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山台东,有一间小小的在地书店,不时聚集了医师、药师、照顾服务员,以及一般普罗大众,在这儿探讨各式各样的医疗照护问题。
有时有演讲者,有时没有演讲者,大家围成圆圈互动讨论,甚至提出彼此的需求寻求协助,「我的妈妈长期卧床,一个人照顾好累,有没有甚么资源可以申请?」或「我家在偏远山区,重病的爸爸很难行动,就算有医师愿意来看诊,但刷健保卡却要到医院才行,怎么办?」等等。
▲从台北移居台东的罗素萍,在缺乏资源的台东开创不同可能性。她手中拿的是《台东文化散步地图》。叶俊宏摄影
▲一家一菜,和《徒步中国》、《跟着陆客游欧洲》的作者老雷(右)一起在晃晃二手书店吃饭聊天。罗素萍提供
▲晃晃二手书店手制的空间标示图。叶俊宏摄影
当然,这里的活动也不必然那么严肃,常见的还有新书分享会、CD专辑讲唱、纪录片放映、小型表演、示范讲座或亲子讲座,大家还曾带来「一家一道菜」,跟作者、读者吃饭聊天。
偶尔来自台湾各地的旅客穿梭而过,甚至还有来自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或韩国的旅客,在书店里找个角落给自己一片宁静,或是前往楼上的背包客栈,放松在旅程中疲惫了一天的身心。
这儿是台东市独树一帜的「晃晃二手书店」,既在地又国际,而创办人罗素萍与她的先生廖和鹏则来自台北。
▲从小在台北长大的廖和鹏与罗素萍,2004年起移居台东。罗素萍提供
▲一栋三层旧式公寓,成为知名的独立书店与背包客栈。叶俊宏摄影
新婚探索》
从享受生活到开创价值
晃晃,2011年在台东成立的时候,台东几乎没有书店,多数书店卖的文具都比书籍还多。而晃晃则从背包客栈、二手书店起步,现在俨然成为台东艺文、旅游、电影、环保,甚至医疗等社会改革议题的平台,在台东着实掀起了一波波不小的涟漪。
从小在台北长大的罗素萍与廖和鹏,2003年结婚,2004年两人就跑到台东租个房子,打算在这儿体验一年。「我先生在台东当过兵,交往时就曾提到不一定要一直留在台北,所以就把结婚当一个机缘,转换到台东生活一阵子也不错。所以一结婚,我们就任性地决定到台东生活一年。」
那一年,夫妻俩开着车在台东到处晃,享受着这里的山海美景、纯净环境,「探索着在台北妈妈桌上煮好的菜,原本应该长甚么样子。」不过,他们给了自己一年的期限,「一年后,我才开始思考,要留下,还是要回去。」罗素萍回想着当年:「那时才真正去思考,我们要做甚么、我的兴趣是甚么,慢慢地探索。」
原本专长是工业工程、网页设计的罗素萍,在台北时曾任职出版社,喜欢阅读、艺文,爱逛书店、看展览,也曾在亲子共读协会工作,练就挑选书籍、说故事的本事。来到台东落脚后,也参与故事协会,到偏乡、到绿岛、到兰屿说故事。
搬到台东租屋后,罗素萍经常招待各地来找她玩的亲朋好友,渐渐地也运用自家空间经营起背包客民宿。几年下来,空间不敷使用,2010年买下一栋三层旧式公寓,楼上当背包客栈。「而楼下要怎么运用呢?这也刚好是一个契机,让我思考『开书店』这件事。」
罗素萍轻松说着:「我喜欢逛书店,既然台东没有书店,那我就自己开一间吧!纯粹是喜欢这件事情,或者觉得说应该要做这件事情。」就这样,在2011年的夏天,晃晃二手书店于焉成立。
▲晃晃的二手书书源,大多数都是透过交换方式取得,独具一格。叶俊宏摄影
