洄瀾東海岸線紀行 花蓮的明天會更好

▲花蓮縣豐濱鄉「磯崎海水浴場」處於大山、大海的交界處,景致優美。
第260期
文、攝影⊙哲君

2024年「0403大地震」重創花蓮,震毀太魯閣,嚇跑遊客,也搖碎了花蓮人的心。沒有觀光客的城市百業蕭條,一家又一家旅館、商家、攤販黯然退場,或咬牙苦撐、或借貸經營,期盼撐過最低點,等到春天。

世界級觀光景點「太魯閣」,在山崩地裂後滿目瘡痍,被改變的花蓮觀光結構,前景堪慮。「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直言,「花蓮觀光不能只依賴太魯閣」,「花蓮必須翻轉,重啟花蓮旅遊方程式」。她提醒善用海洋資產作為花蓮觀光賣點,思考風景與人文如何配套,強調花蓮的慢遊品牌,創造在地的幸福生活。

中央和地方政府加碼一波波旅宿優惠,台灣好行、住宿補助、台灣觀巴、農粉幣等多箭齊發。其中,交通部觀光署為了振興花東地區觀光,推出2024年年底前持電子票證(含行動支付)搭乘「台灣好行」,花東地區六條路線(以縱谷線、海岸線為主)免費的優惠措施。

日出東方,朝迎太平洋美麗晨曦的花蓮得天獨厚,擁有台灣最長、最美的海岸線。相較於細緻優雅、交通便利的花東縱谷平原,位於海岸山脈和太平洋間的海岸線更為原始粗獷,值得一遊。

 

海水浴場入口處飛魚裝置藝術,鮮明標示著「撒奇萊雅族 磯崎部落」。

▲海水浴場入口處飛魚裝置藝術,鮮明標示著「撒奇萊雅族 磯崎部落」。

 

1.磯崎海水浴場:沙灘襯著弧度優美的海灣

花蓮有一條很特殊的筆直大道「中山路」,東西向,兩頭分別連接中央山脈和太平洋。小巴沿著中山路來到濱海的太平洋公園,拐個彎,順著蔚藍的連綿海岸往南行駛,山路蜿蜒,一小時後才抵達第一站:豐濱鄉「磯崎海水浴場」。

磯崎處於大山、大海的交界處,景致優美。海水浴場入口矗立著一座生氣勃勃的飛魚裝置藝術,鮮明標示著「撒奇萊雅族 磯崎部落」。從此處往下走,在涼亭內小憩,一邊是細柔的沙灘襯著弧度優美的海灣,另一邊則是鬱鬱蔥蔥的小山頭昂首挺立,波濤唱和,山海之美盡收眼底。

 

「IG最新網美照打卡熱點」豐濱消防栓,是花蓮豐濱分隊新建廳舍。

▲「IG最新網美照打卡熱點」豐濱消防栓,是花蓮豐濱分隊新建廳舍。

 

2.豐濱消防栓:東海岸最美的消防局廳舍

IG最新網美照打卡熱點「豐濱消防栓」,是2022年底落成的花蓮豐濱分隊新建廳舍,搶眼好拍。樓高三層,由鄒永廉建築師設計,以創意巧思將消防栓造型的瞭望塔結合消防廳舍,且將消防隊員活動區域和遊客進出動線分開,一炮而紅,成為東海岸上最美的消防局廳舍。

 

廳舍三樓瞭望台可以欣賞無敵海景,怎麼拍都美。

▲廳舍三樓瞭望台可以欣賞無敵海景,怎麼拍都美。

 

踏著迴旋樓梯上到二樓觀景平台、三樓瞭望台,都能欣賞無敵海景。尤其天氣晴朗時,紅豔可愛的巨人消防栓襯著藍天、白雲、碧海、遠山,亮麗顯眼,怎麼拍都美。

 

爬上堅挺陡峭的白色小單面山,俯瞰太平洋壯闊氣象。

▲爬上堅挺陡峭的白色小單面山,俯瞰太平洋壯闊氣象。

 

石梯坪海蝕地形發達,植物景觀豐富。

▲石梯坪海蝕地形發達,植物景觀豐富。

 

3.石梯坪:鬼斧神工海蝕地形發達

世界級的戶外地質教室「石梯坪」是一個面積極為廣大的海岸階地,海蝕地形發達,植物景觀豐富。從偌大的停車場沿步道前行,沿途零星散布著原住民特色宅院和裝置藝術,也見到一些特殊的海濱植物,包括:林投、黃槿、草海桐、台灣海棗等。

 

石梯坪的地形鬼斧神工,景色壯麗。

▲石梯坪的地形鬼斧神工,景色壯麗。

 

