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觀察

「地狱烈火」熔炼澳洲精神

澳洲威尔逊的普瑞蒙特瑞国家公园拥有丰富的本地动物和植物。图为这个地区澳洲丛林大火发生前后的对照图。
澳洲威尔逊的普瑞蒙特瑞国家公园拥有丰富的本地动物和植物。图为这个地区澳洲丛林大火发生前后的对照图。
Getty Images
第31期
曾铮

2月7日那个周末澳洲维多利亚省的山火震惊了全澳,也震惊了世界,这场被称为「地狱炼火」的大火灾,是澳洲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媒体的相关报导自然也铺天盖地。

这场「地狱炼火」烧起来之前,谁也没有料到会造成这么大的生命的损失。火灾后两天,当人们知道死亡人数已达100多,超过了1983年被称为「灰烬星期三」(Ash Wednesday)的75人的死亡人数时,就宣布这是澳洲有史以来最惨重的自然灾害。警方估计,最终死亡人数会超过300。

「必须玩出命来才能保命」

此次森林大火受灾面积达2,200多平方公里,750多所房子被毁。5,000多人无家可归,两个小镇全部烧光,就像从地图上被抹去一样。火灾过后的景象有如「核爆后的广岛。公路上到处都是动物尸体」。也有人把它跟911恐怖袭击相比,并称此次事件比峇里岛的恐怖爆炸更可怕。

很多人不能理解:在如今的网络时代,通讯发达、信息通畅、气象预报的技术先进,有成千上万的消防队员和志愿者,同时还有多套严密的山火紧急应对方案,怎么会死这么多人?

应该说,是一系列的因素促成了这次「完美风暴」(perfect storm)。最主要原因是连续的高温、突然改变的风向和高达每小时100至120公里的风速。今年维州的气温创下150年最高值,火灾当天更达到46.4摄氏度,个别地方甚至出现48度的高温。

其实在2月6日星期五,维州州长就发出警告,说澳洲可能会遭遇史上最严重火灾。但人们还是未曾想到最后情况会严重如许。一直到2月7日中午,虽然大火在一些地方烧着,但因为那些地方的人们有所准备,所以除了房屋损失外,没甚么人员伤亡。当时很多人在想,这次火灾可能很快就会过去。

但是到了下午3点,风向突然变了,携着山火的疾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势头扑向原来准备不足的地区,并吞噬着所经之处的一切。

一位名叫Gary Hughes的幸存者写道,7日下午,他在位于墨尔本东北圣安德鲁斯山上的住所观察远处火势。当时,他确信看到的浓烟离自己很远。但突然间,西北方一公里远的地方出现火苗和浓烟,火势藉助风势向他袭来。为了预防当时觉得「可能到来」的火情,他到屋外启动消防泵,准备喷洒屋子外围增加湿度。但这时,他吃惊的发现大火已经到达门前的小牧场。尽管草地已被剪短以防大火蔓延,但火舌依然贴着地皮加速前进。

休斯说:「大火来得就像一列失控的列车,第一分钟你还在做准备工作,第二分钟你在想你得为保住房子拚命奋斗,而第三分钟,你发现你必须玩出命来才能保命了。」

休斯当时反应很快,在家里两辆车中有一辆已烧着的情况下,迅速将另一辆倒到一片空地,再冒着浓烟冲回房间,将妻女带出,冲进汽车打火后,把冷气开到最大,以在大火经过时为自己创造出一个相对「低温」环境,就这样眼睁睁看着自己和邻居的房屋被大火吞噬。

在大火丧身的,大部分没有料到火会朝自己这个方向烧来,或是来得这么快,因此没有提前撤离。等发现大火来势如此迅猛时,已经甚么都来不及了。有的虽然已钻进汽车,却发现公路已被倒下来的树堵死,开不出去,被活活烧死在车里。

在如此惨剧面前,媒体、政府和公众的反应也空前激烈。几乎所有媒体都开设火灾特刊,详尽报导与火灾相关的所有情况,包括人员和财产损失、最新火势、消防和志愿人员工作情况、政府官员的反应、公众的反应、捐款的途径和最新的捐款数字,检讨起火原因、讨论政府是否应对目前的预警系统进行改革、是否应制定强制疏散政策,等等,有的报纸和网站还开设版面,为读者刊登寻人启事,帮助他们与失散的亲人建立联系。

