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带来兴衰的痕迹,也带来蜕变的契机。这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农场,他们不断思索的是,如何从大自然的角度思维人类的需要。
老茶厂新风貌
南投县鱼池乡的日月老茶厂,建于民国四十八年,原是台湾农林公司鱼池茶场,盛时曾有二、三百人彻夜制茶外销;时光荏苒,风光不再后仅剩五位同事多年来守候着老旧的厂房,几能隐身山中,与世无争。
直至2004年茶厂开始改建,转型成为观光与教学兼具的农业空间,这已是近年来农业发展的趋势。然而,让我深有感触的是,茶厂茶园的开放空间里,处处传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祈愿,与「取之大地,还之大地」的积极渴望。
进入茶厂的道路会先经过挨着缓坡生长的茶树,蓝天下渐次深浅的茶树,辽远了茶厂的视野。因地理及气候与印度阿萨姆省近似,多植阿萨姆红茶与红玉红茶。红玉红茶改良自阿萨姆与台湾野生茶,色泽晶玉、香气独特,风味清新直能温润地融化味觉。
与自然合作非征服
茶厂是以桧木造成的二层楼日式建筑,风格简单朴实,蓝色的窗棂将透明的落地玻璃窗勾勒出夏日气息,大量的自然采光让旧式的制茶机器闪耀着岁月的陈迹,连空气里的点点尘埃,闻来都彷佛有种剔透的滋味。
日治至今的陈设大抵相仿,一楼的萎凋室、输送带、揉捻室、解块机今日仍不断运作,记录着鱼池乡红茶的兴衰;老旧的木制拉门和纯白色的吊扇运转着沉稳的声响,像是老茶厂生生不息的稳健步伐,踏出的每一步,都为倾听土地的声音、感受大地的脉搏。日月老茶厂实施有机农耕,不用农药、除草剂和化学肥料是永远的坚持,自行制造堆肥,与自然合作非征服。
农家正将干燥后的茶叶鉴定质量,分级入袋;阳光温暖地明亮了空间,几个人的作业里堆满笑语,工厂机械化的冰冷,完全被人性对万物的感谢与热情取代。这股温暖的力量正来自于尊重后土地的复苏。
对农民而言,节气月令与生活紧密相系。保有旧厂风貌的走廊上挂着的黑板,简单记录农务状况,标明每日的天气与节气,在与大自然合作后,就会迎来天地最丰硕无私的赠予;一旁摆置着采茶的竹篓,与写上「核电byebye」的可爱标语,展现了农家的自然朴实,并有意识地从机械化转身回归。
无压力的开放空间
走上窄仄的楼梯,二楼铺满原木地板,和式风格的餐厅宽敞明亮,挑高的屋梁与满室的阳光增添幽静雅致的气息,企图打造没有压力的开放空间。事先可预订二楼供应当季且自行种植的蔬食餐饮与品茶体验,也能团体预约专人解说并观看农场纪录片,深入了解制茶始末。
二楼的空间摆置着木条长椅,点缀盆栽与花束,设计简单而舒适。墙上挂满的照片,是曾在法国当志工、现在在茶厂工作的女孩Yoyo的志工经历。在土地里工作与生活的一张张照片和文字很撼动,也与日月老茶厂的中心主旨相仿──其实我们都有很多更积极的选择。
二楼另一侧的萎凋槽区,保留最原始的茶厂面貌,彷佛可以想象早期制茶工人在萎凋槽铺茶叶、整理茶叶的情景。
木门上贴满的便利贴,是参观者与茶厂分享茶香的喜悦;见者如我,也将这些感动相继传递。每一个角落都不遗漏,除了细心布置成质感满分的观光空间,更重要的是贴己的人文关怀与亲力实践,让我感触甚多。
值得一提的是由仓库改装成的厕所,坚持因为尊重必须脱鞋进入,尽量保持最原始的自然样貌。来到这里,每一处都有不同视野,却可以在宁静舒服的环境里,呼吸最清新的空气与香气四溢的茶香。
日月老茶厂与茶园有满室芳馨,因为和谐开阔的氛围,正感染着每一个到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