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诗人陈子昂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Thinkstock
第152期
云中君
宏大胸襟启迪后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流传千古的唐诗名篇〈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的代表作品。陈子昂身为文人却拥有忠心报国的游侠性格,曾多次向当时的武则天女皇上书进谏,提出许多利国利民的好计策。最终虽然冤死狱中,但是诗文却成为千古名句,惠及后人。

 

千金碎琴 诗文震京师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年)字伯玉,出身富豪之家,原是个典型的「纨裤子弟」。也许是每个男孩子都有一个「侠客梦」,少年时陈子昂喜欢作侠客、意气用事,十七、八岁时还不知读书。后来,他跟着赌徒走进乡学,方才感慨醒悟,立志学习,于是谢绝狐朋狗友,闭门读书。由于天资聪颖,不到四年,就有了很好的文笔。

学有所成后,陈子昂来到京城长安,希望报效国家,却不为人知。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妙策来展现自己的诗文。当时有一个卖胡琴的人,要价百万。富豪贵族们传看胡琴,都看不出值不值这个价钱。陈子昂突入围观的人群中,花一千缗钱(即一千串钱)买下了胡琴。众富豪惊问,陈子昂就邀众人到住处玩赏。等众人来到,酒肴已摆好,胡琴就摆在案上。

请众人吃完酒宴后,陈子昂捧琴感叹:「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说完即摔碎琴,遍发诗文给与会者。官员王适读后,惊叹说:「此人必为海内文学宗师啊!」陈子昂就此名动京师,不久应试得中进士,时年二十三岁。

 

出征报国 名句传千古

陈子昂曾两次出塞,希望为国戍边。第一次是跟随乔知的军队到西北戍边。第二次是在公元696年,契丹的李尽忠叛乱攻陷营州,建安王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担任随军参谋。可惜武攸宜生性懦弱,才干平庸,战事连连失利,先锋部队在渔阳战败。

陈子昂力谏武攸宜说:「陛下把全国的兵力交给大王您,安危成败在此一举,怎能漫不经心呢?现在您还没建立法令制度,如同儿戏。请您考虑各支军队将领的智愚、士气的高低、兵力的强弱,用自己的优势兵力进攻敌人的薄弱环节。这是为先锋部队洗刷耻辱的策略啊。」

他建议出奇兵,直捣李尽忠的老巢,还请求率领万人作前驱攻打敌人。然而,陈子昂的计策不为武攸宜所用,甚至被降为军曹。在报国无门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了幽州台慷慨悲歌,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登幽州台歌〉取意于《楚辞‧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之句意,却更为遒健渺远,余韵无穷。全诗只有二十二个字,篇幅甚短,却涵涉了巨大的时空。诗人跨越遥远的过往与未来,又容入了无垠的天地宇宙,而将个人的胸襟置于其中。前两句语气急促,表现了作者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衬以虚字「之」、「而」,转为舒缓流畅,表现诗人悲声长叹、涕泪交流的情形。

整首诗意境悠渺,流动着深刻的孤寂感,彷佛询问自我在大宇宙中的定位,生命的解答为何?千百世的浮沉中等待的是甚么?真相来临的那一刻,迷中之人是否还能分辨得出?俯仰古今,远眺旷宇,这许多疑惑,透过诗人饱满的情绪,把读者笼罩在笔下的特殊气氛中,使人不得不心动神驰。

幽州台是战国时代燕国国都蓟城北部的门楼,为燕昭王所建,又叫做黄金台、贤士台。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在残破不堪的局势中即位。为了要复兴燕国,他励精图治,听从郭隗的建议,广招贤士,建起一座高台,将黄金置于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并且将这些贤士们当作自己的老师一样礼遇。很快的,魏国的乐毅、齐国的邹衍都投靠到了燕国,共同谋划振兴燕国的大计。后来乐毅带领大军攻打齐国,一连攻陷了七十多座城池,使齐国几乎灭亡,报了过往齐国破燕之仇。燕国也很快就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对古代怀才不遇的文人来说,燕昭王与幽州台实有着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陈子昂写下〈登幽州台歌〉一诗,也隐含着仰慕燕昭王的圣明,而恨自己生不逢时,不能建功立业、救济生民的意思在其中。然而诗人的思索不仅限于自身的狭隘遭遇,而是由人世间的浮沉进一步开启了更为宏观的生命省思,这也是此诗之所以能传诵不衰、震动人们心灵的原因。

 

权臣罗织罪名 冤死狱中

公元698年,陈子昂放下官职,返乡照顾年老的父亲。父亲过世后,在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趁机指使地方官员罗织罪名,迫害陈子昂。他父亲生前曾拿出一万石粮食赈济灾民,县令段简听说他家富裕,勒索他家属二十万缗钱,仍不肯放过,把陈子昂抓入狱中。陈子昂病弱,受杖刑不能起,死于狱中。

据说,陈子昂在狱中曾经给自己卜过一卦,卦相大凶。陈子昂惊曰:「天命不佑,吾殆死乎!」不久,果然死在狱中。虽然才华横溢、有着勇气与壮志雄心,却仍敌不过贪腐政权的压迫,陈子昂死时年仅四十一岁,给后人留下了无限遗憾与追思。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的生命消逝了,声音却依然在每个人的心灵中回荡着。这自洪荒以来即有的天问哪,诗人以其极目古今的宏大胸怀感染着后世读者,并唤醒人们对于无垠宇宙、生命来处的深刻印记。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沒有橡皮擦的童年 陳百棟繪出「誠美」建築夢
2011年,跨足兩岸、以「康師傅」聞名的大型食品業者頂新集團,正式進軍台灣房地產業。頂新在台灣推出的第一個建案,…
虛擬網路的失魂少年
青春、靚麗、多情、時尚、有錢、有閒,某狐騷氣十足的門戶網站上推出一位神祕富貴少年的部落格,極力營造一種妖女勾引唐僧的靡靡氣氛。…
完成電影、時間和人生
「時間給了生命意義,時間放在甚麼地方,就得著怎樣的生命……而這部電影就成了這段歷史的印證……」 這是電影《乘著光影旅行》導演之一的關本良,…
人脈等於錢脈
人類是群體的動物,而溝通是人類不可缺乏的。每一個人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有某種的原因。不管是職場,或是生活中的事,是喜悅和憤怒的表達,…
落實ESG「對世界最好」 淨毒五郎獲「B型企業」認證
企業要能夠永續發展,除了成功的商業模式,還要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然而,一個好的企業應具備什麼樣的體質,才能在市場上長存?行之有年的「…
2014 年:中國經濟危機顯山露水
2014年的中國經濟乏善可陳,資本外逃、巨額債務及人民幣貶值等彙集成巨大壓力。面對此局,中國外管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最近公開表示,「…
隆冬來臨?加拿大人吃不起花椰菜
  蒸、嫩煎或煸炒的花椰菜,在華人或歐美家庭的餐桌上都是一道家常菜。最近在加拿大,卻是一種奢侈品。 如今一個花椰菜,…
用數字檢視黃金十年的品質
大選在即,馬政府提出黃金十年的政策來和民進黨的十年政綱對抗。相對於十年政綱有很多具體政策主張,黃金十年卻少有具體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