悲痛的澳洲有着坚强的心

政府方面也在第一时间对灾情做出反应,除了动用军队救灾外,联邦政府紧急拨款1,500万澳元救灾,派福利工作人员到灾区发放临时应急资金,帮助灾民度过难关。同时警察局成立了皇家特别小组,专门负责打击纵火犯。

公众方面的反应也非常感人。大批志愿者长时间奋战在救灾现场,未受灾的其他州、大企业、银行、体育界和普通公众纷纷慷慨解囊,在36小时之内,红十字会接到的现金捐款就超过2,000万澳元,火灾后的第三天,捐款已经达1.04亿澳元,捐款人数超过6万。很多人在网站上留下很多感人的留言。

火灾还未全部过去,澳洲人就已开始反省在灾难面前澳洲人应如何自处。《雪梨晨锋报》有篇文章,〈悲痛的澳洲有着坚强的心〉(Australia has grief on its mind, but strength in its heart to endure),就写得非常感人。

文章说:「澳洲是一个建立在悲痛之上的国家,我们经历过土著人被驱逐、罪犯被流放、世界大战、大萧条、峇里爆炸、洪水和山火。所有的磨难和考验都拷问着人们的品格。如果说快乐有益于肉身的话,悲痛则开发和强化着人们的意志。世间的财物是可以买卖的,只有生命无价。无论这块土地上发生过甚么,我们依然深爱她。灾难向我们证明:作为澳洲人,我们能够携手共度难关。那些无条件的投身到救援之中的消防队员、志愿者、老人和年轻人们,都向我们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在这样的灾难中,人们学会了敬畏自然,看到了作为人的渺小和伟大。我们会重建被毁掉的、修复被破坏的,同时去宽慰那些破碎的心。一句话,我们的国民品格会在大灾之后变得更加坚强。」

总之,在铺天盖地的报导中,没有对灾情的掩盖,没有肉麻的吹捧「党和政府的关怀」,也没有任何夸张的煽情。但当你读到记者笔下一个刚刚从大火中一无所有赤着双脚逃出来的年轻人在得到别人给他的一双袜子时蔑视灾难的大笑,你会为这个国度的人民所感动。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創業者的三個盲點
創業日記角色 我:椪皮仔,椪一下的創辦人。 釋滄:大老闆,我的老爸,椪牌麻辣醬的創辦人。 珮綾:大老闆的頂頭上司,我的老媽…
苦澀的青春
啟明惶惶不安地坐在我對面的椅子上,身體歪斜地靠著椅背,整體給人的感覺是,他隨時準備逃離我的辦公室。 迫重複洗手,座位圈禁區…
溫馨的家
「爸啊!我是誰啊?」我在公公的耳畔大聲地問他。 「甚麼?」 公公今年86歲,聽力障礙下,多半我只能與其比手畫腳。不管能否聽懂我的話語,…
任職日本公司 外國人有疑惑
有工作的人多少會對上司、同事存在著某些疑問,這些疑問在語言和文化不同的外國人眼中更是如此。日本為此針對在日本公司上班的外國人做了調查,…
迪化街區的歷史風華
找了一個中午時分,和朋友前往迪化街品嚐傳說中的美味小吃。從中山捷運站往南京西路,步行約十幾分鐘,周遭開始出現販賣布匹、織物材料的店家,…
超德日、追美國 金融海嘯下中國自我陶醉
《日本新華僑報》最近發表評論,自金融海嘯引爆以來,「世界看中國」、「中國救世界」的論調不斷從媒體爆出,中國一些媒體對此更是繪聲繪色,…
非營利組織如何傳播理念?
問:某人權團體經營困難,負責人秉持熱誠,但年事已高,堅持多年終究有些挫折與無力感。倒不完全是經費短缺問題,而是覺得要「賣理念」不是那麼容易…
丹麥皇家圖書館 閃耀於河面上的黑鑽石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被稱為設計之都,走在街頭,眼球很難不被兩旁簡約又具設計感的櫥窗吸引。不只是服裝或居家用品,哥本哈根的現代建築也很有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