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美国大选,对大多数美国人民来说,是一场毫无期待的大选。一向认为美国是上帝选中之国的美国人之所以失去兴趣,只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是选民对候选人的失望。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因其出言无状,没有总统样子让人失望;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则因丑闻无穷无尽,其政治品格不被多数美国人信任。二是双方尤其是民主党阵营的竞选手段肮脏,政治上历来是民主党盟友的美国主流媒体,不惜以政治正确的名义置媒体传统职业道德于不顾。
川普大嘴巴,语言粗野、攻击性强,因此也常被希拉里阵营则抓住这一特点,断章取义、抹黑或故意曲解川普讲话的原意。Getty Images
选战难以承受之脏
2016年美国大选过程,双方针对竞争对手实施攻击可谓污秽不堪,川普的特点是大嘴巴,语言粗野、攻击性强,经常使用「骗子」等夸张的言辞指责对手;希拉里阵营则抓住川普这一特点,经常断章取义、抹黑或故意曲解川普讲话的原意,将其置于不利之地。比如8月10日,川普在北卡罗来纳州竞选时声称,「希拉里会废除第二修正案,她本质上想这么做。如果她有机会任命大法官,你们甚么也做不了。不过,拥护第二修正案的民众或许有办法,我不知道。」由于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就是保障持枪权利。这段讲话被希拉里竞选团队与很多媒体直接诠释为川普煽动选民使用暴力,甚至去暗杀希拉里。部分媒体甚至没提到他前面半句「希拉里会废除第二修正案」,直接截取了后半句,给读者强烈的暗示,有的媒体标题干脆写成「川普暗示刺杀希拉里」。
在DNC电邮门事件后,美国总统候选人川普再度语不惊死人不休,在佛罗里达南部的记者会上呼吁俄罗斯黑客尽快入侵希拉里的电子邮件服务器,将失踪的33,000封邮件找回来并公诸于世,或提供给FBI参考。希拉里阵营则指称,俄罗斯刻意利用黑客窃取邮件数据,试图影响总统大选结果,并暗示川普与俄罗斯有勾结,提出的左证是川普的竞选团队经理马纳福特(Paul Manafort)与2014年下台的亲俄乌克兰前总统维克多‧亚努科维奇(Viktor Yanukovych)有联系,马纳福特否认他收到任何没有入帐的现金支付。这种指控虽然没有事实根据,但大大削减了马纳福特的作用,迫使川普不得不于8月中旬重新聘请了一位新的首席执行官和新的竞选团队经理,以求扭转川普不断下滑的民调支持率。
由于川普的性格弱点,柯林顿阵营把川普性情当成选战核心议题,希拉里反复声称:「毫无疑问,川普的性情不适合成为美国总统和三军总司令,他根本就不够格!」据说希拉里投入4,800万美元的广告宣传费用,从其内容来看,这钱的用途只有一个:极力渲染川普不适宜担任总统一职。
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操控选举帮助希拉里的暗箱活动,可算是「水门事件」之后美国最大的选举丑闻。Getty Images
丑闻接踵不断,却压不垮希拉里
作为一位政治人物,希拉里的丑闻可谓无穷无尽,仅邮件门丑闻就出了1.0、2.0、3.0三个版本。1.0版是指希拉里在担任国务卿时,没按《联邦档案法》规定将她的电邮保留在国务院服务器,违规使用个人电子邮件账户来处理政府事务,被发现305封邮件含有涉密内容。2.0版本是指「邮件门2.0」事件,涉及民主党全国委员会(Democratic National Committee,简称DNC)操控选举帮助希拉里的暗箱活动,可算是「水门事件」之后美国最大的选举丑闻。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黛比‧舒尔茨(Debbie W. Schultz)不得不在DNC大会召开之前辞职,为希拉里承担了责任。电邮门3.0版,则是指8月中旬美国一个法律观察团体披露的44封电子邮件。这些邮件显示,希拉里任国务卿期间,美国国务院可能受到她与丈夫创办的柯林顿基金会影响,为基金会捐款者提供便利。
接踵而来的丑闻,加上维基解密创始人亚桑杰(Julian Paul Assange)誓言要阻断希拉里的白宫之路,就连希拉里的众多支持者也在担心:未来的两个多月里,希拉里还要迈过多少道「邮件门」?