▲晃晃二手书店里总共有8只猫,随时在店里晃晃,爱猫的人士可别错过。叶俊宏摄影
以书换宿》
用「交换」创造资源共享
然而,在鲜少书店的台东开一家全新的书店,不仅要面对「客源」问题,还得面对「书源」的问题,「进书困难、找书也困难,所以要透过其他方式。」罗素萍想到了整合自己拥有的资源,「我有背包客栈、有床位,可以用这个方式结合书店,把床位拿来换书!」
于是,罗素萍这个独创「以二手书交换住宿」的有趣模式,吸引了许多背包客带着书籍前来。为了避免来一堆自己不想要的书,她采用的是预先审核制,「我有选书能力,所以你要先列书单并拍照给我,我认为OK的,才可以交换。就算卖不掉,也要是我自己想看的书。」
这样的模式,还吸引了一些亚洲各国自由行的旅客前来,「甚至有个韩国人,拿了一本书给我,说那是他写的,韩文的耶!他们知道有这样的店存在,也是蛮有趣的。」罗素萍笑着说。
后来,这种「交换」模式,衍生出更多有趣的可能性。罗素萍在与背包客的互动中,发现许多素人也有精采的故事值得分享,就变成了「以讲座换宿」,甚至「以工换宿」的模式。而她也主动写信给欣赏的作者、出版社,请他们如果有新书发布的巡回,能考虑到台东晃晃。
▲罗素萍认为书店「不止是书店」,它可以是一个平台。店里也挂着「用书店进行一场文化革命」的标语。叶俊宏摄影
▲晃晃二手书店,是台东「在宅医疗」的讨论平台,常举办相关讨论会。罗素萍提供
不止是书店》
成为扩散、串连、凝聚的中心
更进一步,其实书店「不止是书店」,罗素萍认为它可以是一个平台,就像店里挂着「用书店进行一场文化革命」的标语一般。罗素萍回想过去在台北,逛书店、听讲座、看戏剧,资源丰富。移居台东后,资源稀缺,「就算有些艺文信息、活动,参加后我心里也觉得怪怪的,觉得有时那些活动都是为了办而办,或许是为了核销经费,不知道客群在哪边,也无法起到扩散、串连、凝聚的作用。」
「像我自己喜欢看纪录片,但台东唯一的电影院只播商业片,这里冷门电影根本进不来,甚至在台东拍的部落原住民的故事,竟然也无法在台东上映。」于是,形容自己「牙给」(台语「鸡婆」或「自找麻烦」)的罗素萍,主动跳出来找片商谈播映版权,然后再跟电影院租场地。这样均摊下来,每人费用三百多元,比去台北看划算不少。
「而且更重要的是,原本大家以为台东没有这样的客群,但我们却让他们浮现出来了。有一次我们居然包到电影院的最大厅,而且还不够坐。」罗素萍开心地说道。
搬到台东时就到处晃、常往偏乡跑的罗素萍,不仅到处说故事,了解台东各地的人文风情、环境资源,更深入了解到在地的特别需求,因此把晃晃打造成扩散、串连、凝聚人事物的平台。譬如与在宅医疗学会合作,探讨台东偏乡部落独居老人生病的解决方式、讨论少子化后的高龄社会的长照问题;跟鲸豚协会合作,探讨海洋生态面对的困境。晃晃成为一个沙龙、一个汇聚供需并解决问题的平台,在这里可以探讨任何问题、分享各种资源。
刚移居台东时,根本也没想这么多的罗素萍说:「其实,这样的空间会产生,也都是我的需求。比方说我以后也会老,在台东生病怎么办?我就看到许多移居台东的有钱人,五、六十岁又移回西部去了。」
于是,缺书店,自己开一间;缺医疗,自己创造可能性;缺电影,自己找资源……
从探索自己与在地的需求出发,「晃晃二手书店」有意无意间,为台东这块土地,创造了崭新的价值与希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