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臉譜

金针山下的儿童乐园

金针山下的儿童乐园
校门口巨石上的图案,说明学校由新兴小区和北里小区共同合作打造。
乌头翁
第11期
蓝慧中
郑汉文校长全方位打造台东新兴国小,建立绿色生态校园;
十年来,校园从干燥缺水变成绿色校园示范学校,
学生从质朴害羞到开朗自信有礼,
小区家长也从保守现状到成立「布工坊」、「木工坊」……

   

钟声一响,孩子们快跑出教室,立刻在草地上玩了起来,一群围在生态池畔的小朋友,看到我这外来客,没有害羞或疑惧,还主动告诉我,他们在找垃圾鱼。

这是台东县新兴国小的下课景象,跑跳玩乐,小朋友充分享受着下课时光。全校只有96位学生,90﹪是排湾族;这样一所依山面海典型的山地小学,十年来,校园从干燥缺水变成绿色校园示范学校,学生从质朴害羞到开朗自信有礼,小区家长也从保守现状到成立「布工坊」、「木工坊」,从自觉力有未逮到尊严有用。这个改变背后的推手,正是在这儿服务长达十一年的郑汉文校长。 

校园自成生态系统,原住民找到生命价值

1994年,担任兰屿朗岛国小校长的郑汉文,同时接下台东市东海国小筹备校长的重担。三年后,没有围墙、建筑融合小区景观特色的东海国小正式成立招生,吸引了大批家长郑汉文此时却反向而行,自愿请调到山地乡的新兴国小。

新兴国小位处山边,多数家长靠打零工或务农为生,单亲、隔代教养现象普遍。经济的压力,让孩子看不到未来,不容易肯定自己。学校周围的山坡地多是释迦园,河水断流,校区水源不足,树木干枯。

想要在这块土地上创造绿洲,郑汉文从改变生态环境着手。他将小区排放的水源引入,环绕校区形成生态河,校内洗手台、厕所、厨房的污水引到树旁,成为灌溉水源,垃圾回收利用,让校园自成一个内循环的生态系统;又充分利用自然能源,设置风力与太阳能发电系统,替学校节省了三分之一的电力,真正落实了利用再生能源的永续绿色校园。

「生态改变,心态也要改变」,为了让学生认同自己,学校请长老带学生到部落遗址寻根,校门口的「生命步道」到「文化墙」,由家长与孩子一起呈现排湾族的文化和生命故事。郑汉文更设法为家长创造工作机会,原爱布工坊、木工坊,到最近成立的食工坊,原住民爸爸妈妈在这里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方向。

永续校园吸引游客参访,郑汉文则乐于分享。「学习不只限于教室,它应该是全方位的,学生和陌生人的良好互动也是学习。」开放的环境、善良有礼的态度,新兴国小搭起了小区部落和外界沟通的桥梁,也让学生和家长越来越看到希望。 

提供舞台,涵养学生多元能力

「我喜欢乡下的纯朴实在,不需要太多的包装、掩饰或隐藏,每个人都有机会受到肯定,也能诚实面对自己的不足再去努力。」态度亲和的郑汉文,谈起教育却极为严肃,他认为学校要能照顾到每个孩子,乡下的小校小班不强调菁英或包装,更能兼顾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现能力的机会。

回忆就读康乐国小时,有一次演话剧,他演一个理发师,拿着大剪刀,要剪同学头发,虽是一个闹剧,可是到现在都还深印脑海。「这种记忆比在课堂上记得的知识影响更深远,所以学校一定要能提供舞台去开展学生的能力,并不是为了得奖,而是在过程中涵养学生多元的能力,包括人际关系。」

一步一脚印,新兴国小毕业进入国、高中的学生,打破了一般人对山地偏远孩子学习能力较差的刻板印象,回母校时,总会开心地分享:「校长、校长,同学说我怎么那么厉害,美术、音乐、母语、数学,甚么都会。」这种学习能力的完整,郑汉文认为学校有责任提供环境和机会。

「音乐本身就是数学,是数学另一种美感的呈现,比如计算音符、数节拍等,美术也是一样,透过这些可以让孩子把基本学科学得更顺。」郑汉文鼓励老师反向思考,用艺能科去引导国语数学的有趣,而在川堂、地上和墙上,处处看得到学生的排湾族图像雕塑与绘画创作。

校园的各种工程,也都让学生实际参与,搬石头、种树、挖沟渠,爬上屋顶观察太阳能板,郑汉文用「工程变课程」的想法来教育孩子,让学习与生活结合。学生会用校区植物染衣服,会自己动手包水饺,还会侃侃而谈向访客介绍校园,学习环境中处处有学生投注的感情,学生也从实际参与中学到生活的智慧。

「孩子将来如何发展我们不知道,因为牵涉到命运等等不确定因素,但至少在成长的过程中,要让他学到他该学的,也要让他有机会展现能力。」天生我才必有用,在新兴国小不是口号、不是鼓励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漂流木叮咛,戒烟、戒酒、戒掉坏习惯

