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报》为何封杀「香江第一健笔」?

被称为「香江第一健笔」的练乙铮。
蔡雯文
第171期
林保华
作者为资深评论家、专栏作家、中共党史学者。曾担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张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员,研究中国政经改革。

7月31日,被称为「香江第一健笔」的练乙铮在《信报》发表了〈别了《信报》〉,记述他被《信报》停笔的经过,让我们再次见识到香港媒体面临的阵阵北风。

练乙铮在九七前担任过《信报》总编辑,1998年起,他任中央政策组全职顾问(2004年被辞退),也就是特区政府体制内的重要人物,后来反而被体制所封杀,可见近二十年来香港变化之大。练乙铮担任顾问不久,曾经到纽约有关香港问题的国际会议,我与他也就是那次见过一面。但是后来他在《信报》写的专栏成为香港评论文章中我最爱看的,因为他不回避敏感问题,而且单刀直入。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我也乐意挑战敏感问题,包括中国人所忌讳的台独、疆独问题,乃至现在很少人愿意表达的「反共」,我认为这是媒体人的责任。记得当年文革,红卫兵喜欢引用毛泽东诗词里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们回答说「我们,我们」!可是那是在文革小组包庇下的豪言壮语,现在那些愤青,只会拍习大大马屁,主甚么沉浮?

然而我是选择相对宽松的环境去挑敏感议题,与练乙铮身在「匪区」还有不同,这也是我很佩服他的原因。而现在香港年轻人敢于在白色恐怖下跳出来要主香港的沉浮,更是我非常佩服的,遥想鄙人当年,哪敢这样做?如果我们再不声援他们,枉做一个正常人?如果打压他们,就简直禽兽不如。

练乙铮作为过去体制内人,放言评论香港本土运动,乃至港独,并且主张仿效台湾,争取「法理港独」,终于惹恼中共,最后封杀了他的专栏。在这以前,已经响起警钟,但是他的「冥顽不灵」,其实就是坚持理念,尽了他应尽的责任。

 

前《信报》总编辑陈景祥。蔡雯文摄影

 

最敢言的评论园地变调

1983到1986年间,我在《信报》服务了近三年,担任评论版编辑。当时身为老板的林山木先生,不但以「林行止」的笔名每天写「政经短评」的社论,更把评论版办成全香港最敢言、最出色的评论园地。虽然《信报》是持「香港优先」的立场,但是评论版兼容并蓄,例如以大中华立场闻名的刘乃强长期就有专栏,包括「初到贵境」,后来被讥为「南书房行走」的上海老文人。「南书房」既是专有名词,正好当时的香港新华社社长就叫周南而再贴切不过。我以凌锋的笔名在《信报》写了五年多的「人在香港」专栏,也因为报社的自由气氛而放言无忌,从来没有受过干预。

因为这个感情,所以即使离开了香港,也一直关心《信报》的命运,包括2006年将主要股权转售给李嘉诚么子李泽楷后,它的自由派立场会不会转变。但是我们见到一些敢言的作者被陆续以「改版」为名清除而痛心,因为这也是我在九七前的遭遇,也是我决定离开香港的重要原因。

起初《信报》对原老板林行止与原总编练乙铮的专栏还不敢动,但是2013年由郭艳明取代陈景祥出任总编辑后,情况有了变化,自由派立场受到重大冲击,练乙铮评论电视的文章因为批香港特首评梁振英政策而被抽起。而林行止对每下愈况的情况深感灰心,在2014年把仅存的股权全部让出。今年3月,《信报》以经营困难为名,把练乙铮的稿费打了六折,意在逼他自己走路。无奈对练乙铮这种文人来说,金钱是小事,阵地才是大事。不过再拖几个月,还是免不了被封杀。因为他没有就这个预警而改变自己的理念与风格。

 

本文作者林保华曾以凌锋的笔名在《信报》写了五年多的「人在香港」专栏。图为香港的中英文报纸。Getty Images

 

「国祚尽时」刺痛了谁?

