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出版都从独立开始。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出版社。」大块文化董事长郝明义告诉我们。随着时间推移,规模扩大之后,才有相对于「独立」的出版事业。
2015年,南方家园出版社负责人刘子华、一人出版社负责人刘霁、逗点文创结社社长陈夏民,共同成立「独立出版联盟」,三人分别担任理事长、常务理事与秘书长。目前聚集28家出版社、三个独立出版人的联盟,证明在分众时代,用少量资本,做自己喜欢的书,仍足以吸引忠诚的阅读群众。
▲2011年主题「读字机场」,每家独立出版社用旅行箱摆出自家的出版物。刘霁提供
▲2012年独立出版联盟于年台北国际书展布展主题「读字车站」。刘霁提供
▲2013年独立出版联盟于台北国际书展布展主题「读字小宇宙」。刘霁提供
▲2014年主题「读字部落」。刘霁提供
▲2015年主题「读字小酒馆」。刘霁提供
▲2016年主题「读字办桌」,创意无限。刘霁提供
▲2017年主题「读字迷宫」,花费百万布展。刘霁提供
玩展览》
「独立出版联盟」以小博大
回溯起的起源,其实是个「美丽的错误」。早在2010年的台北国际书展,几家独立出版社开始「玩展览」。一人出版社准备行李箱,摆上自家的书;逗点文创结社本想在旁开小型的不插电演唱会,却多次被检举差点被开单,只好作罢。
2011年,刘子华、刘霁和陈夏民开始共同发想,当年的主题是「读字机场」,展位充满旅行意象,之后接连推出「读字车站」、「读字小宇宙」、「读字部落」、「读字小酒馆」、「读字办桌」,一直到2017年的「读字迷宫」,独立出版联盟把申请到的一百万补助,全花在展位上,每年都是读者目光焦点。以营业额来看,联盟第一年精心策划的「展览」,在书展中缔造了营收约三十万的佳绩,此后每年成长三、四成,今年就有近两百万。
独立出版的展览摊位几乎成了台湾、香港、中国三地独立出版社的集结地。2010年起开始来台参展的香港出版社,2017年也宣告由五个业者共创「52Hz出版联盟」,虽各自独立,但团结迎战。
▲牯岭街书香市集提供独立出版社与读者面对面的机会。刘霁提供
▲一年一度华文朗读节。刘霁提供
▲独书市集为联盟共同筹办的书展。刘霁提供
独书市集》
出奇兵,面对面和读者相遇
「参展的目的,是让读者看到独立出版的用心,知道阅读是件好玩的事。」一人出版社负责人刘霁笑道。一派随兴、看起来有些任性的刘霁,曾担任HBO电影翻译,具备深厚的文学背景。后来他想要自己找书翻译,2009年遂成立一人出版社。第一年,刘霁只出版一本书就开始参展,至今仍是名副其实的一人公司。
找到读者,是出版业者的关键课题。独立出版社透过同样一年一度的台北国际书展、华文朗读节、牯岭街书香创意市集等三大书展,和读者相遇。编辑将选书推到读者的面前时,要能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
联盟创办后,从2016年4月起,每月最后一个礼拜的周六一同举办的「独书市集」,召集具有特色的出版社联合布展。刘霁摊开一只皮箱,里头装满一人出版社的书籍,箱盖上写着「一个人阅读,一人出版社」,在往来人群中,吸引目光、吸引交谈、吸引读者。因为独立,所以不孤独。
▲一人出版社负责人刘霁,出版社风格独特,让阅读变得有趣。叶俊宏摄影
不在意营销》
凸显编辑创意,让读者自己上门
刘霁是个专注做书的编辑,主要以翻译国外书籍为主。对于和他合作的译者,刘霁采取的付费方式不是给稿费,给的是版税,「所以我和译者要对这本书真正有热情才行。」
选书的权力也不尽在他,只要任何译者发现有兴趣的书,都可以提企划案,由刘霁帮忙洽谈国外版权,然后双方共同出资,平分版税收益。而要不要出版一本书的标准,是「能不能玩出有趣的创意」。主动来找刘霁的人,都很自主,个人风格强烈。突显编辑和翻译的位置,是独立出版社的特色。
刘霁笑着说:「我没那么在意销售,做书本身是乐趣重点,销售是成果回报。」他深信,只要路线够清楚,买单的人自己会来。「重点是,你的形象要够亲民,不用主动迎合他们,而是带领他们去见识未知的东西。」所以他尽力让每本书很新鲜,让读者觉得有趣。
例如《风格练习》,是一本法国的文学练习小书,重要的不是内容,而是开创「怎么写」这件事,用99种文体如电报体、哲学体,打破书写的疆界。刘霁说:「这本书是译者主动找我,他很有勇气。法文本来就难,没人想过会有中文版。因为这本书是玩『书写游戏』,设计上也配合做不同的图像变化。」
「不在意营销」不是要你埋着头做,独立出版抓准的是读者的「分众需求」,要「做自己」,有品味才行。「最坏的时代就是最好的时代,早就没有甚么规则要怎么做才会卖,可以尽情尝试。」刘霁说自在地说。
▲一人出版社《风格练习》(左)、《夜未央:费兹杰罗经典小说新译》(中上)、《冬之梦:费兹杰罗短篇杰作选》(中下)、《冰能》(右)。叶俊宏摄影
挑战网络》
风格鲜明,带领读者见识未知
刘霁认为,独立出版社的竞争对手是手游、网络、电视节目,这些都是会瓜分时间和注意力的东西,所以要把阅读变有趣。
刘霁和陈夏民都喜欢电影《午夜巴黎》,许多1920年代艺术家在巴黎的生活,那是艺术文学的美好年代。两人决定选最有名的两位文学家──费兹杰罗和海明威,带领读者重回那个年代。费兹杰罗和海明威本来是朋友又绝裂的关系,刚巧创造出跨出版社亦敌亦友的话题,各自出版、各自翻译,还比销售量。
费兹杰罗和海明威系列的第一本作品,分别是一人出版社的《冬之梦:费兹杰罗短篇杰作选》和逗点的《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海明威短篇杰作选》,销量比其他纯文学小说增近十倍,在「读册」(TAAZE)生活网络书店同时买两本的读者高达97%。《冬之梦:费兹杰罗短篇杰作选》卖破五千本,成功创造话题。
这两年「新诗」在网络社群中很红,新生代诗人会经营自己的粉丝团,几乎让诗变成一种新潮的文类,效果也反应在销量上。陈夏民曾说,大家以为新诗已死,但创作力明明很活跃。他逆向思考,站在读者角度,用阅读需求来出版新诗,「只要水平够,有人喜欢,就可以出版。」陈夏民时常跨界合作,品牌形象年轻有活力。
刘霁认为,「颠覆」对独立出版人来说是必要的,「大破才有大立,任何改变都是种刺激,机会也由此创造,结果则有待时间证明。」例如出版人都很关心的图书统一定价,不改变只能坐看书市持续下跌。
珍视自己的出版物,风格鲜明的独立出版人,带领读者见识未知,交会在每本有趣的书。
「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后想做甚么吗?我要去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事情,给他们看看不到的东西。我想,这样一定天天都很好玩……」这是台湾新浪潮电影代表人物、已故导演杨德昌的电影作品《一一》中,主角洋洋在片尾时讲的一段话。反观独立出版人,似乎遵循着同样的脉络与精神。
自由、尝试,不愿因循成规,正是独立出版人的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