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就业环境越来越艰辛,劳资双方冲突不断:企业感叹人才留不住,许多专业人才则是大吐自己被雇主欺凌的苦水。员工与雇主常以「不信任」作为前提来谈判条件,在需要与利益之间冲突着。这样的情形似乎是世界性的,谁对谁错难以分清,员工有志难伸、老板担忧获利不够。人才出走、人力压榨,似乎成为无法解决的恶性循环。
中国古代对商业运筹的记述虽然不多,但对于「人才的运用」有一套独特的哲学观可以借鉴。能够名垂青史、为人称道的成功人士,都有一套以道德和修养为基础的用人观,最为人称颂的当属战国时的养士名家。
战国末期,许多国家的贵族为了强大自己的力量,开始养士──将有才能的人留在自己门下培养,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出力。当时有四个养士名家──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后世并称为「战国四公子」。这四人在养士方面都有一套哲学,其中又以信陵君的「礼贤下士」最负盛名。
礼贤下士 亲迎七十岁老人
信陵君本名魏无忌,为魏国国君魏安厘王的弟弟,由于仁心宽厚,许多人才都加入他的门下,鼎盛时期曾拥有三千门客。但也因为门客过于优秀,反而招致魏王的猜忌,始终不敢重用。
信陵君除了大量养士之外,本身也是一等一的人才,识人眼光不凡。当中最有名的门客,就是侯赢。
相传侯赢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在大梁夷门(东门)担任门卫,虽然出身清寒,道德智慧却在坊间流传甚广。信陵君听闻之后便带着厚重的礼物前去拜访,侯赢却坚持不收,言到:「我一生修德自重,检点自身的行为,所以不能因为贫穷而收下您的礼物,请拿回去吧。」如此回答让信陵君佩十分钦服,也更加敬重。
之后信陵君在家中摆下酒宴,特意亲自驾着马车前去邀约侯赢参加宴席。侯赢感谢首肯之余,要求赴宴前先去拜访在市场中卖猪肉的朋友朱亥,信陵君一口答应。未料侯赢与朱亥一见面便开始长聊,眼看时间越来越晚,侯赢却似乎没有结束话题的打算。
信陵君的仆从在一旁气得直骂,侯赢不为所动,却偷偷观察信陵君的反应。只见信陵君非但没有不耐烦,反而一脸恭敬。于是侯赢结束了话题,搭上马车,坐在最尊贵的车位上奔赴宴会。
此时与会的宾客早已等候多时,好奇迟迟未到的信陵君迎接的是怎样尊贵的人?结果看到出现的侯赢竟是个又穷又脏的老人时,众人无不感吃惊。但信陵君还是恭谨地将侯赢带到上位,并向客人们大力赞扬侯赢的学问道德。
宴席开始,侯赢向信陵君敬酒,并说道:「今天真是难为公子了,像我这样一个身分卑微的人,您愿意亲自驾车迎接我来此宴会,我本应满足,不该有其他要求,然而我却让您带我到市井之中找朋友,又让您等待这么久,就是想观察公子的态度。看到您始终如此恭敬,市井里的人们都会知道,侯赢是个没有礼貌的人,而公子您是一个礼贤下士的贤人啊!」此宴之后,侯赢正式加入信陵君门下,被奉为上宾。
老人侯赢献计 窃符救赵
之后,秦国进犯赵国,而赵王的夫人正是信陵君的姊姊。虽然信陵君多次请求魏王出兵营救赵国,却始终无法获得首肯。无计可施之下,信陵君只好带着三千门客,准备私下营救赵国。
经过夷门时,看守的侯赢却只是说:「公子您要去打仗,我年纪太大,就不跟去了,请保重。」信陵君离开后,越想越不对劲:「我待侯赢不薄,总是尊为上宾,如今要去打一场不可能生还的仗,他为何会如此冷淡?莫非我还有甚么失礼的地方?」
于是,信陵君回到夷门前,发现侯赢早就站在那笑着等他回来:「我就知道你会回来,你平时对我如此尊重,如今公子要去赴死,我却不闻不问,你一定会很生气地回来找我。」信陵君明白这必定有其深意,便恭敬地询问侯赢有何妙计。
侯赢于是献上「窃符救赵」的计策──拜托魏王的宠妃如姬偷取兵符,并举荐其实是个大勇士的朱亥,一起前往邺城夺取将军晋鄙的兵权,而后成功指挥八万将士向秦国的兵营冲杀,解救了赵国的危机。
信陵君在《史记》中的评价非常高,可谓名冠诸侯,因为他不但爱才、识才,又能做到真正的礼贤下士,不管出身资历,只看真正的能力与道德。他相信自己所尊敬的人才,而不是当作工具使用;而侯赢也知道这点,所以和信陵君默契深厚。不管哪一边的信任,都是缺一不可的。
事实上信陵君的门下,除了侯赢还有许多优秀人才,在计谋与社交上对信陵君都有相当大的帮助。因为信陵君本身就愿意充实自己,并尊重他人的专业,才能获得真正的人才,并拥有他们的信任,甚至愿意为他赴死作战。
这样不以利益为先,而是由自身做起的信任与道义,对于现代的企业和人才,是不是能有所启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