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7月9日公布,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去年同期上涨6.4%,创近三年来新高。这表明中国大陆的通货膨胀问题日趋严重,尤其猪肉等食品类商品价格的全面上涨,导致中国民众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日常生活已经受到影响。
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6月下旬在受监控的29个规格品中,有20种规格品价格较6月中旬上涨,占69%;较6月中旬增加10个百分点。其中引人关注的是猪肉价格在10天之内的涨幅超过5%。食品类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成为推动6月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然而就在统计局公布数据之前,中国总理温家宝6月23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署名文章称:「中国已经将限制物价上涨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并且已经奏效。」他同时强调,政府对价格上涨在今年内能得到有力控制充满信心。
统计局7月9日公布的数据,无疑否定了温家宝关于宏观经济调控能控制中国物价上涨并已经奏效的观点。
无独有偶,中国政府近期公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出现了类似的不一致。6月1日中国央行在《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宣布:地方政府债务总额约14.4万亿元,风险很大。这一结果让全世界都开始为位居世界次富的中国担心,纷纷开始预测中国的经济危机。央行很快又在7月11日发布消息,宣布该报告有关债务总额接近15万亿元的推测错误,债务总体风险完全可以控制。
宏调效果受质疑债台高筑
关于通膨和地方债务这两个事关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中国政府说法前后不一致,使得外界普遍担心中国政府目前采用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到底能否维系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外界担心的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目前正在采用政府干预的方式来挽救经济危机的国家,如冰岛、西班牙以及美国,基本上都没成功。原因都一样:政府干预经济将给政府带来巨大的债务风险。以美国欧巴马政府为例,政府为了挽救经济,替亏损的银行和投资公司承担了债务,并制定了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然而这些经济政策在短期内不能马上奏效,会引发民众的强烈不满,因为民众不愿意美国政府花纳税人的钱,去挽救因市场经济运作而破产的银行和投资公司。民众的这种不满情绪反过来又增加了经济政策实施的难度,使得美国政府目前陷入债务泥潭,短期内难以自拔。
中国政府采用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干预经济,最终能否解决通膨和债务危机呢?
中国政府目前的通货膨胀和债务危机,不是市场经济产生的,而是由中国政府实施的经济政策导致的,是政府一直干预经济的结果;和美国、冰岛等国不同。目前的物价全面飞涨,直接原因是由于中国政府超量印发了货币。中国政府为了保证GDP持续高速发展,采用投资型经济政策,使得政府的负债急遽攀升。有分析指出:中国地方政府直接贷款预计在2013年达20万亿元,央企和地方政府融资贷款也将达20万亿人民币,银行坏帐也有10万亿人民币,财政赤字同样逼近10万亿人民币,危机救助计划则达10万亿人民币,总共将近70万亿人民币的债务。另外还包括大量的隐性债务,如社会保障性的资金拖欠、地方政府的巨大工程款的拖欠、国有的和半国有的商业银行的坏帐等等,都构成了政府的隐性债务。
藉通膨稀释国债嫁祸百姓
面对如此庞大的债务,如何解困是中国政府的当务之急。从目前看,中国政府面对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就是超量印发人民币,通过使人民币贬值的方式稀释政府的债务。从2008年底的4万亿投资、银行公布地方政府的银行债务14.4万亿人民币,以及中国政府目前持有3.04万亿美元所印发的对冲人民币22.5万亿人民币,仅此三项,中国政府在最近二年超量印发的人民币就超过40.9万亿人民币。
经济规律告诉我们,当货币供给大于实际需要时,就会引发货币贬值,商品物价上涨。即政府在负债的情况下先超量印发货币来引起通货膨胀,人为地使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从而使政府现有的银行债务因货币贬值而得到「稀释」,变相地削减债务,把债务转移给流通领域中的民众。
打个简单的比方:中国政府欠了银行10万元,10万元在借款时可以买一栋房子,这时政府引发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原来的房子在通膨后变成了15万元一栋,而中国政府还款只需还原来的10万;而银行拿到这10万和原来借出的10万价值已经不相等了,因为货币发生了贬值,贬值带来5万元损失,就成了银行自己的损失。这样一来中国政府的债务无形中就被稀释了。而银行又属于中国政府,中国政府会用中国民众的纳税对银行进行持续投入,因此,中国银行不会因为损失而破产。
而通膨过程所引发的整个国家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使得中国民众手中同样100元货币可以买到的商品比原来少,生活压力开始增加。而那5万元的损失其实最后是由民众承担。总而言之,就是中国政府把自己的债务,先印发钞票引起通膨导致货币贬值,再通过政府持有的银行,变相地转嫁给中国民众。普通民众的感受就是生活成本和负担越来越大,手中的钱越来越不值钱。
那么中国政府为何要持续推行这种经济政策呢?究其深层原因,是因为中国目前财富和资源集中掌握在少数利益团体手中。据2006年世界银行报告指出:中国0.4%的人口掌握70%的财富;中国的财富集中度世界第一,是世界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这些利益团体也是中国现行政策的制定者,他们一方面希望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以此获取中国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大部分社会财富;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通膨和负债,平摊到中国民众个人头上。
当这两方面发生冲突时,利益团体又会在中间进行折中和平衡,目的是使得这种发展模式持续下去,以获取更大的利益。这也是中国通膨问题始终不能解决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