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芝山诊所整合小区医疗群 以小搏大

芝山诊所整合小区医疗群 以小搏大
芝山生活家外观。余仪呈提供
第96期
郑少凡

台北市靠近天母的士林区,在士东路旁的小巷子里,有一家店面招牌写着「芝山生活家」。路过第一眼看不太出来这里卖的商品是甚么,走进门,发现室内摆着「环状运动」的健身器材。

穿过前厅,走到后面的小会议室,一场小型会议正在进行,七、八个人与台上的讲者不时互动、交换意见。仔细聆听后,发现这里不是单纯的健身中心,「健保论人计酬」正在此进行前所未有的实验!

台上的讲者是小区医疗的专家、台大医院家医部刘文俊医师,他正在交流小区医疗的经验。台下聆听的是几位家庭医师,他们是参加这次健保局论人计酬试办计划中「小区医疗模式」的诊所医师。

刘文俊医师说道:「我们真的很佩服余医师,把资源往(小区)这边推,真的是对小区有热忱啊!」他口中的余医师,就是主导论人计酬「小区医疗模式」的「芝山诊所医疗群」的余仪呈。

原来,「芝山生活家」卖的是「健康」!

决心1

小医疗、大健康」的理念与坚持

综观参加健保局「论人计酬试办计划」的七个医疗单位,选择「小区医疗模式」的,只有台北市芝山诊所及以其为主的小区医疗群诊所,他们是唯一以诊所申请试办计划的医疗单位。

通常申请试办计划的医疗团队都是大医院,因为资源较丰富,也较能承担投入计划后的风险。对于芝山诊所医疗群申请健保论人计酬试办计划,健保局医管组组长蔡淑玲大感惊讶与佩服。

蔡淑玲解释,当初论人计酬试办后,她不看好有哪个诊所敢出来以小搏大,没想到当初提案的25家医疗机构中,竟有一家诊所提案,那就是芝山诊所,「我们当时也不认为有哪个诊所那么大胆,但是芝山诊所就跳进来了!」

不止如此,芝山诊所还是参加试办计划的医疗团队中,唯一在大都会区内的。

一般愿意参加试办计划的医疗团队,大部分都在较偏远的地区。因为偏远地区医院较少,民众能选择的医疗机构也较少,所以病人到非试办医院看病的机会也小,试办成功的机率较大。而大都会区内医院很多,彼此竞争激烈,要留住病人并不容易,所以在都会区试办论人计酬成功的机率相对较小。

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余仪呈「小医疗、大健康」的理念与坚持。他率领着六家诊所,挑战以诊所为单位走出健保论人计酬的道路。台大健康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所长郑守夏表示,如果芝山诊所成功的话,将会是一个很特别的案例!

余仪呈打算拿出甚么法宝落实理念?如何面对财务的风险?

决心2

两手策略:诊所做医疗、芝山生活家做健康

前年,余仪呈筹措资金将原来64坪的场地换上招牌,将诊所转建成「芝山生活家」;原本的诊所则迁移到18坪的新址,与64坪的健康促进场地合计,正好吻合余仪呈「小医疗、大健康」的比喻。

「芝山生活家」不谈医疗,是一个全然「实践生活健康」的场域。走进前厅,高大的健身教练带着一位穿着紧身运动衣的微胖女子,随着动感十足的音乐,沿着一圈环状的运动器材,努力地摆动身躯。环状运动是藉由30分钟的简单有氧运动、伸展运动,充分训练身体每个部位的肌肉群。他们汗流浃背、气喘如牛,但看得出充满了健康的畅意!

除了环状运动,芝山生活家还提供各种各样的健康课程让民众学习,包括推拿养身、有机食品、有氧舞蹈、生活园艺、整脊、气功等;也引进低温烹煮食物的器具,除了教导民众低温煮食、不煎不炸的好处外,还可提供来生活家运动的民众健康的食物。

余仪呈让诊所与芝山生活家并进,以论人计酬的模式经营,虽然想让民众同时拥有医疗与促进健康照顾,但是,要民众加入芝山生活家的会员并不容易。民众在尚未建立正确的生活健康观念前,很难有动力进行健康生活的练习实践。所以,诊所必须提供足够的诱因,让病人们到芝山生活家学习健康生活,只要加入的人越多,诊所耗费的医疗费用就会减少,节省下的健保费会越多。

余仪呈解释,健保局提供六家诊所的论人计酬年度虚拟总额约有1.4亿元,预计总共照顾8,936名家庭医师会员的健康。诊所将先自行投入资金来营运芝山生活家,并每年拿出固定经费作为会员们的红利,让他们免费加入芝山生活家会员,并把每年健保节省下的金额的50%,继续回馈给芝山生活家的会员,让他们有更多红利额度去从事环状运动、上健康的课程。一旦民众投入芝山生活家后,便会体会到健康生活的好处,随着观念的改变,生活越健康,就越减少去诊所就医的机会。

若这个模式能上轨道,诊所医师就可退出芝山生活家的营运,交给其他的专业团队经营;而民众越健康,医生就可减少医疗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如此一来,医生、民众皆获利,可谓双赢。

余仪呈信心满满,期待将来芝山生活家的模式能成功,即可复制到全台各地,让民众学会真正的健康生活。他说:「健保只能解决疾病,不能制造健康。可是只解决疾病,生活习惯不改的话,每天就在制造问题;一制造问题就用药去扑灭它,随着年龄增长,总有一天药也解决不了问题。健康的根本是你得去彻底改变生活的习惯和观念,我们现在就在做根本上的这件事!」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豬開口示警:明年米貴,後年房屋無人睡
  2007年中國大陸網路上廣為流傳一則「豬開口」說話的奇聞:遼寧省中部鞍山市郊區的一戶農家,家養的豬出欄了,趕上豬肉能賣上好價錢,…
從奧運看台灣職棒
自從當年簽賭案爆發之後,台灣職棒一直找不到振奮人心的方式。國家隊在國際賽的表現似乎變成了唯一的大補丸。國際賽有好表現,觀眾入場數就會增加;…
2014年3月──數字看中國
緊跟李嘉誠 北京房產大亨拋253億資產 《證券日報》3月3日報導,北京最大房地產發展商SOHO中國主動收縮在上海的布局戰線,…
《父親》猶如驚悚劇 揭開失智症患者的世界
近年來,各國有不少探討失智症的電影,年邁的父母逐漸喪失自理能力,或者曾經親密的伴侶忘記了自己、忘記了親人。過去依稀的輪廓日漸模糊,…
小擦撞快速擺平 PAMO線上和解書小兵立大功
開車族免不了都有事故經驗。事故有大有小,大車禍必定找保險公司斡旋理賠,小擦撞則多半想迅速擺平,息事寧人。 而這樣的場景你可能不陌生。…
快樂頌
我的生活喜樂洋溢 不是因為有名車華宇 只因為有大大的天空和胖胖的雲   沒有人為我唱詠嘆曲 海風的陣陣撩撥 早已在我的心弦上奏出絕妙好音…
還記得二戰時……
記憶還是遺忘?──《我記得》(Remember)(新片)導演:艾騰‧伊格言(Atom Egoyan)演員:克里斯多夫‧普拉瑪(…
吃吧,勇敢的中國人!
編按:開放中國食品進入台灣並非一朝一夕,2006年中國陽澄湖大閘蟹被驗出含致癌抗生素「硝基呋喃」,600多公斤的大閘蟹被民眾吃下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