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出版聯盟:帶領讀者見識未知

獨立出版聯盟共同創辦人劉霽、陳夏民、劉子華(由左至右),合影於午夜巴黎計畫新書發表會。
劉霽提供
第177期
曾允盈
小兵也能立大功


「所有出版都從獨立開始。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出版社。」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告訴我們。隨著時間推移,規模擴大之後,才有相對於「獨立」的出版事業。

2015年,南方家園出版社負責人劉子華、一人出版社負責人劉霽、逗點文創結社社長陳夏民,共同成立「獨立出版聯盟」,三人分別擔任理事長、常務理事與祕書長。目前聚集28家出版社、三個獨立出版人的聯盟,證明在分眾時代,用少量資本,做自己喜歡的書,仍足以吸引忠誠的閱讀群眾。

 


▲2011年主題「讀字機場」,每家獨立出版社用旅行箱擺出自家的出版物。劉霽提供

 

▲2012年獨立出版聯盟於年台北國際書展布展主題「讀字車站」。劉霽提供

 

▲2013年獨立出版聯盟於台北國際書展布展主題「讀字小宇宙」。劉霽提供

 

▲2014年主題「讀字部落」。劉霽提供

 

▲2015年主題「讀字小酒館」。劉霽提供

 

▲2016年主題「讀字辦桌」,創意無限。劉霽提供

 

▲2017年主題「讀字迷宮」,花費百萬布展。劉霽提供

 


玩展覽》

「獨立出版聯盟」以小博大

 

回溯起的起源,其實是個「美麗的錯誤」。早在2010年的台北國際書展,幾家獨立出版社開始「玩展覽」。一人出版社準備行李箱,擺上自家的書;逗點文創結社本想在旁開小型的不插電演唱會,卻多次被檢舉差點被開單,只好作罷。

2011年,劉子華、劉霽和陳夏民開始共同發想,當年的主題是「讀字機場」,展位充滿旅行意象,之後接連推出「讀字車站」、「讀字小宇宙」、「讀字部落」、「讀字小酒館」、「讀字辦桌」,一直到2017年的「讀字迷宮」,獨立出版聯盟把申請到的一百萬補助,全花在展位上,每年都是讀者目光焦點。以營業額來看,聯盟第一年精心策劃的「展覽」,在書展中締造了營收約三十萬的佳績,此後每年成長三、四成,今年就有近兩百萬。

獨立出版的展覽攤位幾乎成了台灣、香港、中國三地獨立出版社的集結地。2010年起開始來台參展的香港出版社,2017年也宣告由五個業者共創「52Hz出版聯盟」,雖各自獨立,但團結迎戰。

 


▲牯嶺街書香市集提供獨立出版社與讀者面對面的機會。劉霽提供

 

▲一年一度華文朗讀節。劉霽提供

 

▲獨書市集為聯盟共同籌辦的書展。劉霽提供

 


獨書市集》

出奇兵,面對面和讀者相遇

「參展的目的,是讓讀者看到獨立出版的用心,知道閱讀是件好玩的事。」一人出版社負責人劉霽笑道。一派隨興、看起來有些任性的劉霽,曾擔任HBO電影翻譯,具備深厚的文學背景。後來他想要自己找書翻譯,2009年遂成立一人出版社。第一年,劉霽只出版一本書就開始參展,至今仍是名副其實的一人公司。

找到讀者,是出版業者的關鍵課題。獨立出版社透過同樣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書展、華文朗讀節、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等三大書展,和讀者相遇。編輯將選書推到讀者的面前時,要能滿足讀者的知識需求。

聯盟創辦後,從2016年4月起,每月最後一個禮拜的週六一同舉辦的「獨書市集」,召集具有特色的出版社聯合布展。劉霽攤開一只皮箱,裡頭裝滿一人出版社的書籍,箱蓋上寫著「一個人閱讀,一人出版社」,在往來人群中,吸引目光、吸引交談、吸引讀者。因為獨立,所以不孤獨。

 


▲一人出版社負責人劉霽,出版社風格獨特,讓閱讀變得有趣。葉俊宏攝影

 


不在意行銷》

凸顯編輯創意,讓讀者自己上門

劉霽是個專注做書的編輯,主要以翻譯國外書籍為主。對於和他合作的譯者,劉霽採取的付費方式不是給稿費,給的是版稅,「所以我和譯者要對這本書真正有熱情才行。」

選書的權力也不盡在他,只要任何譯者發現有興趣的書,都可以提企劃案,由劉霽幫忙洽談國外版權,然後雙方共同出資,平分版稅收益。而要不要出版一本書的標準,是「能不能玩出有趣的創意」。主動來找劉霽的人,都很自主,個人風格強烈。突顯編輯和翻譯的位置,是獨立出版社的特色。

劉霽笑著說:「我沒那麼在意銷售,做書本身是樂趣重點,銷售是成果回報。」他深信,只要路線夠清楚,買單的人自己會來。「重點是,你的形象要夠親民,不用主動迎合他們,而是帶領他們去見識未知的東西。」所以他盡力讓每本書很新鮮,讓讀者覺得有趣。

