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来我国出生率逐年下降,少子化问题严重,但政府一直拿不出有效的对策,近年来甚至连百万征求一句口号这种方法都弄过而没有甚么效果。所以政府只好继续采取一些表示政府有在工作的动作。
马英九总统6月23日拍板定案,要每年以32亿以上的经费补助幼儿托育,期望能提高生育率。但这似乎又是一个表示有做事而非真正有效果的动作。金钱补助生育是否有显著效果仍有争议。而依这项政策,一般家庭多生一个小孩,到小孩5岁一共可得到约5到12万元的补助。
相对于育儿的庞大成本,这小金额的补贴能产生的作用恐怕很小,所得稍高的人更不会在意这一点点补贴。在我国政府赤字和负债甚高的情况下,政府这一大笔钱是否花在刀口上,而不会被认为只是讨好部分人民的政策买票,应值得仔细讨论。
补贴不精准、不公平
由于高所得者一定不会因为一点点金钱补贴就多生小孩,因此为了避免对所得较高的人做不必要的补贴,这项政策正确地采取了排富的精神。不过方案中以所得税率超过12%作为排富的标准,可能太不精准。由于综合所得税包含相当多复杂的规定和算法,以致低税率并不等于低所得,也不等于不富有。因此以综所税率做为补助标准将产生很多不公平的情况,也将产生很多不必要的补贴而浪费财政资源。
所得税率不能代表所得高低的首要原因是,有很多所得都不必计入综合所得中纳税。包括证券和土地交易等资本利得、货币市场各种金融工具的利息,以及彩券奖金等等特定所得,都不课税或分离课税,所以申报综合所得较低的家户并不一定真的所得较低。而计算税率时的各种免税和扣除额的规定,也使申报总所得相同的家户不一定负担相同的税率。例如双薪家庭因为配偶薪资可分开另计税率,因此即使其总所得高于单薪家庭甚多,税率却仍很可能较低。扶养人数、所得来源,可扣抵支出和捐赠的不同,都会导致不同的家庭即使所得相同,负担的税率也不同。
何况人民还有很多避税的方法,而使高所得者只负担低税率。曾有研究指出,2003年年收入800万元以上的家户有400户或4.68%分毫未纳综所税。年收入达100万以上的家户更有6,737户不必纳综所税。而这里的所得还不包括未计入综所税的资本利得和利息等富人常有的所得。可见依综所税率来分辨贫富的不当和不公。
2008年底政府有个照顾近贫方案,依综合所得税资料退税给低所得者,结果因为上述问题,而且实际所得和一年前的报税所得也已有甚大变化,因此整个政策出现很多争议及不公平,也未能发挥照顾弱者之作用。有些高所得竟得到补助,有些原先所得较高但后来已失业的人却得不到补助。整个政策的浪费和无效率,连政府现在都不太敢再拿出来当政绩。但现在政府急躁推出托育补助,似乎又忘了过去的争议和政策错误的教训。
用所得税率做标准,也完全忽略了有些低所得的人拥有高财富,以及有些家庭因疾病等因素而有庞大负担等问题。政府这次方案中2至5岁幼儿每名可有2.5万综合所得特别扣除额的政策,也使所得较低者反而因税率较低或免税而得不到优惠,因此也不公平。而幼儿给机构照顾每月补助3,000元,给保母照顾补助1,500元,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则没有现金补助的做法,也可能独厚营利性的托育机构而忽视亲情的重要性。
龙年前实施 时机不当
此外政策的时机也值得检讨。因为明年是龙年的关系,今年前5个月的结婚对数已比去年增加6.51%,预计明年出生人数将和过去每次龙年时一样会比平常增加甚多。政府现在推出新的政策若奏效,明年的出生人数将增加更多。政务委员薛承泰说政府将采取对策,让新生婴儿今、明两年各增加20万人。相对于去年仅17万新生儿,今、明两年新生儿若如政府所愿暴增20万人,则包括妇产科在内的相关产业恐难对暴增的人数提供适当的服务,这批幼儿将来升学时也将遭遇极大的压力。这个让新生儿暴增的目标实在太草率。因此政府若相信托育补助政策有效,则应晚一、两年再实施,以免和龙年效应重迭而扩大新生儿暴增暴减的问题。
政府急着在选举前推出这样不恰当的政策,看来很像是要做政策买票。政府是否以买票作为目的,也许只有决策者心理明白。但政府对外必然义正辞严地说这政策是为了国家、为了提高生育率。一般人只能由客观的角度来猜测政策的真正目的是甚么。我们可以观测的角度至少可包括目标是否必要、这政策对目标是否有效,政策手段是否只针对必要的范围,政策的成本和效益是否恰当,以及政策的时机是否恰当等问题。能带给这些问题较多肯定答案的目标,就比较可能是决策者真正的目标。
政策真是为了鼓励生育?
先就目标的必要性来看,国家确须提高生育率,而任何执政党也确都有政策买票的动机,所以两个目标都可能是真的。就有效性来讲,领到这些补助的人因而更想多生小孩的比例恐怕低于更想投票给执政的党的比例。养育一个小孩的总成本在几百万元以上,而且要花很多心思和时间,因此这十万左右的补贴很难吸引人多生小孩。但投票本身几乎没有甚么时间和金钱的成本,社会上实际存在的买票行为每票常在千元以下,政府甚至规定送超过30元的东西就算买票。所以政府给十万元补贴的买票效果似乎远大于鼓励生育的效果。
再由政策是否只在必要范围来看,这次补贴政策有很多钱是要发给已出生之小孩,而这些人的父母当然更不可能因为补贴而再多生。换言之,若以鼓励生育为目的,这政策显然补贴了太多不必鼓励的人。而就买票的目的而言,买票的范围当然愈大愈好。有些人虽然不会被政策买票影响,但技术上并不能将他们区分出来,而政治上不可能说只给可能支持执政党的人补贴,所以若以买票为目的,补贴的范围会较广而超出必要的范围。这项政策也恰好如此。不过政府增加荣民补贴或军公教薪资之政策,只针对较可能支持执政党之族群或职业,因此其买票的动机比托育补贴政策也更为明显。
在成本效益方面,为了真正目的的政策要评估各项方法,而采取成本较低却达到同样或更佳目标的方法。若政策是为买票,则所选的方法必须以在政治上说得过去的理由做借口,而要花的钱则最好多到能买动人心,而不是愈节省愈好,所以不必精挑细选对公开之目标有最高效率的做法,而要挑钱发得较多,且给更多人的做法。这次补助托育的政策并未把钱花在刀口上,也未研究成本较低或效益高的替代办法,所以也较像是政策买票。
最后就时机来看,我国生育率下降是大家早就知道的问题,原则上是愈早解决愈好,马政府却上台三年等要选举时才做。而偏偏如前所述,今年结婚率已上升,明年龙年又常是出生率较高的年份,今年开始采取这项政策将使明年出生率忽然提高太多。所以从生育率的目标来看今年并非恰当时机。而从政策买票的目标来看,现在正是时候。由这么多角度来看,补助托育的政策都较像政策买票而不是为了提高生育率,也难怪要被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