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國

通货膨胀成为中国的一项「新税」

中国官方将去年下半年全面通膨主要原因之一归咎于美国「量化货币宽松政策」
Getty Images
第86期
风扬

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最近这两年一直持续存在,而且越来越严重。去年政府定下3%的价格上涨指针,最终被控制在4.6%的水平。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夏业良表示:「政府今年可能5%都控制不住。很有可能在全年内会达到6%。跟去年的目标相比翻一倍。这样对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存在着一个很明显的威胁。因为一方面我们的生活成本在日益加大。税收负担越来越沉重。政府很有钱,但老百姓没有钱。」

中国国家统计局3月11日公布了2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4.9%。这项广泛被认为是直接反映通货膨胀的经济指标,再一次超过了中国政府的既定目标。近日中国发改委的报导也预计今年第一季度的CPI将达到4.9%,控制物价上涨仍是中国政府的首要工作之一。

贸易顺差和量化宽松政策背黑锅

中国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归咎中国的物价上涨是因为贸易顺差过大的缘故。他在2月27日CMRC朗润预测报告会上表示:「贸易顺差过大,是目前中国通膨的源头,因为到201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累计为2.85万亿美元,中国央行抛出了近20万亿元人民币来对冲。」

另一个被认为引发中国去年下半年全面通膨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量化货币宽松政策」(Quantity Economy,简称QE)。3月14日,温家宝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说:「我们目前出现的通货膨胀其实是国际性的,由于某些国家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而造成汇率和大宗物资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不言而喻,温家宝的这番言论是针对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指责美国实施该政策引发中国的全面通膨及物价上涨。

所谓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实际市场中供应的商品数量,这样一来,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要上涨。易纲认为,中国的贸易顺差产生了2.85万亿美元,而依据中国的外汇管理政策,外币不能直接在中国流通;外币必须兑换成人民币,以人民币的形式在中国市场流通。因此中国央行针对这2.85亿美元增发近20万亿人民币,这新增的20万亿人民币,导致中国发行人民币数量超过了实际可购买的商品量,进而导致人民币在中国市场贬值,商品价格全面上涨。

温家宝提到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发中国通膨,也是如此。美国的量化货币宽松政策是美国政府在经济危机情况下为刺激美国经济采取的策略。美联储通过向全球增发美元,利用美元是全球第一结算货币的优势,要全球分摊美国的债务。美国为执行该政策,在全球增加发行了美元纸币,引发中国金融市场受到连带影响,产生全面通膨。目前该政策已执行了二轮,即第一轮(QE1)2009年3月的1.7万亿美元,和第二轮(QE2)2011年6月底以前完成发行的6,000亿美元。

贸易顺差对中国货币流通影响不大

首先,贸易顺差带来的2.8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十多年来外贸发展积累的结果。中国央行对这2.85万亿美元发行的近20万亿人民币,是在十多年中逐步完成的,对应到每年产生的影响平均是2万亿人民币左右;而中国在2010年一年GDP总量已达到近40万亿人民币,对比之下可以看到,2010年外汇储备增发的人民币,对整个中国货币流通量的影响并不大。

中国外汇管制可规避量化宽松政策的冲击

其次,美国的量化货币宽松政策,面对的是全球国家;且QE2发行的美元是6,000亿,进入到中国流通领域的美元已经被稀释了很多。此外,中国政府执行的是外汇管制政策,即美元和人民币之间不存在自由兑换。因此,美联储增发了美元引起的美元贬值,中国政府可以通过自定义汇率的方式来规避美元贬值给中国流通市场带来的通膨影响。也就是说,相比中国2010的GDP总量,QE2对中国流通领域带来的通膨影响也并非决定性的。

因此,贸易顺差和货币宽松政策,都不是引发中国2010下半年至今全面通膨的主要原因,它们对中国流通市场产生的影响,还不及中国政府从2008到2010年底增发用于扩大内需的4万亿人民币。

中国通货膨胀的根源在政府

中国目前的通膨导致各方面物价同时飞涨,其实是中国政府主导的。在中国,食品、生活用品、住房等价格,都是中国政府主导制定的,如棉花和粮食产品,一直是由中国政府按照其公布的价格进行收购。以棉花为例,截至2010年12月,中国官方公布的最高收购价格是7.85元/斤;而美国农业部(USDA)1月28日公布的价格是1.97美元/磅,折算后大约是14.77元/斤(一磅合0.45359237公斤),几乎是中国棉花收购价格的一倍。也就是说,棉农没赚到甚么钱。

