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大陆「主旋律」电影挟着大量资金与明星大腕抢攻市场。从张艺谋、陈凯歌到胡玫,大导演们使出浑身解数推出《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荆轲刺秦王》、《孔子》、《锦衣卫》等片,也确实在两岸三地的票房中大有斩获。但多数观众却认为这些商业大片「有股说不上来的怪」,最普遍的评论是「失望」、「不好看」。其中关键原因到底是甚么?
「主旋律」电影是甚么?
「主旋律」电影目前是中国大陆的电影主流,它指的是六四之后,中国电影界面临被严管的命运,而主流影片就此成为当局进行政治宣传的产品。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绍阳引述中国官方的论述,介绍「主旋律」如下:「通过剧作体现出一种紧跟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潮流,热爱祖国,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积极反映沸腾的现实生活,强烈表现出无私奉献精神,基调昂扬向上,能够激发人们追求理想的意志和催人奋进的力量。」
在90年代中后期,「主旋律」的内容也「与时俱进」,着重在正面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精神。1994年1月,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共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文艺思想,明确对文艺工作者进行要求,并规范文艺作品要达到的「目标」。1996年,全国电影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进一步使新时期电影创作的「指导方针」明确化,并提出直接扶植电影生产的经费奖励政策。中共中央宣传部长丁关根并在会上发表演说,要求电影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原则。」
江泽民在1996年邓小平死后正式接班,政治环境变得更为严酷,这种「紧缩」的气氛也直接影响到电影界,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郝建指出,张艺谋就从此时开始向「政治正确」的方向转变,依当局的统治意识型态来安排自己影片中的情节发展。
到了2004年胡锦涛身兼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和中央军委会主席,正式接班。外界一开始对这位形象亲民的领导人充满好感、期望甚高,但旋即发现他可能又是一位固执的中共首领。
《开放》杂志编辑部在2004年12月发表〈胡锦涛四中全会讲话曝光,严厉打击自由化绝不手软〉一文,节录胡谈话关于意识型态的部分如下:「一段时间以来,境外敌对势力,媒体大肆攻击我们国家领导人和政治制度。而国内媒体打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旗号宣传西方资产阶级议会民主、人权、新闻自由,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指邓小平提出的: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否定国体和政权。针对这种错误,绝不能手软,要加强新闻舆论管理,不要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管道。」
「孔子」为甚么变调?
因此在胡锦涛时代,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势力更形庞大。以《满城尽带黄金甲》为例,片中整个朝廷依照权力与暴力逻辑运作,皇帝作为统治者有绝对权力为所欲为──「朕就是规矩」,伦理与道德规范对他不起作用,而所有人都必须按照他的规矩行动,「天地万物,朕赐给你,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不能抢」,若有反抗,下场唯死而已。
《孔子》则更是经典。一位中国大陆网友说:「孔子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在于讲学、传道授业。可惜导演对这一点并不感兴趣,她把全部精力放在表现孔子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其曾经意气风发然后悲惨动荡的后半生。影片的前半部分孔子忙着和朝中大臣斗嘴、忙着和敌国国君斗智斗勇,后半部分一直带着几个弟子on the road,走过一个村又一个店,走过一个国家又一个国家,穷、战乱、没饭吃,弟子不是跟错了主子战死沙场,就是为了捞竹简溺死冰河(看到这里……怒了,胡导您自己智商不够,就可以这么侮蔑颜回嘛!复圣颜回是病死的,不是为了捞那几个竹简淹死的!再说了,你家竹子掉水里会沉啊,科盲到令人发指),最后好不容易回到鲁国了,跟鲁国国家领导人说他以后不参与政治了,要安心教书。我心说,好,终于要讲一讲孔子是怎么为人师表弟子遍天下了,结果,导演根本没理这茬儿,给发哥化了个耄耋老妆,一袭白衣,倚在门口,身子一歪,over了,连个临别遗言都没来得及说。我实在太替孔子不甘心了!」
《孔子》劝告全中国百姓,没事别自找麻烦参与政治,坚持理想只有累、穷、苦、死亡的结局,大家不如苟且一点有好处,发展自己的事业前途、享乐享福,至于公共领域的事情,不是你一个小人物管得着的!
因此,下次看到这些中国「主旋律」影片后──别生气,这些片子之所以「不好看」,个中原因是因为观众想的是娱乐,可惜拍的人想的却是「思想统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