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敗給果蠅到豪宅收購 廖祥志挑戰有機水蜜桃

▲廖祥志與妻子徐玉玲回家務農,因為不懂專業,一度窮到連100元都湊不到。如今收穫豐碩,是二人相互扶持的甜果。
第265期
文、攝影⊙謝平平

根據農糧署2025年2月的統計資料顯示,全台有機蔬菜種植面積達9,777公頃,戶數為2,882戶;其次為有機水稻3,702公頃、583戶,有機雜糧2,169公頃、163戶;而有機水果則為2,010公頃、984戶,種植面積約占全台有機栽培面積20,489公頃的一成。

台中東勢鄰近大雪山脈,與卓蘭同為台灣水果重要產區,該區的有機水蜜桃聞名全台,是各大電商爭相邀請上架的首選,廖祥志是廣受歡迎的農家之一。但他的原生家庭並不務農,剛開始天真到存款見底,克服種種困難後,挑戰有機水蜜桃才告成功,不但受到台中豪宅客戶指定「收購」,還有客戶邀他將種植經驗帶到海外。

 

東勢多斜坡,照顧果樹需要藝高人膽大。

▲東勢多斜坡,照顧果樹需要藝高人膽大。

 

為誰堅持有機種植?

但當地農民最佩服的,不是廖祥志能賣進豪宅的有機水蜜桃,而是他與太太帶著二名幼兒,穿梭在果園、在市集、在溫室,「因為長輩都過世了,我們只能自己帶。」半夜三點,夫妻二人摸黑出門採生菜、週末在有機市集擺攤,晚上還會研究為什麼梨穗嫁接失敗?

 

個子嬌小的徐玉玲,手上從牙科工具換成果樹剪刀。

▲個子嬌小的徐玉玲,手上從牙科工具換成果樹剪刀。

 

年幼的孩子跟著他們,不是睡車上,就是睡在肥料袋上,「或許是看到我們很辛苦,孩子都特別懂事。」徐玉玲個子嬌小、吃苦耐勞,曾被醫院院長指定為跟班護理師,一剛開始站在農業專用三角台修剪梨樹時,雙腿還不停打顫。

長子與中興大學有機市場同一年誕生,而這市集的創始人之一就是廖祥志的父親。

廖父曾是工廠老闆,因遭股東惡意轉移倒閉,改賣麵食維生;也因學過國術與推拿,並擁有教練證,同門師兄弟鼓勵他開館扶傷濟世,也因此成為東勢、石崗、新社等山區農民的依靠。閒暇之餘,廖父在山上種植中草藥、香草植物,「我爸是拿這個去交朋友的。」因為不灑農藥,大家都喜歡來這裡聊天、摘果,也與國際美育有機認證(MOA)、中興大學結緣,成為台灣第一個通過有機柿認證的果農,大大影響廖祥志以有機為職志。

 

廖祥志花了三年工夫,終於摸到農作物與環境的關係。

▲廖祥志花了三年工夫,終於摸到農作物與環境的關係。

 

移植有機栽培經驗到果樹

父親驟逝後,才23歲的廖祥志就接下果園,但對水分、肥分管理等專業知識一無所知。太太徐玉玲笑說,剛開始只要看到樹上有結果,二人就覺得超有成就感,卻不知量少難以獲利,不但沒有進帳,準備買房的頭期款也全部投入。

徐玉玲只好出外上班補貼家用,廖祥志晚上兼職推拿師,白天幫其他農民免費打工,交換專業知識。終於在轉作有機蔬菜後,廖祥志成為台中國中、小的供應商,收入開始穩定。

廖祥志也嘗試將有機蔬菜栽培管理經驗,移轉到果樹上,除了父親留下的柿園,他還嘗試過柑橘、梨子等,並以分區種植分散果樹一年一收的風險。

 

自行嫁接梨穗,並以顏色標注時間先後。若失敗,晚上廖祥志與徐玉玲兩人就會討論原因。

▲自行嫁接梨穗,並以顏色標注時間先後。若失敗,晚上廖祥志與徐玉玲兩人就會討論原因。

 

「第一個放棄的是柑橘,光是天牛、黑星病防治就很難,加上我們施肥方式偏向自然,收成不好。如果只有一、二棵還算好照顧,一片橘子園那就難了。」他現在以友善種植來培育梨子,也是經過五年的奮鬥,最後驗證了前輩們說的:「梨子沒辦法做有機。」

廖祥志分析梨子有機栽培無法獲利的主因為,過程需要大量人工,「我算過有機梨子的成本,終端售價要每斤600元,但菜市場最漂亮的梨子一斤是150元,如果要種到那麼漂亮,一斤起碼要1,000元。」即使如此,他仍表示若有機會,將繼續挑戰有機梨子,或許是找到合適的土地,或許是再從少量開始。