这次练乙铮被彻底封杀的近因是7月25日那篇〈全城聚焦港独 鸡蛋渗进高墙〉,他认为:「香港今天的『独』与『不独』,不赖于情与理,而只系于一个『法』字。」他分析倾向港独的本土各个派别,都不是主张立即独立,因此「法理港独除了合法,更重要的是对现政权(包括特区和北京政权)都没有实时的危害性,因为所主张的独立行为,都是在2047年及后、或者是《基本法》作了充分修改之后的事」。

而最敏感的则是下面这一段:「当然,适合作为法理港独先决条件的,不止上述两个,笔者就曾经指出其它四个,包括:一、『国祚尽时的港独』:类似清末的各省独立、联省自治,或网上说的『支爆港独』——支那内爆时的港独(后者太不给北京颜面,不是好叫法);二、『双赢港独』:这里的先决条件是设计出一种北京也会受益且欣然接受的港独(那无疑很困难,但政治就是『不可能的艺术』,况且凡人皆理性,远祸害而趋利益);三、『研究型港独』:以严格的学术态度正反面研究和论述港独;四、『〈要项违约〉之下的港独』:《基本法》是北京和港人之间的一个契约,北京若在重要事项上违约,整个契约便失效,实践港独于是不违法(这是『你不仁、我不义』情况下的港独,最为不理想)。」

「国祚尽时」大概刺痛了习近平连自己都没有信心的「四个自信」;至于「支那」更是现在香港年轻人的常用语,用的比曾经是日本殖民地的台湾人还要多,虽然练乙铮认为「不是好叫法」,也无法取得中联办的谅解。

练乙铮的文章很叫座,从市场效应来看,《信报》应该给高稿酬才是,现在不但克扣稿酬,还判他封笔,当然不是香港这个号称「自由经济」地区的正常做法,那就是有政治力的介入。

在香港的富二代中,李泽楷算是难得思想比较开明的一位,郭艳明也曾经在反共的《苹果日报》服务过,但是他们难以抵受中国的压力,尤其是李嘉诚父子在中国与香港都有投资,那就是中国的「肉票」了。这是不是该给这些商人一个教训,与虎谋皮将丧失自己的自由与空间。

然而练乙铮没有气馁,他将转战网络平台,继续战斗。他更在8月17日(印度尼西亚的国家独立日)以〈雨伞运动之反击〉(The Umbrella Movement Fights Back)为题,投书《纽约时报》,指在雨伞运动中萌芽的一群政治新面孔,不再相信《基本法》与一国两制承诺,认为在中共治下香港不可能有民主。相比起昔日在雨伞运动中的诉求,他们目前的诉求更进一步:自决甚至2047年后独立。这样,他把香港民众的自决与独立诉求向全球更广泛的传播。必须接受民意洗礼的未来美国新政府难道不会采取更积极的态度贯彻《美国-香港政策法(United States–Hong Kong Policy Act)》?

练乙铮的「法理港独」主张对台湾也有参考价值;李嘉诚父子不断受到中国的恐吓,也是台湾商人的借鉴,一旦你接受「统一」之后的严重后果。其实,即使中共还没有得手台湾,它的百般恐吓,已经让台湾人领教它的嘴脸了。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日本詐騙簡訊 誇張逗趣出怪招
日本手機和台灣不同,大都有一個是像E-mail般的位址,功能類似簡訊。人們經常在不經意中留下了聯絡方式,使得詐騙簡訊就像垃圾信般源源不絕,…
中共再次封殺黎智英
中共封殺黎智英與他的「壹傳媒」集團不是新聞,成為新聞的是中國居然有人敢「頂風作案」,無視領導意圖而幫黎智英宣傳,結果當然沒有好下場。…
香港回憶錄之「接觸中國」
(續前期)當時張五常教授對中國的最大貢獻,應該是不但寫文章鼓吹「出賣國土」,1986年6月25日在《信報》的「論衡」專欄寫了「…
「光復」行動有助阻遏「香港中國化」
最近幾個星期天,香港新界一些地區再度爆發「光復」行動,矛頭針對水貨客。類似的行動三年前已經出現,尤其在2012年9月相繼發生「光復上水…
台南老鞋廠啟動「原足力」 透過群募為鞋墊說個好故事
在Google搜尋「涂旭東」三個字,會出現「鞋」、「鞋墊」、「勘履」等關鍵字。台灣不少足球、橄欖球運動員,或注重鞋履機能的人,…
美國長島瓊斯海灘的雲天之美
世界藝術時尚之都紐約,近郊少山,簡而易行的親近大自然的方式莫過於觀海了。長島瓊斯海灘(Jones Beach)…
香港民主派面對更困難一年
2009年即將過去。在年尾,值得關注的事件,是泛民主派分歧的擴大。那就是體現在對五區總辭的立場,社民連與公民黨堅持去做,…
江鳳英背後生生不息的愛
楓樹社區的靈魂人物江鳳英常說,自己只是一根繩子,把願意付出的人串在一起,就像樂曲演奏,只要起個音,把各種音符串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