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义美至少斥资六千万元的食品安全研究室,首先得把鞋子用无尘套包好,才能再进入各实验室的管制门内。
走进第一间全白墙面的实验室,除了几位身穿白袍的检测人员和近百瓶的检测样品之外,最醒目的还是各式化学物质检验仪器。正对着门口的就是最近最红的、能检验出塑化剂的「液相层析串连质谱仪」(LC/MS/MS)。
实验室只是为了最后把关
戴副眼镜、温和斯文的食品安全研究室主任廖怡祯博士,指着像两台大打印机的「液相层析串连质谱仪」笑道:「每年光是维修它,就大概要一百万元。最近几个月使用频率最多了!」
由塑毒风暴谈起食品安全检验,廖怡祯滔滔不绝:「其实实验室是属于最后把关的阶段。化学物质真的非常多,你根本不可能知道有人会加甚么东西。很多人常常以为,东西给你,你就能帮我检测出来有没有问题。其实是不可能的。检测一定要有个目标,你知道你要检测甚么才分析得出来。」
原来一般人认为,食品安全检验能自动验出所有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是要先有检验目标才验得出来!
「所以从一个食品业者的角度来讲,管理买进来的原料就是最重要的。」廖怡祯说:「义美一直没出甚么问题,并不是我们有多神,而是公司本来就很注重食品安全,对原料的质量很要求,而且能不用添加物就不用。」
义美食品安全研究室有三大功能
那么,义美的食品安全研究室主要负责甚么工作呢?廖怡祯表示,食品安全研究室能检验出来的毒性物质很全面,包括三聚氰胺、黄曲毒素、抗生素、塑化剂、漂白剂、重金属、防腐剂等一百五十多种化学物质。而研究室本身主要有三项功能:
一、针对购入原料的食品安全检验。这是最重要的功能。「新产品研发出来之后,产品研发部门就会针对产品所需要的原料进行安全性评估,去分析整个产品的制程,或是原物料进料过程中会有甚么危险。例如猪肉就可能要小心寄生虫、腐败、动物用药残留等问题。这样分析过一次就知道原物料、包装材料进来之后该做甚么检验,就可以对原料做出完善的把关。」
二、针对产品的食品安全检验。义美各工厂都有负责产品质量控管的人员,会依据各厂出产的不同产品来决定不同的食品检测项目。各工厂会对产品做抽样,送到研究室进行较复杂的检验工作。
三、搜寻并研究全世界各个食品安全相关议题,把新发现的毒性物质加入,成为新的检测项目。对这一点,廖怡祯解释:「最明显的就是2008年爆发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我们在2007年就已经发现国外有相关报导,所以义美全部的产品早就经过筛选,在2008年时候当然就没有甚么问题。」
另外,2006年时,义美就已针对塑化剂进行检测。「当时高志明总经理带我们一起去拜访发表相关研究的阳明大学陈美莲教授,听她说明要怎么分析、检验塑化剂。之后我们就针对产品的包装材料和食品制作现场用的手套做分析,避免不能用的材料和工具。」
「但是,不可能知道有人会把塑化剂加进原料里,所以这部分就是要靠平常对原料的把关。」廖怡祯严肃地说。
期待消费者改变消费习惯
对于震撼台湾的塑化剂事件,廖怡祯表示:「消费者喜欢便宜,卖厂或是通路也就要便宜,所以成本变成关键。很多厂商在成本考虑下,被迫用便宜的原料。我们公司在这部分多了一分坚持。义美强调的就是料好实在,该用甚么东西就要用。老董事长一直跟我们讲『食品是老实人的生意』,该加甚么东西就要加甚么,不该加甚么东西就不要加。」
经过塑化剂风波之后,台湾食品业的生态是否会有所不同?一位义美资深营销主管表示,台湾的消费者的消费趋势已经改变,一般人对食品卫生、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价格将不再是唯一的考虑。
而消费趋势的改变,是否会带动业者更加注重食品安全的把关?还有待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