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六、七十年代,是台湾经济起飞、所谓「台湾钱淹脚目」的年代。制造加工业的盛况,不仅为西部民众带来许多就业机会,也嘉惠后山东部。
现任台东县政府文化处处长钟青柏,当时只是个国中生,但他的印象非常深刻:「民国65年,我国中都还没有毕业,就有许多西部大企业、工厂到我们国中办说明会招工,还会拿很多照片说明他们福利有多好:『你看这是我们宿舍、餐厅,很棒吧!』等到毕业典礼结束,一拿到毕业证书,我们班大概有三分之一就不见了,为甚么?都被整台游览车载走,他们派到各学校门口接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
▲台东县政府文化处处长钟青柏。叶俊宏摄影
如此景况,造成台东县人口数在民国64年达到最高峰的29万1,110人之后,就不敌城乡差距与地域之别,人口数自此一路下滑,钟青柏说:「很多青年到西部安居乐业后,又把父母接过去,很多这种情况。晚上8点到许多村子就可以数得出来哪些是空屋。」到2017年10月底为止,仅剩21万9,686人设籍台东,流失近三分之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2.5人也持续敬陪全国末座。
然而,沉寂了二、三十年后的台东,现在却渐渐地转为一种独特的优势。钟青柏表示,西部的拥挤、噪音、污染、PM2.5等等,在台东都非常少见,加上气候舒适宜人,逐渐为追求慢活、简单生活的人们所向往。
有的人退休后买块地、盖间房,在此享受快活的人生下半场;有的人在西部还有事业,但闲暇之余来此渡假;有的人则在这边设立工作室,在宽阔的太平洋前、雄伟的中央山脉下乐当艺术家挥洒创意;也有的人还值年轻,移居台东后,在此开创新事业,养活自己,也为台东创造商机……
钟青柏指出,形形色色的人来到台东,带来许多正面的影响。比如外地画家带来新的风格、技巧,为本地艺术环境带来新的突破;又比如补教名师陈立接手台东县育仁中学,成立「台东K12未来学校」,突破现有课纲限制,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自编教材,使学生人数倍增十几倍。
当然,精彩的故事不胜枚举。本期封面故事,将为您介绍三对移居台东的夫妻:来自台北的廖和鹏与罗素萍、日人清水淳和布农族妻子衣布、意大利裔美国人David Marino和妻子Rolly,他们都开创出崭新的生活样貌与价值,为台东增添几抹更美丽的色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