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人传记,大多以男性为主。而关于家庭教育的故事,通常叙述的都是母亲,耳熟能详的有孟母三迁、画荻教子、岳母刺字等。由于中国传统一向是男主外、女主内,孩子的教育多由母亲负责,因此家庭教育的故事以母亲为主,并不意外。
然而,历史上也有重视家庭教育的父亲,他们并非名垂后世的伟人,却是成功的教育家。这些父亲藉由自身的德行以身作则,并让孩子选择自己的志向,培育出优秀的下一代。
岳和以德待人
教育岳飞成千古英雄
关于岳飞的出身,许多人会直接想到家乡水难导致家破人亡,母亲独自扶养岳飞的故事。其实这些故事来自《说岳》这本历史小说,并不是真正的史实。会这样描写,可能是想突显母亲的伟大以及岳飞这位历史英雄的传奇色彩。然而认真检视真实的历史,会发现父亲对于岳飞人格的影响相当重要。
岳飞的父亲名为岳和,在历史上的记载非常短,只有在《宋史.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岳飞传》中寥寥几句:「……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整个传记中,关于岳和的记载只有不到五十字的描述,然而这短短几句话,却足以窥探出岳和的人格,以及对岳飞教育的态度。
跟据记载,岳家世代务农,积有家产,算得上是小康之家。岳和为人和善慷慨,为了救济穷苦人家而让自家节食,并将节省下的粮食赠予穷人。即使有其它耕作者侵占他们的土地,他也不会在意割让给予;如果有人急需用钱,也会慷慨借出,而且不曾追讨。因为这样,岳飞的家境渐渐从小康变成小贫,这慷慨助人不求回报的个性,也使得岳家在乡里拥有相当好的名声。
岳飞成长之后,不但喜好武功,也精读史书,可谓文武全才。这和岳和开放的教育理念不无关系。岳飞对学问有兴趣,岳和就为他找好私塾读书;岳飞喜欢学习武艺,就介绍擅长骑射名家周侗教习弓术。在宋朝重文轻武的风气下,岳和愿意主动让岳飞习武,可说是相当难得的观念。
除了全力支持孩子的教育,岳和也教导岳飞许多做人的道理。周侗在收岳飞为徒之时年事已高,没多久便病逝。岳飞感念师恩,便为周侗守丧。岳和非常赞许岳飞尊师为父的行为。而在为师守丧期间,岳和见朝廷积弱不振,也鼓励岳飞为国尽忠,告诉他:「一个有用之身,必须为国家做出贡献,即使战死沙场,都是对国家、甚至于自身有重要意义的。」这些鼓励与教导,深深影响着岳飞,促使他一生尽忠报国,成为宋朝一代名将、一个浩荡忠魂的千古英雄。
窦燕山知过能改
行善积德教化子孙
读过《三字经》的人一定都对这几句话有印象:「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是何许人也?
窦燕山本名窦禹钧,为五代后周时期人,因家住燕山府(幽州),又被称为窦燕山。窦家在当时是个富裕之家,窦燕山年轻时是个纨裤子弟,不学无术,也时常横行乡里、欺诈穷苦之人。看似得意的他其实有个大烦恼,就是年过三十却依然无子,再这样下去,恐要断了香火。
某一天晚上睡觉时,窦燕山梦见祖父托梦给他:「你的前世做了许多坏事,现在依旧多行不义,天要降罪于你,不但要使你没有子嗣,寿命也不会长。若要长命延续香火,从现在开始就该痛改前非,行善积德。」于是,窦燕山决定改过向善,赈济穷苦、造桥铺路,做了各种善事。过了几年,妻子就连连怀孕,共生下五个儿子。
因为知道积德行善的重要性,所以窦燕山在教育孩子们的时候,不只是要他们用功读书,更重视他们的道德品行、保有善良的心性。在这样的教育下,五个儿子长大后都登科及第。宋代笔记文学《玉壶清话.卷二》写道:「窦禹钧生五子:仪、俨、侃、偁、僖等,相继登科,冯瀛王赠禹钧诗,有『灵椿一树老,丹桂五枝芳』。时号『窦氏五龙』。」这也是「五子登科」成语的由来。
不论是岳和或是窦燕山,他们皆以身作则,并重视道德品行的教育。岳和行善不求回报,在岳飞成年时教导他有用之身当忠于国家的道理。窦燕山知过能改积德行善,并让孩子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明白道德在先、学问在后;在这样的教育之下,孩子个个有成就,成为流传后世的名人。
望子成龙是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古今皆然。然而许多父母往往把教育的期望都推到学校老师身上,很少以身作则、教习道德观,认为成绩与就业赚钱才是重要的。于是社会上有许多年轻人虽然聪明却走了歪路,甚至放弃了学习。其实培养正确清楚的道德观以及社会价值,与得到好成绩并无冲突。看看上面两位父亲的典范,重新思考家庭教育的意义,相信对于教育下一代,能有更好、更全面的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