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大陸

中國夢碎 旅中英商舉家回國

馬克.基多創辦了以在華外國人為讀者群的英文雜誌That's系列之一:《That's Beijing》。
網路擷圖
第134期
楚櫻

大半輩子在中國築夢,被喻為中國通的英國著名出版人馬克.基多(Mark Kitto),近來在一篇博文中傷感地向中國道別:「我的愛已逝,我的中國夢已醒。」他說:「我很願意中國成為我生活和成就事業的地方,但現在,我就要離開了。」

馬克.基多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學的是中文,1986年曾到北京進修。1996年,馬克重返中國,正式開始了他所夢寐以求的生活和事業。之後他在中國度過16年,娶了一位廣東籍妻子,育有一男一女兩個孩子。

在商界拚過後,馬克投身出版業。他因成功創辦了以在華外國人為讀者群的英文雜誌That's系列:《That's Beijing》(那是北京)、《That's Shanghai》(那是上海)及《That's Guangzhou》(那是廣州)受到廣泛關注,曾被英國《金融時報》稱為「微媒體巨頭」,他也曾把自己比作中國的媒體大亨梅鐸。後來由於各種原因,他和中方合夥人鬧翻了。2004年馬克的雜誌被政府查封,他同時失去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That's商標。

即使如此,馬克還沒有放棄他所追逐的中國夢。離開出版業,馬克舉家搬到離上海3小時路程的莫干山,開了一家咖啡店和小旅館,過起了隱居生活。2009年,他還寫了一本名為《中國杜鵑》(China Cuckoo)的書,深情講述他在中國生活的故事和他的中國夢。

馬克.基多去年8月在英國《Prospect》雜誌發表的一篇告別文章〈你永遠不會是中國人〉(You'll never be Chinese)表示,他將帶著妻子兒女回英國定居。選擇離開,主要是緣於對當下社會現象的憂慮:「當今中國社會只聚焦於一個方面:金錢和對其的獲取。」他說,在他所居住的小山村,「人們不問我身體如何,也不問候我的家人,而是問我的生意能掙多少錢,我們車值多少錢,我們的狗是花多少錢買的。」

而回到英國,「我可以在一個規範的環境下經營我的生意,不會再為了某天我的生意被奪走而擔驚受怕,不用為我的家庭所呼吸到的空氣和傷身體的食物而過分憂慮。除此之外,為甚麼我必須離開中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我想給我的孩子們一些像樣的教育。」

他說,中國教育系統並不教育人,那兒只是一個測試中心,壓力讓孩子們變得病態。「我很多當地的朋友對這樣的教育體系像我一樣深惡痛絕,但他們沒有別的選擇。我是幸運的,我有。」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SOS:中國土地財政走到了盡頭
當某些金融業者與評論者翹首盼望中國挺身而出挽救世界經濟之時,中國政府卻正為紓解地方財政困局焦慮不已。…
「土女時代」 華人世界的土耳其通
第一人稱出發的粉絲專頁經營風格,土女時代在臉書培養不少忠實粉絲。葉俊宏攝影 看見採訪團隊抵達,…
職場美女同事 考驗男員工專注力
有這麼一種說法:「男生跟漂亮的女生說話時,暫時會覺得好像變笨了。」荷蘭的研究團隊對男學生的實驗結果是,感受到女性魅力的程度越多,…
「禮面作」開店實戰 經驗堆疊選址三要素
▲禮面作創辦人李雅鈴擁有豐富的開店經驗。吳長益攝影 由於現代消費型態改變,提倡台灣在地麵食的「禮面作NoodleMix」…
瞎忙?陸客商機只是一場幻想
2008年7月4日這天,台灣觀光業者期待已久的「陸客觀光團」首發來台。當時,台灣社會一片看好,旅遊業、禮品業、百貨業,…
家暴的心理傷害 等同於經歷戰爭
每個人都反對「打罵」行為,但是,父母毆打和辱罵孩子卻是最常見的。許多試驗與研究已證明,毆打、辱罵是沒有效益的教育方式,…
華爾街「金領」 改行成功
有50年歷史的雷曼兄弟徹底破產後,過去兩年金融業共減少了41.3萬個職位。當投資銀行的高薪和榮耀隨著金融風暴灰飛煙滅之後,…
找回最初的自己 付出越多得到越多
三天的美國重聚結束後,美國總召李方方還有許多後續的工作要處理,如整理照片影音、編刊物等等,十分忙碌。但她還是很開心地處理每一件事,甚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