行至岸邊又是另一種風光,眼前布滿海蝕溝、海蝕崖、珊瑚礁、壺穴、海蝕平台等奇岩怪石,鬼斧神工,景色壯麗。儘管近午時分豔陽毒辣,大家仍奮力爬上堅挺陡峭的白色小單面山,俯瞰太平洋壯闊氣象,白浪拍岸,滔滔不絕,令人歎為觀止。

 

曾獲選「2011年十大魅力漁港」的石梯坪漁港,青翠山巒和長堤溫柔地環抱著港灣,小船安靜停泊,構成一幅優美的圖畫。

▲曾獲選「2011年十大魅力漁港」的石梯坪漁港,青翠山巒和長堤溫柔地環抱著港灣,小船安靜停泊,構成一幅優美的圖畫。

 

4.石梯漁港:台灣賞鯨的發源地

12點多來到曾獲選「2011年十大魅力漁港」的「石梯漁港」,在此稍事歇息並用餐。遠方青翠山巒和延伸而出的長堤溫柔地環抱著港灣,許多小船安靜停泊,構成一幅優美的圖畫。

石梯漁港是台灣賞鯨的發源地,發現鯨豚的機率極高。此地漁獲量豐富,拍賣時非常熱鬧,許多遊客特地前來大啖價廉味美的海產。不過,震後遊客幾乎歸零,此刻,僅有一家尋常的小吃店在濃濃的海風中迎接「台灣好行」載來的遊客,大夥兒可悠閒進食、聊天,補充體力。

 

以黑白相間的大理石鋪設了好幾圈圓弧形步道,特色十足。

▲以黑白相間的大理石鋪設了好幾圈圓弧形步道,特色十足。

 

5.石門班哨角:輕鬆看海拍美照

午餐後,回程的第一站來到小而美的「石門班哨角」休憩區。此地因是海防部隊的班哨所在地而得名,廢哨後重新整治,設有一座小燈塔地標、石雕作品、觀海長椅等,成為遊客在海岸線輕鬆看海、拍美照的休憩點。

 

在地藝術家撒部‧噶照以「重生」為主題創作米粒造型「能量之地」石雕。

▲在地藝術家撒部‧噶照以「重生」為主題創作米粒造型「能量之地」石雕。

 

大片綠地上,以黑白相間的大理石鋪設了好幾圈圓弧形步道,特色十足。著名的「雙心雕塑」於三年前震後毀損,其後由在地藝術家撒部‧噶照以「重生」為主題創作米粒造型「能量之地」石雕,深具文史意義。徜徉山海之間,讓人沉醉。

 

因好萊塢電影《沉默》曾在此取景而聲名大噪的「March洞」。

▲因好萊塢電影《沉默》曾在此取景而聲名大噪的「March洞」。

 

6.石門麻糬洞:海蝕景觀氣勢非凡

接著,來到近在咫尺、擁有大量海蝕洞景觀的石門遊憩區,尋找因好萊塢電影《沉默》(Silence)曾在此取景而聲名大噪的「石門麻糬洞」,因狀似March汽車,又名「March洞」。順著木棧道的碎石路前行,雖很快抵達洞口,我卻心生疑惑:「可愛的March小汽車呢?」原來必須走入洞中向外看才看得出來,這一瞧,果然神似!抬頭還可以瞧見一個酷似愛心的洞口,和上方林木、藍天同框,甚為有趣。

 

網美打卡熱點,兩邊高聳岩壁帶出海天一線的海蝕地形。

▲網美打卡熱點,兩邊高聳岩壁帶出海天一線的海蝕地形。

 

洞外大片礁岩海岸,怪石嶙峋,白浪激越,氣勢非凡。另一處網美打卡熱點,兩邊高聳岩壁帶出海天一線的海蝕地形就在眼前。司機潘大哥事先提醒大家安全至上,不宜攀爬。從宜蘭南遷的噶瑪蘭人落腳新社,種植一年一穫的「海稻米梯田」。

▲從宜蘭南遷的噶瑪蘭人落腳新社,種植一年一穫的「海稻米梯田」。

 

7.新社梯田:全台面積最大的臨海梯田

海連天、稻連海,全台面積最大的「臨海梯田」就在新社,蔚藍海浪與金黃稻浪共舞浪漫。新社是噶瑪蘭語「萬物養生之地」,從宜蘭南遷的噶瑪蘭人落腳臨海台地,開闢梯田,種植一年一穫的稻米,又稱「海稻米梯田」。

田野中散落著一些取材自稻草、竹編、漂流木等的裝置藝術,充滿童趣。▲田野中散落著一些取材自稻草、竹編、漂流木等的裝置藝術,充滿童趣。

 

