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金不足,想要从银行获得融资或从政府得到补助,总是感觉困难重重?其实,最大的问题,是企业的能力没有被银行或政府看见。
让银行愿意融资的步骤:
1. 找到具有背景、愿意合作的企业。
2. 找到具有学术、实务经验,愿意指导的学者专家。
3. 联合以上两者,共同申请政府补助项目。
4. 通过政府补助方案后,再向银行申请融资较易成功。
▲社团法人台湾创意启发协会创办人孙保瑞博士。叶俊宏摄影
教战守则1》
先让自己能力被看见
才有机会获得补助与融资
针对企业经营困境,「社团法人台湾创意启发协会」无偿地协助企业诊断问题与了解需求,并申请政府各种项目补助。创办人孙保瑞博士指出:「你公司的规模、产值不足,本身又没有担保,跟银行是借不到款的,而且连申请政府补助都会有困难。」
因此,如果一个企业有能力,但没有背景,最好的方式是媒合具有背景的公司。「你付出知识能量,让有产业背景的公司出它的机器、厂方、土地,可以一起申请所谓的『联合型申请计划』。」孙保瑞指出,政府祭出的各种补助方案,有很多是专门提供或允许多家厂商联合申请的,也就是让具有不同优缺点的厂商得以整合求援。
银行怕你还不出钱、政府怕补助你却在市场上失败,所以企业必须先找到相关的资源后再寻求协助。例如找到较有规模、背景的公司,或是较有经验与知识的学者专家,一起参与计划,然后才去找政府申请补助,最后再找银行。
当整合了学术与产业的顾问、其它企业的资源、获得政府补助通过后,银行很可能就会愿意借款。孙保瑞强调:「这是有顺序、有步骤的!当然不是百分之百会成功,但这样做才比较有机会。做出成绩,我才鼓励你去跟银行借钱。」
▲台湾创意启发协会有超过百名博士,为企业免费健诊并申请政府项目。图左为顾问兼项目秘书纪秀凤、图右为创办人孙保瑞。叶俊宏摄影
教战守则2》
政府项目超过两百种
让专业团队帮你做诊断
台湾创意启发协会统计,企业可以申请的政府补助项目,从中央到地方超过两百种。以中央部会来说,经济部方案最多,达到将近一百个;文化部也有三十多个项目;农委会与劳动部也大约有十个左右。
面对五花八门的补助方案,企业选择很多,但也常陷入混乱,「我到底可以申请甚么?先申请甚么才对?」以经营餐厅来说,如果涉及文化内涵的提升、创造,则文化部有相关的方案;而餐厅必须使用的食材涉及农业的供给,就会与农委会的项目有关;针对劳力的供给、在职劳力的教育训练,就与劳动部有关。
「如果你去找经济部谈,你就谈不到涉及文化、农业、劳动或其它单位的部分。中央也只管中央的补助、地方只管地方的补助。行政部门分立、分权负责,再加上缺乏产业实际的know-how,他们没有能力为企业诊断出你最适合的方案。」孙保瑞描述道。
因此,孙保瑞在2010年创立了非营利性质的社团法人台湾创意启发协会,寻找了超过百名博士级,兼具学术与实务经验、不同领域的学者专家,组成顾问团队,完全免费地为企业做诊断,并协助找到最适合的政府资源去申请。值得企业主放心的是,不论补助案有没有成功都不收费,「因为我们这些学者顾问本身都有职业,绝大部分是教授,需要的是产学合作、辅导的credit(积点、积分)。」
而诊断企业共分为三阶段,一开始先初步诊断,然后找出几位相关领域的博士进行联合诊断,并将相关资源整理出来,最后一对一地陪伴企业去具体申请补助。
更重要的是,台湾创意启发协会对企业的辅导,不单单是教你写申请计划书,孙保瑞认为企业能够永续经营、长保竞争力,才是最重要的。「当我们客制化诊断、协助企业找到适合的政府资源、确实执行申请并获得补助之后,拿到钱并不代表这家企业就成功了。我们必须持续辅导他──你有没有足够的科技、技术?有没有足够的经营能力?有没有能力跟上时代潮流,能够创新、营销?以及你能不能持续成长、学习、人力提升?」孙保瑞说,「我们后续的长期辅导是没完没了的,绝不是光教你申请补助而已,那只是一小步。」
教战守则3》
企业经营「二八法则」
有80%的人不适合创业、经营
许多企业找外部顾问公司帮忙撰写政府补助企划书,顾问公司通常非常乐意帮忙并收取一定比率费用,但创意启发协会的思维却不同。协会认为,不符合永续性、没有经营能力、没有市场竞争力、个人条件不允许的,其实还不如好好当个上班族。
孙保瑞辅导企业至今已有8年经验,在协会里辅导企业时,如果遇到经诊断后推论不适合发展的公司,会很坦然地告诉部分想要创业的人或正在经营的人:「你不会成功,不要去借钱了,还是好好去上班就好。」
孙保瑞估计,台湾有八成左右的企业,一看就知道不行,最好不要浪费钱、浪费时间,「你可以来听我的课,但你不要创业开公司。」他诚恳建议。
那么,剩下的20%呢?孙保瑞认为,有能力的其实就不太需要担心钱的问题。他笑道:「我们这边的课堂、研讨会上,常有人只是讲说他想要做甚么,其它人马上围上来说『我要参股!』那非常明显,东西太好了、idea太棒了,是不会缺钱的。」
台湾目前有占比97.7%、将近140万家中小企业,许多都等待着外来资金的挹注以便成长茁壮。但是,企业经营者现在是缺钱、还是缺乏能力呢?这或许才是企业主值得深切思考的课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