而与此相反的是,2010年老百姓从市场上购买到的棉花产品(如棉衣棉裤)和粮食产品(如米、油、面粉等)价格却一路飙升。中国政府用统一的低价从中国棉农手里购买原材料棉花,但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棉花产品(如棉衣棉裤)价格却并没有降低;也就是说,棉花原材料价格和棉花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不是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而是由中国政府主导制定的;而最大的收益者既不是棉农,也不是购买棉花产品的中国民众。

这个问题对非农产品来说更为突出: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全球产品大部分都来自中国制造,因为中国政府为了提高GDP增长而使用低价产品策略抢占海外市场;然而这些输送到全球的大部分产品,中国民众在国内却基本买不到,或者要用更高的价格去买同等产品。

相同的例子还出现在蔬菜、食品、房地产等其他方面。例如在2008年应对通膨压力时,中国政府用政策强行要求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中层企业分摊损失,典型的例子就是原材料涨价的同时,政府强行要求餐饮行业(如兰州拉面馆)一律不准涨价,牺牲中层企业的利润来抵消通膨压力。

上述例子说明,在中国,市场商品的价格不是由市场实际供需关系决定的,而是由中国政府根据其需求统一制定的。中国政府可以在任何时候根据需要进行商品定价,对经济进行干预,包括主导物价上涨或降低。

中国民众为国有银行坏帐买单

中国政府要在2010年主导物价上涨的最根本原因,是为了降低国家银行的债务,避免银行破产,从而通过制造通膨抬高物价,把银行债务分摊给中国民众,由此产生了去年至今年全方位的通膨。中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导致地方政府通过银行进行贷款和卖地,从中获取土地转让金,从而推动了房地产的泡沫和国有银行的坏帐剧增。据新浪网3月7日报导,中国地方政府的负债惊人,截至2010年底已超过10万亿人民币,而境外媒体报导中国地方政府2010年实际负债已经超过15万亿人民币,这意味着中国国有银行给地方政府的贷款和融资将成为永久坏帐。

中国政府欠中国银行的钱,但中国银行又属于中国政府,因此中国政府通过制造通货膨胀抬高物价,让人民币贬值,用变相的方式以降低银行的债务风险,最终把债务转嫁到中国国民身上。这一点类似于美国政府执行的量化货币宽松政策,所不同的是美国政府是通过对全球发行美元使美元贬值来降低美国对外的债务,而中国政府是通过抬高物价和增发人民币来使人民币在中国国内贬值,以降低中国政府对中国国有银行的债务。

简而言之,中国目前的通膨导致各方面物价全面上涨,事实上是中国政府向中国民众征收的一项「新税」──就像中国政府不出售土地但征收购房者房地产税一样,目的是让中国民众分摊中国政府的债务。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放下自我 終能成就自我的大長今
韓劇《大長今》轟動一時,故事傳達了勇氣與堅持,是其能收視長紅、震撼人心的關鍵。 人生的所謂「前途」不在獲得財富尊榮,而是不放棄真理。…
從實體到網路 虛實整合把餅做大
「我參與很多協會。參加連鎖業的聚會時,我年齡大概是最輕的,因為那邊大多是六、七十歲的人;但當我參加電商活動時,我年齡是最大的,所有人都是三…
大陸「名媛」宋祖英兩會炫富
今年中共兩會期間,屬文藝界政協委員的歌手宋祖英穿著打扮成為花絮焦點。宋祖英穿華麗皮草、坐豪華轎車,一路奢華引來網友非議。 兩會宛如「…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談:金融海嘯下的台灣經濟
總統府右側,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大樓在冬日的暖洋照射下,光彩熠熠。如同它的辦公大樓位置緊緊座落在總統府一側般,…
名人趣味雋語—政治篇
1980年代中期,被《華爾街日報》評為或許是全美最有權力的新聞工作者George F. Will講過一則小故事:…
紐約印度菜碟中的中餐
身在異國,純正的西餐往往令人難以適應,純正的中餐似乎又少些客處他鄉的情趣。在紐約Lexington大道上,一家名為「Chinese…
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迅速凋零
中國國家統計局8月底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份,中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為3兆4,977億元(人民幣,下同),…
義美總經理高志明 傳授防塑小撇步
塑化劑風暴橫掃台灣。大家突然發現,塑化劑無所不在! 塑化劑被蓄意添加在起雲劑裡,引發民眾對日常生活中塑化劑的關注。不只在飲料裡,食品、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