受著莫大的痛苦與死亡威脅,但我卻感覺他的良心得到了解脫……
相較於王博宇,記者丹尼爾的正義之舉比較常見,當然他也是賭上了自己的生命危險和前途,做出良心正義的選擇,這樣的「義人」肯定是值得大大的讚揚!在電影中,可以看到導演鋪排了價值選擇過程中面臨考驗的不同,每一個人在不同的考驗中,與一次次的堅難抉擇中,譜出了不同樣貌的臉譜……。
我曾思考,自己如果在良心明知不可為卻做出違心的選擇時,理由是為什麼?是沒有想的太清楚,害怕被報復,還是迫於現實的環境,或找到了說服自己合理的理由掩蓋了自己的良心等……,但也時常在午夜夢迴的時候感到懊悔,所以會提醒自己,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時,一定要更加堅定、堅持!人總是在錯誤中碰撞與學習,知錯能改,至少還是在持續進步中吧!
因堅持真理,親友的利益被犧牲,是善還是惡?
王博宇為了堅持自己的信仰與善良,身邊人的利益一直被波及受損與犧牲,這樣的人還善良嗎?也有許多人被困在這樣的問句裡面中了魔鬼的圈套。
在自主的選擇下,你可以選擇放棄仕途、放棄安穩的生活、放棄錢財,甚至有人放的下朋友、太太和孩子而出家,而有良知的人,不會逼你在這之間做出選擇,只有邪惡的魔鬼才會利用權力,迫使你在親人和善惡間二擇一,用低級的手段達到它邪惡的目地,說穿了就是拿親情威脅,也是對真理的迫害。強加的考驗才是真正邪惡至極的事!
當發生中共被激怒的事件時,常常聽到有人會開玩笑的說:「你一定是做對了什麼」,由此反觀王博宇在散發傳單時讓人民覺醒,讓丹尼爾重新燃起記者魂,這行為本身就是正義之舉,因此問題不在王博宇,而是製造險惡環境與迫害法輪功的中共政權。而王博宇冒著失去一切的可能,依然堅定利益眾生的行為,這是何等的情操?!是值得敬佩的行為!千萬別將炮口指向錯的地方了!
沉默呼聲?還是沉默是金?
華人中流傳許多俗語常常都鼓勵少說話,譬如「沉默是金」、「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或是「沉默勝於雄辯」…等等。對於很會講話的成語也不少,像是「口若懸河」、「能言善道」、「舌燦蓮花」、「伶牙俐齒」、「口齒伶俐」,使用時也比較傾向負面形容。
本片電影名稱以「沉默呼聲」為名,自然是傾向鼓勵大家不要再沉默,應該勇於發聲,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矛盾?該如何判別何時該勇於表達、何時又該保持沉默呢?我認為現在是自由媒體的時代,年輕人也比過去更有自己的想法也更有表達慾望,因此認為這樣的探討有其意義。
我想,可思考出發點有無「更宏觀的良善動機」,來衡量該不該勇於發聲。
先來談談「良善的動機」,許多鼓勵沉默的成語,像「沉默是金」,其內在意義是內歛、不張揚、不強調自己等,是修為高尚的展現,不表現自己可能也不容易傷害到別人,也是善良的展現。但在謊言當道的情況下還保持沉默,則是無奈、消極或因恐懼而不敢發聲,所以此時勇敢的講出真相難能可貴!
何謂勇敢?雖千萬人吾往矣
曾子曾告訴子襄,他聽到孔子對於勇敢的描述:「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意思是如果反躬自省,覺得理虧,那麼,即使對方只是一個卑賤的人,我也不會去威嚇他。如果反躬自省,覺得正義理直(合乎義理),那麼,縱然面臨千軍萬馬的阻撓,我也要勇往直前。因此決定沉默或不沉默的因素,源自於利益他人與善良的動機。
但「更宏觀」就很值得深入的探討,因為不同層面的善良,往往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選擇。如果王博宇為了研究室有經費拿,為研究室的利益考量,而選擇昧著良心修改數據,是否立意良善?如果王博宇為了不讓岳父母擔心、不讓李樂瑤擔心,不再出去講真相,選擇放棄信仰,是否立意良善?前者或許較容易分清對錯,如果選擇造假,通常是隨波逐流的情況下會發生,就是大家都這樣,自己這樣做也不會怎麼樣吧?其實也就是為了「小善」卻選擇放棄更珍貴的「良心」。但第二個情況比較難以辨別,因為在某種程度上這當然是孝順或對家庭負責任的表現,也如同上述的命題,只有魔鬼才會讓你在良心和家人之間做選擇!而且不讓父母擔心是「小善」因為這只是暫時的安心,大環境不改變誰都無法真正的安全,但「大善」是讓整個環境都了解真相,自由的做任何事可以永不恐懼,不活在小確幸的「安全」裡。
當初李樂瑤愛上王博宇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優秀、正義與總為他人的善心,這樣的特質應該也跟他的信仰有關。但在被迫害中,影響了李樂瑤原可擁有的幸福生活,電影中李樂瑤要王博宇做出選擇,這樣的要求已經很客氣了,在現實中,許多被迫害的家庭情況面臨更複雜的處境。
如何選擇絕不會是兩分法,但是從更宏觀的角度來考量,既考慮了此時,也考慮了將來,考慮了家庭,也考慮了道德價值,即做到了忠,也做到了孝,方方面面平衡好,做出一個當下最恰到好處的選擇!當然隨著時間的流逝與環境、局勢的變化,許多選擇都還是可以做出調整。由此得知,沉默與不沉默可能不是答案的核心,而是那顆善意與愛心,希望大家都好的願望。
儘管總是利益他人、為他人著想,但還是有可能像王博宇的處境一樣,在當下無法獲得身邊人的支持,或是在邪惡的迫害下有不同程度的犧牲。當好人確實難,這個為堅守「真善忍」的信仰價值所成就的,卻是一個個讓人肅然起敬與非凡偉大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