例如《風格練習》,是一本法國的文學練習小書,重要的不是內容,而是開創「怎麼寫」這件事,用99種文體如電報體、哲學體,打破書寫的疆界。劉霽說:「這本書是譯者主動找我,他很有勇氣。法文本來就難,沒人想過會有中文版。因為這本書是玩『書寫遊戲』,設計上也配合做不同的圖像變化。」

「不在意行銷」不是要你埋著頭做,獨立出版抓準的是讀者的「分眾需求」,要「做自己」,有品味才行。「最壞的時代就是最好的時代,早就沒有甚麼規則要怎麼做才會賣,可以盡情嘗試。」劉霽說自在地說。

 


▲一人出版社《風格練習》(左)、《夜未央:費茲傑羅經典小說新譯》(中上)、《冬之夢:費茲傑羅短篇傑作選》(中下)、《冰能》(右)。葉俊宏攝影


挑戰網路》

風格鮮明,帶領讀者見識未知

劉霽認為,獨立出版社的競爭對手是手遊、網路、電視節目,這些都是會瓜分時間和注意力的東西,所以要把閱讀變有趣。

劉霽和陳夏民都喜歡電影《午夜巴黎》,許多1920年代藝術家在巴黎的生活,那是藝術文學的美好年代。兩人決定選最有名的兩位文學家──費茲傑羅和海明威,帶領讀者重回那個年代。費茲傑羅和海明威本來是朋友又絕裂的關係,剛巧創造出跨出版社亦敵亦友的話題,各自出版、各自翻譯,還比銷售量。

費茲傑羅和海明威系列的第一本作品,分別是一人出版社的《冬之夢:費茲傑羅短篇傑作選》和逗點的《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海明威短篇傑作選》,銷量比其他純文學小說增近十倍,在「讀冊」(TAAZE)生活網路書店同時買兩本的讀者高達97%。《冬之夢:費茲傑羅短篇傑作選》賣破五千本,成功創造話題。

這兩年「新詩」在網路社群中很紅,新生代詩人會經營自己的粉絲團,幾乎讓詩變成一種新潮的文類,效果也反應在銷量上。陳夏民曾說,大家以為新詩已死,但創作力明明很活躍。他逆向思考,站在讀者角度,用閱讀需求來出版新詩,「只要水準夠,有人喜歡,就可以出版。」陳夏民時常跨界合作,品牌形象年輕有活力。

劉霽認為,「顛覆」對獨立出版人來說是必要的,「大破才有大立,任何改變都是種刺激,機會也由此創造,結果則有待時間證明。」例如出版人都很關心的圖書統一定價,不改變只能坐看書市持續下跌。

珍視自己的出版物,風格鮮明的獨立出版人,帶領讀者見識未知,交會在每本有趣的書。

「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後想做甚麼嗎?我要去告訴別人他們不知道的事情,給他們看看不到的東西。我想,這樣一定天天都很好玩……」這是台灣新浪潮電影代表人物、已故導演楊德昌的電影作品《一一》中,主角洋洋在片尾時講的一段話。反觀獨立出版人,似乎遵循著同樣的脈絡與精神。

自由、嘗試,不願因循成規,正是獨立出版人的價值。

相關文章:

出版寒冬?出版人挑戰新時代!
2016年 這些書最好賣
郝明義:打開紙本書的孤獨旅程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香港「雨傘運動」的兩樣情
香港人為爭取特首「真普選」引發的「雨傘革命」,持續延燒。民主和自由,對大陸民眾而言,是一個官方常掛嘴邊卻似是而非、百姓渴望而不敢奢望的「…
上海世博會之殤
中國上海世博會開幕以來,一直成為媒體鏡頭追逐的目標。只是這追逐分成中國防火牆的牆裡牆外。牆裡的中國媒體,追逐的是世博會的陽面,如它的宏大、…
幼教補貼恐造成更大的不公平
政府準備要對學前教育提供全面補助,即使是上私立幼稚園也可以得到政府的補貼。這樣的政策表面上看來很好,…
揭密1:章魚哥為何具有預知能力?
預測世界盃足球比賽輸贏從未失手的章魚保羅,成了這次世界盃全球球迷、特別是下注世界盃輸贏賭客心中的明星。有人按章魚保羅的預測下注,…
橫越撒哈拉 讓世界看見台灣
「我們該出去走一走了!」電影《陣頭》中,男主角阿泰在苦思如何帶團闖出名氣時,靈機一動,決定率領全團背著大鼓,用行腳的方式環島,…
創業剛開始,就該想好如何瀟灑告別
每個創業的人,遲早都會離開自己一手打造的事業,不論是交棒、出售或是清算。曾撰寫《師父:那些我在課堂外學會的本事》、《小,是我故意的》…
中研院花香撲鼻
2018年元月一日我從德國飛抵桃園機場後,入住台北南港區的中央研究院學人招待所,此前我對中研院幾無所知。到中研院的第一大驚喜就是聞到桂花香…
那些年 我們懵懂的相遇和愛情
經典日本純愛電影──《情書》(Love Letter)(舊片)導演:岩井俊二演員:中山美穗、豐川悅司、柏原崇、酒井美紀上映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