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南县后壁乡良田一望无际,被称为「无米乐」的故乡。新东国小已连续二年获选执行农粮署的「学童种稻体验计划」,让学童体验「种田」的经验,并从中了解全程采用有机农法种植的实际做法。
吴建邦校长表示,学生参与种稻,不是以收成为考虑,也不希望占用上课时间,只以周三上午的二节综合活动课进行体验。
参与种稻实作 体验种田辛苦
2008年的寒假结束后,新东国小举行有别于传统的开学典礼,遵循古礼进行「祭天谢土插秧大典」,虔诚祈求苍天与大地,让种稻活动功成圆满;并颁给小农夫一组农具──斗笠、锄头、镰刀。不畏寒流侵袭,中、高年级学生走入水田插下秧苗。
时值寒流来袭,双脚陷在冰冰凉凉的烂泥巴里拔不出来,让下田的学生频频表示辛苦,有些同学则觉得很有趣。虽然天气很冷,种稻的辛苦点滴在心头,学生更能够体会农夫的辛劳。
一到三年级与幼稚班学生也没闲着,拿着洋香瓜、菜叶到田间诱补福寿螺,并且野放青蛙吃害虫,以免辛苦插下的秧苗被吃光光。而学生以「福寿螺防治」做为科展的主体,也获得台南县科展佳作。去年小朋友更学会调制混合了高粱酒、醋、辣椒的驱虫药,了解生物防治法与化学农药的不同。至于除草方式,则以粗糠铺在稻田中,降低野草的生长速度。
经过4个多月的观察记录与实作,小朋友参与了插秧、施肥、除草及制作稻草人赶鸟等过程。吴建邦表示,学生参与稻子生长过程,主要是要让他们体会农夫的辛劳。插秧与割稻仅止于浅尝而已,若要孩子全程参与,太辛苦了学生反而难以产生兴趣。
吴建邦说,种稻全过程由小区校友指导,并协助完成整个工作。也不忘请小区家长指导学生制作稻草人,教授编草绳,让孩子知道稻草还可以变成其他用途。
透过「自己做」的体验活动后,小朋友对饭产生了感情,营养午餐饭吃得比以前多,对饭也比较珍惜。以前课本中说「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现在新东的学生进一步知道「已知盘中飧、粒粒很辛苦」。
亲手打造「心动玉白米」Logo
2008年时,学校利用69周年校庆,结合小区婆婆妈妈举办米食成果发表会,以小朋友种出的米来烹煮好吃的米食,让辛苦了一整个学期的孩子们体验到「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大伙制作的米食,除了地道台湾味的红龟粿、咸粿、肉粽、寿司外,也有越南味河粉和广东味的米食大餐,还有「爆米香」也到现场凑热闹。小区民众和学童莫不吃得津津有味。
「活动让学童了解稻作功能与价值,也了解米食文化,对自身生长的环境有更深层的认识。」吴建邦希望孩子透过观察体验稻作的种植过程,更加惜福;进而培养小朋友对大自然的尊重并珍惜感谢农夫的辛劳。
由六年级全班同学和老师绞尽脑汁想出来、代表新东国小学童种稻品牌的「心动玉白米」Logo,也于校庆当天正式亮相,展现小朋友的设计能力。「心动玉白米」Logo,希望一打开包装,晶莹剔透的白米就能让人心动;「玉白」除了取一百的谐音外,也期待能在米的世界里达到一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