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说,2007年是充满痛苦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丢城失地,仅玩具一项就在世界各地召回两千多万件。更严重的是「中国制造」信誉尽失,仅北美一地,就有超过8,500起猫狗因食用受污染饲料而死亡的案例。曾经以价格低廉吸引了无数美欧消费者的「中国制造」,如今在美欧消费者的眼中成了一种警戒标志。无论中国当局怎样自慰,都无法掩盖一点:2007年,是「中国制造」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笼罩珠三角 死亡阴影
其实中国方面早已意识到这个转折点的到来。这首先在世界市场占有率高达80%的中国玩具业反映出来。早在2007年8月,广东佛山利达玩具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树鸿因美国美泰公司宣布召回近百万件利达出产的含铅量超标玩具,蒙受三千多万美元巨额损失而被迫自杀,此后玩具业一直蒙在死亡阴影之下。而这一死亡阴影也扩散至港台资本聚集的珠三角地区。2007年9月3日,在北京出版的《中国经营报》,就以〈「死亡阴影」下的珠三角制造〉为题,预测了「中国制造」即将陷入衰退的泥潭。
死亡阴影继续扩大。紧接着,珠江三角洲数万外向型企业纷纷倒闭或谋求外迁的消息频频传出。尽管中国媒体将这些外向型企业倒闭的原因复杂化,比如人民币升值、美国的次级债风波,以及中国出口退税下调、新劳动法颁布等一系列旨在调整外贸结构的从紧政策密集出炉。前两个因素可算是「美国因素」,如此引导这个话题,无非是想将企业倒闭的责任让遥远的美国「分担」。但究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中国制造」正遭遇严重的信誉危机,订单跑了。一向习惯到中国采购的外商也为此深感痛苦:由于「中国制造」信用不佳,有市场需求,但他们却找不到合适的生产厂家。在美英两国,销售不符合标准或被认为不安全的商品是一种刑事犯罪,将面临惩罚。
中国陷阱大 外商受伤
「中国制造」的信誉危机短期内还不会消失。今年1月12日,合众国际社(Associated Press)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粗糙的资本主义吓倒外国买方〉的文章,叙述几个商人在与中国的商业贸易中如何受骗上当的故事。比如美国商人在中国订购的玩具娃娃,其样式竟是中国厂商盗用美国同行的,美国商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一批,结果被美国同行告上法庭,最后赔款了事;还有中国厂商如何不按合同许诺的原料制造产品,在合作方发现后不思改变,而是千方百计要求合作方共同行骗,等等。
文章最后总结:外国商人来到名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做生意,虽然眼前充斥玩具、衣服、膝上型计算机等生意契机,却也的确是一脚踏入「粗糙而未成熟的资本主义」危机当中。根据英国1月14日的一项调查,英国去年退回的危险或瑕疵产品数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其中许多是不断涌进的廉价「中国制造」。从货架上被撤下来的产品种类,包括食物、饮料和药物共192种。
官商勾结深 败象早现
「中国制造」还能再现辉煌吗?答案其实在中国人自己。仔细回溯一下「中国制造」在美国的经历,就会发现对「中国制造」质量的质疑早在数年前就一直存在。据美国海关的数据,2003年,在美国口岸被查获的仿冒产品中,来自中国的产品占了66%,远远高于居第二位的香港(5%)和第三位的墨西哥(4%)。在此之前,美国电子制造商就发起了「No-China」运动,提出「远离中国零件」。用中国零配件的厂家,即便再仔细、再严格也不容易取得消费者信任,厂家都不敢说自己跟中国零件供货商有关系。
2004年1月28日CBS(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著名的「时事60分钟」节目里,制作播放「世界最大的假货」(The World's Greatest Fakes)专题,披露了中国浙江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假货泛滥。片中一家做运动鞋的老板在镜头前炫耀说,最新的Nike运动鞋到了这里,4天后就能够大批克隆,每双只要4美元。这部纪录片还披露,执法人员与造假者关系亲密。长期研究知识产权侵权问题的美国俄亥俄大学法学教授Daniel C, K. Chow说:「据当地专业人士说,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90%是假货。但是批发市场是当地工商部门投资的,也是当地的经济支柱,直接影响到当地税收和工商局的管理费收入,有的政府官员甚至有股份。」他说,像这样的市场中国至少还有4个:武汉汉正街批发市场、山东临沂批发市场、石家庄南三条批发市场、沈阳五爱批发市场。这些市场的产品有相当部分批发到世界各地。
商誉靠诚信 不靠情绪
可以设想,假如中国当局与众多厂商当时都认真对待外国媒体这些批评,哪怕只从经济利益出发考虑,意识到诚信会带来长远的商业利益,对造假制劣有所遏制,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而不是指责这些报导失实,是妖魔化中国,都不会出现2007年「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遭遇大规模退货的结局。
在世界贸易中,中国赢得了经济利益,但却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信誉。而信誉的建立必须依靠产品质量与商家多年的诚信,不能依靠民族主义情绪的自慰。由于时处奥运前夕,中国政府很不愿意承认「中国制造」面临的厄运是因信誉危机而起,还在宣传「某些国家担心中国强大,为了遏制中国而制造贸易壁垒」等来鼓动民族主义情绪。最近中国网客对湖南商人袁宏伟与美国爱宝公司商标侵权事件的反映──最过激的言辞是称这位从英国逃回的幸运商人为「民族英雄」──足以证明民族主义情绪支配之下价值判断的混乱,以及中国是如何缺乏诚信的社会资源和道德基础。在这种混乱的认知支配之下,「中国制造」什么时候才能在国际市场上重建信誉,实在值得打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