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女儿需要一台笔电,要我帮忙选购。自认略通3C产品的我,于是展开传统的采购流程:先了解女儿的使用需求,再上网找数据做功课,从品牌、规格、用户评价到PTT讨论区,渐渐地越看越有心得,总算从茫无头绪中,有了几个中意的机种。然后,在前往实体店真正接触之前,先在各电商网站上了解大略的价格。我惊讶地发现,有的电商竟然白天一个价、晚上一个价,有时则是周末一个价、周间一个价,有的电商甚至出现限时限量必杀价,看得我心跳加快。这还没谈到各家、各机种有不同的赠品,增加评估的复杂度。原本理性冷静的头脑,几乎被限时抢便宜的冲动给破坏殆尽,方寸大乱。
出于好奇,试着查看国内外的状况,这才发现,各式各样的商品,千奇百怪的快闪促销,让我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大开眼界。就商品种类而言,从日常用品、琐碎小玩意到机票、烈酒、香水、宝石、汽车等。就快闪方式而言,从两三天到几十分钟;从定期到不定期;从事先预告到突如其来;有的限量有的限时。这样的深度、广度、频率和灵活度已经远超过我们所熟悉的百货周年庆或是年节特卖会。
有的大型电商更进一步,快闪促销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消费者进行更细腻的刺激与操控。譬如说,若我们曾Google搜寻某些商品或计算机机种,之后再上电商网站,网页便会自动会跳出类似或相关商品。若我们所看的是3C商品,促销时间通常出现在深夜,大概买这些东西的人,被归类为宅男或夜猫子吧。若是健康食品或运动器材,促销时间有的竟然是在清晨,目标大概是那些早睡早起身体好的人吧。
无论如何,间歇性的快闪促销,就好像钓客在大鱼上钩后,不断地一收一放,让鱼儿筋疲力竭,束手就擒。这样的销售手法,往往可以创造惊人的销售量,令人不可思议。而消费者也会在频频出现的抢购活动中,得到兴奋和满足。这是销售策略的新纪元,从被动等客人上门,转为主动操作。
根据一份电商顾问公司的研究,美国采用快闪促销的电商,业绩成长速度是不采用者的2倍。分析发现,快闪促销可以轻松解决头痛的库存问题,甚至在短短的几小时内完全去化。库存问题一旦解决,周转率自然大幅提升,业绩也就突飞猛进。
这么好的策略,其实没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也可以采用。机票、旅行社、电信公司、球鞋、书籍等,任何你想得到的东西,都有厂商大胆采用快闪促销。上网随手一查,就有台北泰国单程机票限时1,818元、飞冲绳880元、大卖场深夜购物7折起、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499吃到饱之乱。为甚么到处是快闪促销活动?除了降价幅度有感之外,主要还是因为有不少人习惯性地追逐快闪促销,并乐此不疲。看起来,对这些人来说,追逐快闪活动的刺激已经胜过商品本身的价值。
根据美国《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杂志的估计,美国约有8%~12%的人有购买成瘾的问题,而且毫不意外,主要来自网购,特别是所谓的每日限时特卖。心理学家班森(April Benson)认为,症结在于肾上腺素的疗愈效果。对整天都在极大压力下工作的人,用计算机或是手机上网「成功抢到」一个限时限量的特卖品是非常有肾上腺素爽度的事,这是一种很好的压力释放。她从许多案例中观察到,这些人把东西买到手之后,通常没有用过、穿过、甚至打开过。
消费者在快闪活动中享受冲动购物的快感,迅速帮厂商去化库存,买卖双方各有所获,原本是很公平的事,没有甚么不好。但常态性的冲动购买,是财务失控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消费者面对五花八门的快闪促销,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制力,很容易陷入悲惨的财务困境当中而无法自拔。这样的人,不但心理出问题,连财务也跟着出问题,可以说是贫病交加,非常可怜。
但要如何自制或调整呢?重度成瘾者最好还是找专业的心理医师,轻度者似乎可以多管齐下。一方面下定决心把手机和计算机上所有快闪促销的网站、APP、账户、社群等砍掉或移除。另一方面要调整生活,纾解压力。此外,美国莱斯大学教授杜勒加(Utpal Dholakia)研究发现,消费者在购买之前,试着回想最近一次购买商品的使用状况,可以有效降低购买欲和冲动12%。上次买回来的东西,通常把玩了一会儿就束诸高阁,不然就是根本还没打开。
我土法炼钢的方法是,提醒自己,厂商会拿来快闪促销的商品,不是进货过多、压箱太久、就是即将退流行,还是少碰为妙。回到文章开头,要买甚么计算机给我女儿,本来被各种营销手法搞得头昏眼花不知所措。说也奇怪,把那些限时特价的机种删除之后,答案就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