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土地改革无疑是台湾近代经济史上最重要的变革之一。上一期我们讨论了1949年实施的「375减租」政策,这一期我们将焦点放在1953年实施的「耕者有其田」改革。
前所未见的剧烈改革
「耕者有其田」应该是台湾历史上最剧烈的土地政策。耕者有其田的实施方法是政府做为中介人,将私人地主的土地强制征收了之后,再用固定价格卖给佃农。由于土地价格被严重低估,这个政策的效果相当于地主对佃农的大量财富移转。
根据笔者的估计,政府制订的征收地价应该不到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同时,在改革中得到土地所有权的佃农家数非常可观,占了当时全台湾农家总数的42%,或者全台湾家户总数的18%。
笔者可以想象一下,这个政策的剧烈程度,相当于今天台湾政府宣布只用三分之一的价格征收大量的住宅,转让给台湾18%的家庭。
这么剧烈的所有权移转,从来没有在清代以来台湾的历史上出现过。
美国在幕后
台湾在战后初期的土地改革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创举,在台湾之前与之后,不少其他亚洲国家都有进行过类似的改革。在台湾之前有中国、日本与南韩,之后有越南、印度还有其他国家。不但时间上接近,日本跟南韩的土地改革方式也跟台湾的耕者有其田类似,都是政府做为中介人,将地主的土地强制征收然后转移给佃农。
为甚么这些国家会这么有默契,会一起手牵手在二次大战后进行类似的土地改革呢?答案当然是有一个幕后的导演,而当时有能力做这种跨国导演的只有美国。
美国为何要在亚洲国家推动土地改革呢?我们都知道美国根据其战略需要,在亚洲国家有驻军,也有海军、潜艇、飞弹等部署。但土地改革是哪招?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美国奉行资本主义,而资本主义的基石是私人财产权。土地改革涉及到政府用强制手段改变土地所有权,这完全违反美国的价值与私人产权的基本原则。
▲二战盟军统帅麦克阿瑟,战后支持在亚洲各国推动土地改革,以降低共产主义的吸引力。Getty Images
土地改革是美国的洲际飞弹
战后美国的土地改革专家雷正祺(Wolf Ladejinsky)认为,土地改革是美国对付共产主义扩张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二次大战之后,中国被中共赤化,美国各界认为共产主义在苏联与中国获得成功,很大的原因是他们土地重分配的主张得到了广大农村的支持。
为了反制共产主义扩张,美国雷正祺这些反共人士就想到在亚洲各国推动土地改革,以降低当时在亚洲各地盛行的共产主义的吸引力,达到稳定农村的目的。换句话说,除了军事部署之外,土地改革也是美国对抗共产主义的武器,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洲际飞弹。
他们的主张得到当时托管日本的盟军统帅麦克阿瑟的支持,在日本先行推动了改革,将当时高度集中在地主手里的土地分给佃农。
当然,跟共产党搞的集体化不同,「美国式的土地改革」虽然将大量的土地重新分配,却没有改变私有产权制度。
土地改革成功的条件
不过,在战后亚洲各国推动土地改革的成效上,应该只有日、韩、台三个国家得到比较成功的结果,其他如中国、越南、印度、菲律宾的改革则成效不彰。
不少学者指出,土地改革难以成功,主要是因为政府和地主通常是利益共同体,政府想要争取地主的支持都来不及了,怎么会去革地主的命呢?这派观点认为,土地改革得以在日本跟韩国成功推行,是因为战后这两个国家都被美国托管 (Occupation),所以即使日韩政府百般不愿意,美国也得以贯彻改革。
台湾则是因为战后接收的国民党政府不但跟台湾的地主没有利益关系,反而认为地主阶层是政权的潜在威胁。因此,台湾虽然没有被美国托管,但基本上跟美国的利益方向一致。雷正祺当时就是台湾「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之一,对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推动有重大影响力。
美国的目的达到了吗?
所以,美国政府是否透过土地改革使得当地政府得到农民的支持,赢得了政权稳定,最后达到了围堵共产主义的目标?
从战后日、韩、台三个国家政权长期的稳定状态来看,也许土地改革真的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效果。不过战后各国百废待举,同时有千百种政策开始推动。想要估计土地改革单独的效果(边际效果),就必须控制住其他政策的影响。无疑,这对经济学家来讲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