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你所不知道的台湾新闻与广告

你所不知道的台湾新闻与广告
台湾报纸刊登新闻和广告有「中国后台老板」?李唐峰摄影
第94期
李佳鸿

2010年五都市长选举,有一批中国大陆记者到台湾,包车跟着候选人参观竞选实况。当到新北市长参选人朱立伦的竞选场地时,刚好总统马英九在台上辅选。当时马总统所在位置和媒体之间的距离不到三公尺,且没有警卫间隔。这批中国记者也近距离看到马英九。刚采访完,一名记者就在车上抱头痛哭……

当时负责包车行程的前台湾新闻记者协会会长、现任新头壳媒体总制作庄丰嘉,看到后觉得很奇怪。经探询后才了解,原来在中国,记者根本不可能如此靠近国家领导人。如果胡锦涛下乡巡视,两个街道范围之内都会进行道路封锁,而且连网络、手机等通讯也会断讯。记者无法现场发新闻,只能在遥远的角落进行采访,而且只能统一报导官方说法。

此记者当场越说越激动,还表示,如果中共真的攻打台湾,他一定会为了下一代挺身而出,捍卫台湾的自由与民主。

结果,参访团回到中国,这位记者就被开除了。这位被台湾民主自由打动的中国媒体人,是原《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长平(原名张平)。

前中央广播电台董事长、现任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理事长林峰正,提到另一个例子。他回忆起在央广任内,中国有许多地方电台积极与央广接触,想要在台湾落地。但当林峰正提出要让台湾节目在大陆落地以为交换,同时要求互不修剪对方节目时,「他们就吓死了!」合作计划于是不了了之。

台湾与中国大陆,仅仅相隔一个海峡,但两地对新闻自由的认知显然大不同,政府对媒体的态度也大不相同。

值得进一步深究的是,中共对媒体的「控制范围」,真的只局限在中国大陆吗?

秘辛1

中国各省买新闻台湾新闻变广告

海峡对岸的台湾,众所周知是北京最优先的统战对象。

2008年11月,著名台商、旺旺集团创办人蔡衍明斥资204亿台币买下中时集团旗下的《中国时报》、《工商时报》、《时报周刊》、中天电视及中视等媒体。11月16日,蔡衍明特别利用假日召集中时一级主管,下达三道指令:一、全力拥护马英九总统;二、化解两岸人民误会;三、所有新闻皆无关统独。

由于蔡衍明「对岸政商背景」雄厚,从此,中时集团「红云罩顶」,失去媒体监督政府执政的功能。

「如此一来,中国政府对新闻与言论自由的管控不仅仅针对中国大陆,还要输出到海外。」台大新闻所教授张锦华痛心地说。

中时集团易主半年之后,从2009年开始,中国各省市出现采购团访台的热潮。包括全中国廿二省、四个直辖市、二个特别行政区都曾相继组团访台,累积至今已达上百团。

然而,为搭配这些省市光鲜亮丽的访台行程,达到宣传效果,各访台单位无不向台湾媒体「购买」新闻版面。「新闻变成广告,记者变成业务。」台大新闻所教授张锦华如此下了批注。

例如,配合湖南省省委副书记梅克保率领的考察团来台采购,《联合报》在2010年8月3日、8日刊登的湖南专题报导,包括〈鱼米之乡 猪粮天下第一〉、〈杂交水稻之父 成功增产20%〉、〈湖南杂交水稻中心 农业外交尖兵〉、〈湘台农业论坛将登场〉、〈锦绣潇湘湖南快乐行〉、〈八大精品旅游路线 遍览三湘四水明媚风光与名胜古迹〉等,都是以「新闻报导」形态呈现的置入性广告。

另外,陕西省代理省长赵永正来台时,《中国时报》分别在2010年9月13日以及17日刊登西安、陜西的专题报导,包括〈陕西 吃喝玩乐 旅游大省〉、〈鼓艺奇技惊人 饱尝特色美食〉、〈塞上风光迷人 流连温泉之乡〉、〈千年古迹 稀世珍宝 举世独有〉、〈科技实力超强 经贸『钱』力无穷」〉、〈打造绿色新西安 生态环保一级棒〉等,也都是典型的置入性营销。

为此,2010年11月,监察院吴丰山委员针对「中国政府以置入新闻的方式购买台湾新闻」,对陆委会提出纠正案。

吴丰山还指出,旺旺中时设在中国北京的公司,专门招揽中国政府的广告业务,再转包给国内其他媒体,价格常是行情价的两倍以上。他出示一份监察院掌握的中国大陆与台湾媒体的合约书,这份《中国时报》与《联合报》的契约就载明「付款方式,以汇款方式支付」,以证明中国官方透过中时,间接以金钱购买新闻的事实。

中共开始透过在台湾「买新闻」的方式影响台湾社会,台湾社会大众却毫无所悉!