一切都从学生出发,当发现问题时,郑汉文会毫不犹豫在会议公开提出。「事实上我和老师们已建立了沟通模式,老师不会看校长脸色办事,他们很清楚我们坚持的是甚么,会自我要求,并对自己负责。」

新兴国小的教师除非退休,很少调动,校长力求人与事的平衡,让老师能安心工作。「人与事要合在一起看,但不能先强调包容,如任由学生发展,认为是山地孩子的宿命,而老师并未尽人事,这是不负责。」但如果要求太多,让老师累到生病了,校长就会检讨反省。

不用老师耳提面命,校园中用漂流木搭成的「戒」字,就在时时提醒戒烟、戒酒、戒掉坏习惯。漫步在校园,每个角落也都有环境传递的讯息:清早校园铺陈的落叶、黄昏摇曳生姿的树影,五色鸟咕噜咕噜的求偶声、黑冠麻鹭在筑巢,生命步道上的排湾族神话传说……小朋友还会热心地告诉你:校羊生了黑妞,小水沟里有蝌蚪。

美好良善的环境,人也会真诚自在地回应,让孩子在温馨自在的环境中去感知、去探索,并跟环境对话,校长说所有的教育自然融合在其中。 

芒果树下当班长,埋下爱树的种子

打造绿色校园,郑汉文对树的浓厚感情要回溯到小学时的一棵芒果树:「每天升旗后,全班在芒果树下集合,我当班长,要去捡芒果、发芒果。」后来深入民族植物学方面的研究,用感情去谈树,就是来自于这棵树下的温馨记忆。

在原住民神话中,茄苳树像妈妈一样会怀孕,砍它会流血,所以砍茄苳树就像杀人,是不被许可的。而茄苳树也像母亲,提供果实嫩叶给动物吃,保护山坡土地和水源,大雨来时稳固沟岸。现代人常常将文化禁忌视为迷信,郑汉文说那是人思考太简单,只看片段,只谈砍树不会怎样,而忽略了在时空长河中,这棵树和部落的相互意义。所以他带学生种树,更教学生爱树,和树做朋友。 

亲师间真诚互动,校园散发活力光彩

有着一双浓眉的郑汉文,做事像科学家,也充满赤子之心,走在校园中他能立刻叫出每个孩子的名字,会随时加入学生的活动,低年级小朋友更是会主动张开双臂要校长抱抱,亲师间自然真诚的互动,随时上演。

学校受到各方肯定,郑汉文十分低调:「其实真正能帮助自己的还是自己,我们只是在做一种媒合或协力的过程。」「挫折一定有,但我不会放弃,因为我自己不太会放弃自己,就是尽自己力量、尽所有方式去做,虽然不知道会遇到甚么事,但至少会欣慰自己曾努力走过。」

走过近三十年的教育生涯,无论在哪里,郑汉文从不刻意去划分族群差异。「我不会去强调我和你的不同,而是看到人人共有的真诚,这是人性中最美的,需要珍惜;它让人容易沟通、相互理解。」他用真诚去尊重和关怀每个孩子,也顺着他们的需要去关心协助他们的家庭,让学校、家庭、小区形成良性循环。

事事真心、处处用心,新兴国小就像一个绿色有机体,各种生命在其间流动,散发活力与光彩,东台湾的阳光,在这里照出了温暖和希望。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跟著偶像劇去旅行 來山中威尼斯住一晚
雙溪堪稱山中威尼斯,是多條河流上游匯流之地。一個被遺忘的鄉鎮、一座寧靜的山城──新北市雙溪區,卻擁有一處偶像劇最愛的「山中威尼斯」,《…
人民幣國際化 在華外企被「套牢」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1月26日發布了一則有關「外匯管理」改革的通知。該通知最引人注意的內容是「在中國的企業將利潤匯出境外前,…
駱家輝入主美國商務部探祕
前美國華盛頓州華裔州長駱家輝(Gary Faye Locke)5月1日正式宣誓就任商務部長,…
香港資深媒體人程翔: 過去20年來香港產生甚麼變化?
我不敢說這是總結,但我想就我的理解來談談「過去20年來香港產生甚麼變化」。我先講我的心情,剛剛看了《北征》這部電影,第一個感覺就是非常沉重…
太平盛世的面紗被撕裂後
一旦太平盛世的面紗被撕裂後,背後的真相往往顯得如此不堪。這是中國,一個極度強調「和諧」,卻又極端「不協調」的地方。碎裂的中國…
母與女 圓和缺
一歲的女兒在我懷裏喝奶,兩隻澄亮的眼睛和我的對望,看得很深很深。那是產後六小時第一次餵母奶起,我們之間時時相互尋找、相互確定的凝望。…
未來中國論壇:成立中國過渡政府
  就在2007年歲末,即將進入2008北京奧運年的前夕,一個由海外中國人組成的《未來中國論壇》,在12月5日宣示了「…
躍過歷史的林安泰古厝
陽光普照、風清氣爽的早晨,來到了台北市濱江街附近的林安泰古厝。林安泰古厝原始的大厝正身完工於清乾隆末年,左右護龍等完工於道光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