腐败的希拉里得到政界背书
关于政治献金问题,希拉里‧柯林顿的基金会从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等国接受大笔捐赠,这些国家因不尊重女性而蒙恶名,这本该让倡导女权的希拉里陷入利益冲突,但美国精英视而不见。
民主党邮件门继续发酵,爆出向希拉里的基金会政治献金的外国机构,意料之中,沙特阿拉伯、卡达是大户;大批中国企业名单也赫然在列:包括民生银行、复星集团、阿里巴巴、壹基金、中国女权理事会、鸿海集团等中国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传闻还有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但是,媒体认为川普的女儿与中国做生意是万恶之罪,对于希拉里从中国收受政治献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如果是别的政客,只要有上述行为的一件,肯定早就翻了船。但希拉里夫妻这方面的本事非同小可,居然可以让一向以法治标榜的美国司法界绕道而行。比如在邮件门调查结果正式宣布之前,希拉里丈夫即美国前总统柯林顿私下与美国司法部总检察长会面,而希拉里的未来正取决于这位总检察长是否要以「参与犯罪活动」的罪名起诉他妻子。当美国司法部部长林奇,这位本应该成为廉正和不公之间最后防线的最高执法官员,在违反她所在司法部的道德行为标准,特别是第14条,在未报备会见的情况下和柯林顿聊了30分钟,事后拒绝回避该刑事调查。
尽管公众尤其是共和党对此强烈不满,一向力挺希拉里的《纽约时报》也发表专栏作家莫琳‧多德(Mareen Dowd)的评论〈希拉里污染了欧巴马〉,对美国总统欧巴马全力支持希拉里表示不满,但欧巴马依然在7月27日费城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称赞希拉里‧柯林顿是最能胜任总统职位的候选人,能够最好地继承他的政治遗产。
希拉里的支持者也知道她的口碑不好,多项调查显示,希拉里的诚信受到60%以上选民怀疑,但还是在社交媒体上巧妙劝说选民投票给希拉里,其说辞是:「美国人今年遇到的两位总统候选人都不好,希拉里是一块烂泥巴,川普是一坨臭屎。相比之下,我们还是选希拉里这块烂泥要好得多。」这类网民被称为「希拉里的五毛」,大批活跃于社交媒体上。
Facebook表示向用户提供的新闻是根据机器算法所决定,但今年有前员工透露Facebook向使用者显示的「热门话题」其实由一个小型编辑团队来确定。Thinkstock
美国大选中的媒体站队现象
尽管希拉里一再爆出各种丑闻,但美国主流左翼媒体却不遗余力为其掩盖、转移注意力和洗地。
英国《卫报》今年5月12日报导了Facebook「新闻偏见门」事件,起因是Facebook新闻组前员工泄露了一份文文件,文文件显示,Facebook作为全球最大的新闻发布源,每天有10亿人浏览,但最热门新闻的选择并不是因为算法,而是编辑团队操纵,推热门新闻用「半人工」。很多人都关心这么一个问题,就是Facebook是如何向用户提供新闻的,Facebook对用户的解释是根据机器算法搜集新闻。在「Facebook是如何确定热门话题的?」这一问题下,Facebook给出答案是「你看到的热门话题基于许多因素,如参与度、时效性、点赞数和用户位置等」。
但是文件显示,Facebook严重依赖一个小型编辑团队来确定「热门话题」板块的内容,在PC计算机或笔记型计算机上的浏览器中,「热门话题」位于新闻页面右侧。
美国现在的新闻严重依赖10个新闻源,分别是:BBC、CNN、福斯新闻、卫报、NBC、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雅虎新闻网。在保守派看来,Facebook的新闻源大多数可标签为左翼,也因此可以证实「Facebook通过歧视性编辑操作打压右翼媒体」的观点,但左翼媒体却认为这种打压理所当然。2016年8月9日,《纽约时报》公开发表〈新闻媒体应该如何报导川普?〉(Balance, Fairness and a Proudly Provocative Presidential Candidate),作者Jim Rutenberg认为,尽管把川普报导成一位不正常的、具有潜在危险的候选人不仅会对新闻系统造成震荡,而且可能给其对手希拉里‧柯林顿带来优势,但只要记者认为川普当选总统具有潜在危险,就应该抛弃美国新闻业在过去半个世纪(甚至更久)的传统职业伦理,用在记者生涯中从未用过的方式来报导川普,虽然这从正常标准看是说不过去的。对川普或他的支持者来说,它可能不公平。但是新闻业不应该根据一场竞选对公平的定义来衡量自己。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美媒这种做法,其实是对新闻自由准则的严重破坏。
美国需要改变,却被逼着接受欧巴马遗产
据《华尔街日报》和国家广播公司的民调,70%的美国人认为,这个国家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皮尤民调显示美国人对目前的生活状况并不满意,与50年前相比,47%的人认为今天的生活状况要差于50年前,36%的人认为生活变好了。对于将来是否会比现在更好,多数人并不看好。这种情况说明美国需要变革,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选民本应在承诺作出变革的候选人与表示守住现在的美国的候选人之间做出选择。但很不幸,两位候选人的政策立场已经退居次要,在民主党与主流媒体肮脏的攻讦中,美国选民如今却要在两人的性情气质是否适合当总统这二者中挑选,这使美国人对本次大选完全丧失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