層層交疊的梯田在陣陣海風吹拂下,依偎著藍天、碧海、白雲、青山,展現滿滿的生命力。田野中散落著一些取材自稻草、竹編、漂流木等的裝置藝術,充滿童趣。司機大哥特地帶我們前往傳承部落文化的香蕉絲編織工坊參觀,可惜因震後蕭條而撲空,無緣欣賞噶瑪蘭族獨特的香蕉絲編織工藝,期待下次再來體驗。

 

登上芭崎瞭望台俯瞰湛藍汪洋和大石鼻山,感恩「台灣好行」帶來美好的一天。

▲登上芭崎瞭望台俯瞰湛藍汪洋和大石鼻山,感恩「台灣好行」帶來美好的一天。

 

8.芭崎瞭望台:俯瞰湛藍汪洋

「芭崎瞭望台」是海岸公路上視野良好的制高點,也是此行最後一站。悶熱的天氣終於轉涼,帶著輕鬆的心情登上瞭望台,海風習習,蟬鳴鳥叫,頓覺身心舒暢開懷。俯瞰湛藍汪洋和遠方磯崎海灣的大石鼻山,感恩「台灣好行」帶來美好的一天。

東海岸遮蔭處較少,除了補水、防晒以外,也要留意體力狀況。幸運的是遇到認真盡責的好司機,不但行車準時、安全,解說詳盡,也隨時提醒團員們一些注意事項,讓大家盡興遊玩,平安歸來。

 

「永不放棄,花蓮加油」,花蓮人攜手同心,努力站起來。

▲「永不放棄,花蓮加油」,花蓮人攜手同心,努力站起來。

 

永不放棄 花蓮加油

四季更迭,循環往復。人們總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強震之後,台灣各地湧入的愛心捐款,以及「花蓮人挺花蓮人」的同舟共濟,匯聚成一股暖流,癒合著花蓮的創傷。

行經歷年花蓮公告現值最高的金三角「地王」摩瑪運動流行鞋店,瞥見耀眼的跑馬燈換成醒目的大紅色看版「永不放棄,花蓮加油」,有一種泫然欲泣的感動。儘管禁受一波波磨難,永不放棄的花蓮人攜手同心,努力站起來。

豈料7月底強颱凱米發威,重擊全台,殷殷企盼的暑假旅遊旺季再度落空。花蓮市區往昔最熱鬧繁華的「金三角商圈」,如今人潮銳減,冷冷清清,喚不回熱絡景象。

老子有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禍相倚乃世間常理,危機也可以是轉機。那麼,屢屢衝擊的自然災害諭示什麼天機?風調雨順的太平盛世是否也暗藏危機呢?

花蓮依然美麗。經歷最壞的時刻,堅韌的花蓮正在一點一滴復原。東海岸的碧海藍天開闊旅人視野,也啟迪「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物換星移,滄海桑田,在大山大海面前,人類顯得如此渺小。儘管考驗不斷,我總是相信否極泰來。人生在世應該心懷謙卑、善良行事,自助人助而後天助。雨過天晴現彩虹,花蓮的明天會更好。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信報》為何封殺「香江第一健筆」?
7月31日,被稱為「香江第一健筆」的練乙錚在《信報》發表了〈別了《信報》〉,記述他被《信報》停筆的經過,…
台灣童謠之父-施福珍的傳奇故事
1964年的一天下午,施福珍正在睡午覺,忽然聽到窗外傳來學生因為玩瀝青被黏到腳的抱怨聲:「點仔膠黏到腳。」此時,他的創作靈感湧現,當下寫了…
美國公務人員工作最幸福
每當經濟不景氣,被譽為「鐵飯碗」的公家機關工作就特別吃香。據台灣考選部的統計顯示,2011年高普考報考人數創下新高,達到135,004人,…
中國網路革命的發酵:從尋找領袖到尋找階級
海外中文世界裡,中國革命的腳步聲越來越響。如果說2017年3至10月中國流亡富商、國安部線人郭文貴發動的「郭氏推特革命」…
看到嬰兒潮退休問題的一道曙光
嬰兒潮世代的退休問題,大約從2005年起就有大量的文章和研究,不斷提出警告要大家早做準備,而關心這個議題的讀者也越來越多,…
媒體大亨梅鐸的20年中國情緣
2010年8月9日,世界傳媒大亨梅鐸旗下的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決定出讓其在中國的主要資產,將麾下的三家華語頻道(…
澳洲人如何看待達賴喇嘛?
歲末之際,達賴喇嘛再度受邀訪問澳洲。這雖然是過去三年內達賴到澳洲的第三次訪問,但所引起的媒體效應卻一點都沒有減少,…
西班牙風力發電成績佳 占全國四成電力
當世界大多數國家面臨能源危機之際,多年來提倡風力發電的西班牙卻得以避免高油價的困境,維持相對穩定的能源價格。西班牙3月底的風勢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