從對成本完全沒概念到會算成本,廖祥志算是從青農幼幼班畢業了。六年前,他開始挑戰水蜜桃有機栽種。

第一年,二分地慘賠收場,先不論收穫僅達三成,還遇上果蠅大軍,「有套袋,果蠅還是能鑽進去。」他邊跟客戶道歉,邊嘗試各種紙類、塑膠、臘袋等蔬果袋材質,還是防不了果蠅,再次被客人罵到臭頭。後來,他仿照芭樂種植,加上第二層套袋,收成達到五成,漸入佳境;在陸續調整套袋模式後,收成來到八成。

摸索三年後,種植有機水蜜桃的技術可說已經成熟。去年銷售的有機水蜜桃,出現果蠅的比例僅有千分之五,廖祥志的心情終於稍許輕鬆。

電商平台協助銷售

廖祥志現在栽種水蜜桃的面積已經超過一甲,面積在台數一數二。他的有機水蜜桃香氣馥郁,咬一口,香甜多汁,放一顆在車上,果香四溢,還吸引香港經銷商找上門,大客戶則邀他移民海外,發展事業。

搭上電商平台與小農自營風氣,廖祥志跳脫盤商銷售,最高紀錄曾有13家電商平台同時上架他的有機水蜜桃;廖祥志則保留二成,透過LINE、臉書自銷。

未來是否會如其他青農,發展自媒體,或成為斜槓果農?他搖頭,「我的果園是生產型果園,有各大平台幫忙銷售就好了。」

 

台中東勢多山,農地多依山開闢。青農無法返鄉並非吃不了苦,而是與上一代有代溝。

▲台中東勢多山,農地多依山開闢。青農無法返鄉並非吃不了苦,而是與上一代有代溝。

 

青農返鄉或反向?

台中東勢多山,農地多依山開闢,廖祥志的果園坐落在海拔600公尺處,路小坡陡,「還有更陡的果園,要坐單軌車進去。」他指出,東勢老農年邁後,農地荒廢者比比皆是。但青農無法返鄉,或是返鄉後又回到職場,並非吃不了苦,而是與上一代有代溝。

許多老農不願孩子過著收入不穩定的日子,因此堅持慣行農法;其次,青農在家幫忙務農,薪資常被扣除房租、水電、吃食等費用,上一代認為,每月淨賺二萬,比在都市工作強,「但下一代並不這樣想,幫家裡工作,被唸被罵,還領不到外面一半的薪水。」然而,廖祥志認為,農業還是一個時間彈性、值得投入的行業。他建議想當青農者,先把身體練壯,因為務農需要自行搬運重物,例如肥料;其次,不要排斥慣行農法,「農作物的病蟲害是一樣的,去了解透澈,才會知道有機資材如何使用。」

從都市小孩變身果農,最慘的時候,廖祥志曾經連100元都湊不出來,但因為答應父親不會賣掉果園,為了這句承諾,他咬牙撐過最困難的時刻。他也不打算移民海外,就想好好守住這片山、這座園。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未來中國論壇:成立中國過渡政府
  就在2007年歲末,即將進入2008北京奧運年的前夕,一個由海外中國人組成的《未來中國論壇》,在12月5日宣示了「…
活動櫥窗
  新創業者找人才 2017 第一屆新竹新創媒合派對   為提升校園創新創業風氣,同時也為新創企業找到適合的人才,清華大學、…
第五課 居不易,不易居
如果讓幼兒們畫畫,題目是「家」,我們經常會發現圖面出現一個紅瓦白牆,籬笆花園的家。但現實社會中有多少人住得起這樣一個夢幻理想的家?有的,…
中共捧紅熱比婭的10個條件
咱們就別繞圈子說話吧!熱比婭完全是中共一手捧出來的國際Super Star。 原本沒有甚麼人知曉的熱比婭紀錄片《愛的10個條件》(…
譴責北韓人權 南韓日趨強硬
南韓號稱將以CEO治國的新總統李明博的對北韓政策愈趨明確。據稱南韓將對聯合國譴責北韓迫害人權的草案投下近幾年來首次的贊同票。…
歐都納山野渡假村「 三不政策 」健康自然
不嫌路遠、不怕舟車勞頓,沿著漫漫山路來到座落於曾文水庫上游的歐都納渡假村,迎面而來的是純樸、自然的閒適風情以及以綠地、小木屋、…
私人典藏 台灣島的蕨類寶庫
夏季午後的雷陣雨,打在附生著多樣蕨類的老樟,啪搭雨滴將日本假蹄蓋蕨洗出鮮亮而多層次的綠色;有了濃密的筆筒樹遮擋,…
年輕人能否成為中國的新希望?
正就讀台灣某大學的小如曾跟兩位中國交換生同寢室,每每談起她的中國室友,總是一副好氣又好笑的表情。 第一位室友小靈來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