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忆录之「乐业安居」(下)

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票市场单日大崩盘,道琼指数无预警单日崩跌22%。Getty Images
第187期
林保华
作者为资深评论家、专栏作家、中共党史学者。曾担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张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员,研究中国政经改革。

(续前期)1987年10月1日,恒生指数创下接近四千点的历史新高,次日,成交金额也创历史新高。

美股黑色星期一 练就处变不惊

不过好景不常。10月中旬,美国股市暴跌,也影响了香港,10月20日,联交所在取得财政司与金融司同意后,以让投资者冷静为名,宣布停市四天,由于破坏了利伯维尔场的原则而受到舆论抨击,26日复市时恒生指数一天暴跌一千多点,幅度约三分之一。

那天我在场观看,脸色发白,因为我有两间公司的户头,都做孖展(融资),其中一间没有找我补钱而自行给我斩仓(断头),我被卖光所有还欠一万多元,所以我拒绝补钱,他们虽然给我发律师信,我没有理睬,最后因为款项实在太少,所以没有提告;我也没有因为没有通知我斩仓而告公司,因为款项还抵不上律师费。

这次我损失十几万,一度向张教授与一位好友各借了一万多块钱补仓。但是我没有退缩,在薪资、稿费拿到以后还了欠款再逐步入市,很快恢复元气。港英政府后来用别的理由将联交所主席李富兆判刑,官员却没事,有失公道。

这次没有动到我的房子,保住了底子,也给我教训,以后更加量力而行,虽然后来在美国也还有重大挫折,但是已经练就一身处变不惊的功夫了。

离开《信报》 改写《经济日报》

1988年3月1日,香港再创办一家财经报章《经济日报》(这以前查良镛的秘书黄扬烈创办过《财经日报》,漫画家黄玉郎也创办过《金融日报》,但都维持不长,后者更是只有几个月时间),董事会主席冯绍波,总经理麦华章,都是香港大学毕业的。创办前的1月,他们约张教授与我吃饭,张教授答应停掉《信报》多年的《论衡》专栏,转到《经济日报》写专栏,他的理由,其一他们都是港大毕业的,他身为老师,要支持他们;其二,《信报》的稿费一篇600元,《经济日报》则是2,000元。但我没有答应,因为我觉得《信报》对我有恩。

但是1月底,《信报》经理赵士英给我电话,说副刊3月1日改版,停掉我的专栏。我吓了一大跳,以为大概他们知道《经济日报》请我吃饭的事情,但是我没有答应呀。然而这种事情我不方便问,也不会有答案。但是一般停专栏是3天前通知,《信报》一个月前通知,让我有准备,另找出路,也算有情有义。所以2月29日的最后一天,我写了「告别辞」说:

「感谢《信报》给我机会在这个专栏里得以指点江山,并能一吐胸中块垒,而且从来不干预我的言论,使我能将看到、听到、想到的,一股脑儿写出来,希望读者能够分担我的喜怒哀乐;但客观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感谢这段时间内一些读者来信对我的鼓励、鞭策,甚至关心我的健康和信仰;也感谢一些读者对我的批评、指教。至于那些攻击和恐吓,也是心中坦然,因为这也是预料到的。

有人以为我过去在中国一定吃了很多苦,所以文字上才比较『激烈』。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前半生并非坦途,但和其他同胞比较还算幸运,还从来没有当过『阶级敌人』;但是看到的事情太多,需要反思的更多,以致无法在香港这个自由社会里再沉默下去。」

我把情况告诉张五常教授,他立即与《经济日报》联络。《经济日报》立即给我写一个专栏,3月1日开始写,等于是「直通车」,因此没有影响我的收入。

我的《信报》专栏停止后,当时身为香港记者协会主席的刘慧卿(后来弃文从政,担任多届立法局与立法会议员)打电话问张教授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信报》转軚?当然不是。

好多年之后,我从一位资深媒体人那里听到,张教授想给我增加收入,但是他的研究经费有限,便对林行止太太骆友梅说,除了齐辛和我的,《信报》没有甚么好的评论文章看,要他们给我加稿费。骆友梅听到很不高兴,加上张教授与《信报》因为出书问题有时也有小矛盾,于是《信报》便停掉我的专栏,看看《信报》是否办不下去。实情是否如此,我也不知道。不过对我来说,这的确是大憾事。(未完待续)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經濟衰退 加拿大人改變生活方式
民意調查顯示,大約1/3的加拿大民眾稱,糟糕的經濟現狀讓他們不得不大幅改變生活方式。 Harris-Decima公司的調查顯示,…
小小希臘 撼動世界經濟!
 希臘危機大事記時間事件2009年10月希臘新政府上台,披露政府負債高達2,734億歐元,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15.1…
因為「天氣太好」 王如玄擔下勞委會主委重任
現任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在入閣前,就已經是名律師,也是台灣著名的女權運動者。雖然和藍綠重量級政治人物都保持很好的關係,但無黨無派的王如玄,…
美國轟炸敘利亞 前因後果一次看懂
就在敘利亞再次越過美國所畫下的禁止使用生化武器紅線後的第三天,川普下令美軍對敘利亞一座空軍基地發射60枚戰斧巡弋飛彈,…
歐巴馬低調會晤達賴喇嘛
美國總統歐巴馬7月16日在白宮會晤達賴喇嘛。中國外交部在會面前後24小時內數次交涉抗議,並且要美國恪守反對「藏獨」的承諾,…
人權路上攜手 胡佳夫婦獲國際肯定
11月中旬,長期關注中國愛滋病患的人權鬥士胡佳、曾金燕夫婦,在國家(中共)長期派駐的「保鑣」監視下迎來了第一個寶寶。女兒的降臨帶來喜悅,…
家學淵源 作育美麗人生
  上面有三個哥哥、三個姐姐,「姍姍來遲」是陳姍姍的父母親為這家中的寶貝么女取名的原因。1947年生於台中縣大甲鎮的她,…
中國高通貨膨脹 誰是黑手?
據《第一財經日報》近期報導,中國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再次把國內的持續高通貨膨脹率,歸咎於外資流入和美元貶值。 易綱去年便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