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因斯是影响极大的经济学家,很多国家、很多时候都利用其理论增加政府支出以提振景气;而很多人也指责凯因斯的理论带来政府职权和负债扩大的祸害。但绝大多数人其实并未充分了解凯因斯的理论。凯因斯的重要贡献是提供了一套分析整体经济问题的架构,这架构不只可以分析国家经济,因为目前全球化的世界愈来愈像是单一个经济,因此凯因斯的理论也可用来分析世界经济的一些重要问题。
凯因斯理论的简单说明
简单的凯因斯理论包括两个部分。第一、在现代货币经济中,人们可以存钱或借钱,社会的总支出不必等于总所得或总生产,因此可能出现产品全面供不应求而使物价上涨,或者产品普遍卖不掉而造成不景气和失业的现象。这些现象若要靠市场机能自动来调整,不仅需要很长时间,过程也可能很痛苦。第二、在支出或需求不足时,政府增加支出可以透过所谓乘数效果,而使所得和就业提高更多。
一般政府常只用到第二个部分,而且忽略其中需求不足或未达到充分就业的前提,因此发生凯因斯政策被滥用的现象,以及很多国家政府以财政赤字来增加支出,而造成政府债台高筑的后果。很多批评者把责任都归给凯因斯,反而忽视了政府滥用凯因斯政策的责任,并且在真正该使用凯因斯政策的时机,又阻碍了它的合理使用。
全球化使世界愈来愈像是单一经济体,因此也可用凯因斯的理论来分析。全球经济多年来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凯因斯所提出的需求不足问题。如果各国不正视这个问题,各种解决全球经济问题的方法都难完全成功。
全球生产超过需求 全赖美国花大钱
二次大战之后,包括我国和日本在内的一些国家开始快速的经济成长。这些国家因为经济和人口快速成长等因素,储蓄率甚高,即使快速经济成长需要大量投资,国内需求的成长仍不如生产的成长。这种现象若在封闭经济体系内,就会造成各国内部因需求不足而难以快速成长的压力。
但在全球化的时代,各国生产和供给即使大于国内需求,仍可将多出来的东西卖给外国,而不至于因为产品卖不掉而限制了经济成长。实际上从早期的日本到后来的中国,多数高成长的国家都是靠扩大生产出口品来领导其经济成长,也就是藉外国的需求来扩大自己的生产。所以这些成功快速成长的国家普遍有出超的现象,这也就造成全球生产超过需求的现象。
依凯因斯的理论,这种情况简单的解决方法,是另外有些国家愿意且能够接受大量贸易入超,也就是愿意且有能力买比自己所生产更多的东西,那全球就不会有生产超过需求的现象,全球也就可以顺利成长。但愿意多花钱的国家虽然可能很多,有能力一直花比所得或生产更多钱的国家却几乎只有美国。
美国因为经济独大、资源丰富以及拥有比一般国家健全的货币管理,使美元和美国政府公债成为全世界都接受的资产,美国可以藉发行更多美金和公债来支出,而使其需求长期高于其所得和生产。这种由美国补充全球需求缺口的做法,维持了全球几十年的经济成长,也造成了目前美国债台高筑的后果。很多人指责美国的赤字和负债,却忘了没有美国赤字和负债,各国都难有目前的成长成果。2008年金融海啸初起,很多人都怪美国,也怪美国救急的宽松货币及财政政策。等到美国的第二次宽松政策QE2要结束,大家又担心世界需求不足。最近世界景气可能再转坏,很多人又在期盼美国第三次量化宽松QE3。
成长更快也能解决 但不是持久之计
在凯因斯理论中,全球需求不足的现象还有另一种解决办法,就是成长更快。更快的成长虽会有更多生产,但在生产增加之前就先要有更多投资,也就是更多对资本财的需求。因此全球成长率的提高,在短期内也可能降低需求不足的现象。不过这种办法可能需要愈来愈高的成长率,使投资不断增加,才能让愈来愈多的生产有足够的出路,所以这可能不是能持久的办法。
全球即使经济上能用愈来愈高的成长率来维持产品供需平衡,也将会受到资源和环境因素的限制,而难以持久。从这角度来看,过去全球的快速成长帮忙解决了一部分需求不足的问题,但同时创造了资源不足和全球暖化的问题。如今全球成长率若下降,依凯因斯的加速原理,投资会下降更多,需求不足的问题也会更严重。
简单地说,过去全球靠美国赤字支持的快速成长,已因美国负债过多及全球资源限制而难再持续,但成长率的下降却可能造成需求更不足而经济更衰退的现象。最近的情势使很多人又再期盼美国的宽松货币及财政政策。一些国际知名的学者如克鲁曼也都主张美国要有更强力的扩张政策。
不过,美国和其他高所得国家的宽松政策并不能解决世界的长期问题。除了这些国家在负债已经过多的情况而不能一再扩大举债之外,国际经济并不是只有总体需求不足的问题,产业调整的问题同样严重,而产业面的问题并非提高总需求或凯因斯式的政策就可解决。
扩张政策不利美国 产业调整问题才是关键
世界经济成长并不是所有产业和国家都同比例成长,目前开发中国家的快速经济成长主张,乃是靠取代高所得国家的生产来达成。开发中国家藉其较低工资及工地和环保成本,大量生产原本中高所得国家生产的产品,并在市场上取代了中高所得国家的产品。这种成长模式若依市场法则,应该会使中高所得国家的生产、就业以及所得减少。然而多数中高所得国家却不愿接受这种结果,所以过去就常以赤字来扩大内需和支持失业。
而这种扩张性的做法也如前述,维持了全球供需的平衡及经济成长。但除非中高所得国家能有更多新而有竞争力的产业发展,否则其既有产业被低成本国家取代,以致所得和就业必然下降的压力并未消失。支出的增加虽可支撑短期的就业和成长,但在产业面的竞争力未能改善的情况下,大部分扩张性政策的效果,其实会用来买开发中国家产品而流到开发中国家,等于助长开发中国家的经济。
尤其目前国际投资生产已很方便,中国等开发中国家的生产能力也不断升级,高所得国家的扩张政策,有可能反而支持了开发中国家的快速成长及其新产业更快速的发展,而造成对中高所得国家产业更快速的替代,以及中高所得国家需求更不足且失业更高的中长期后果。
由此看来,知名学者所提美国应采扩张政策的主张,比较像是站在全球景气立场的凯因斯式政策,而未注意到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高所得国家产业被开发中国家替代的问题,因此并不能真正解决美国本身的问题。美国的扩张使全球获益,而美国自己的问题却未解决还要挨骂。
因此美国应该跳开凯因斯式的想法,回到产业基本面的思考,把更多注意力和资源放在改善美国的产业竞争力,降低外国的不公平竞争,同时接受某些人民的工作很可能流失而工资可能下降的事实,而做好调整的配套工作。在全球化的时代,凯因斯政策也许可以救世界,但已不容易救美国或我国这种中高所得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