秘辛2

台媒自我审查中国新闻报喜不报忧

张锦华更进一步指出,中国各省采购团买新闻,使台湾的新闻都「不新闻」了。「新闻应该是报导具有公共价值的事实,但是媒体除了采购团的主要行程之外,连广东省长去大湖采草莓、吃草莓、唱山歌等事情都详加报导,有违反新闻原则之虞。」

除了超乎常理的详尽正面报导外,一些台湾媒体还因为无法得罪中国政府这个大客户,而出现「排挤负面报导」的现象。「《中时》与《联合》没有任何采购团的负面、监督新闻。」而《自由时报》则报导,采购团到台湾之后,台湾输出中国的商品却十分有限。「原来这些采购团要求台湾下单、中国生产,是不是真的对台湾有利还非常保留。」张锦华十分无奈。

另外,张锦华指出有一份尚未发表的研究显示,《中时》、《联合》两大报对中国大陆负面、监督型的新闻报导,以二个月时间(60天)计算,加起来总共只出现了不到30则,平均一家报纸出现不到15则,四天才有1则。以天数计,一家报刊一天刊出不到1.25则。

台湾新闻出现「自我审查」的现象,看来确有其事。

秘辛3

不止新闻广告也被北京列管

除了买新闻之外,中央广播电台董事兼节目主持人杨宪宏在「当前中国人权的困境与突破」研讨会上语出惊人地表示,中共连台湾媒体的「广告」都要插手管!

时间是2010年ECFA要通过的前夕,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要登广告反对ECFA第十六条「终止条款」。他认为此条文容许北京片面宣布终止ECFA,可能将造成台湾经济严重受挫,中共也可据此以商逼政。

因为希望能完整呈现自己的意见,施明德决定舍记者会,转而在几大报刊登大幅广告说明立场。他与《联合》、《苹果》、《自由》、《经济》、《中时》等报接触,这些大报都没有问题,只有《中时》响应:「这个我们不能决定,我们要传真到北京去,看有没有意见。」

结果北京「有意见」。《中时》就和施明德说:「广告与本报的立场不合,所以不予刊登。」到了广告刊登的前晚,接近半夜,杨宪宏的电话响了,是《自由时报》的广告业务人员找他查证事实,该业务员转述《中国时报》的消息说「施明德已经把这个广告撤掉了」,问《自由时报》还要不要登。

杨宪宏闻言马上打电话把施明德吵醒,施明德当场说:「哪有这个事!明天就是要登。」

等到杨宪宏再跟《自由时报》联络,对方才又透露:「《中时》的人说可能登广告会收不到钱……」最后在杨宪宏再三保证之下,隔天广告如期刊出。

「有趣的是,隔天《中国时报》也登了这个广告。」杨宪宏促狭地说:「我们推测,大概他们觉得太难看了!他们也怕施明德开记者会把『北京老板指示』这个事情说出来。」

「广告耶!登个广告都要北京同意!」杨宪宏加重语气,大呼不可思议。

看来,台湾要保持「新闻自由」、「言论自由」,还得靠政府与民间力量多多监督!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在海天之間──澎湖行(下)
旅程中,問路,是家常便飯。 ▲馬公市鐵線里公共藝術造景。劉惠宜攝影 「阿婆,請問一下,聽說這裡是景點,請問是要看甚麼?」…
2011華人十大新聞 - 6. 《賽德克‧巴萊》再造國片奇蹟
台灣電影界2011年最轟動的盛事,就是《賽德克•巴萊》的上映。魏德聖導演把塵封80年之久的台灣日治時期重大史事「霧社事件」,…
自由世界的虎頭蛇尾
人類告別牛年,進入虎年,歷史又掀新頁。但回顧過去一年,自由世界在反恐、反專制、反貧窮這三大領域,都給人虎頭蛇尾的感覺。而進入新一年,…
民主黨歐巴馬勝出 美國或將有黑人總統
美國民主黨總統初選終於大勢底定。伊利諾州參議員歐巴馬,美東時間5月3日正式宣告取得民主黨總統提名資格。…
媽媽的身影 烹飪路上伴我行
烹飪是我一生最大的興趣,生活的一切。每天清晨,睜開雙眼,在下床的那一刻,腦中所想所思,都是今日烹煮的菜餚。…
守望相助隊員黃國訓 穿梭巷弄護衛家園
夏日晚上10點鐘,雖不若白天酷熱,走在街上還是有點悶。此時,夜色中點綴著萬家燈火,多數人悠閒地待在屋裡吹冷氣、看電視或做些消遣,…
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
「保密防諜,人人有責」、「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反共抗俄,解救大陸苦難同胞」等這些台灣戒嚴時期的標語,是90年代前數代人的記憶。…
肺腫瘤不見了
已半年不見的病人來診所看腰部扭傷,述說他跑一趟烏龍醫院的事給我聽:每天凌晨3點得起床,趕去果菜市場,批水果來賣;晚上9點就上床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