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北市出发沿中山高速公路北上至汐止交流道,下网关后,衔接新北市汐止区的礼门街,经过基隆河后,在最靠近河东堤岸上的居民后院,是一条绿意盎然的花园步道。步道搭上棚架,架上垂下的藤蔓,如长发般的须茎,好似细致的窗帘在微风中飘扬。
在徐徐的微风中,沿着河边的绿色走廊走下去,发现两大片绿地,原来是生态池和小森林。许多鸟类与昆虫在里面栖息着。这些绿地一旁就是小区居民的住家,大自然与居民就这么和谐地在这里成为「好厝边」。
这是汐止中正小区居民自己营造的绿色廊道。中正小区是由基隆河东岸的两个里──礼门里和义民里组成。汐止最早发迹的老街就座落在此。很难想象,这条河旁的绿色廊道,十几年前居然是因台风而淹大水的灾区!
第一步》 把「鬼屋」变成「欧市橱窗」
早期,汐止名为「水返脚」,因为这里是水运时期重要的渡口,北上基隆或南下松山的旅客们,都得在这码头转运。络绎不绝的过客使汐止繁华一时,甚至有「小上海」的别名。铁路发达后,当年位居水运要地的汐止,荣景不再。
近年来,基隆河的河道泥沙淤积,每逢台风来袭,河水就会冲上河岸两旁,河滨道路遭大水肆虐,变成一片废墟。河道旁成了危险区。琳恩、瑞伯、芭比丝、象神、纳莉等台风,是居民挥之不去的梦魇──家园不堪多次摧残,被掩埋在废土中,居民不敢再踏入一步……
中正小区发展协会总干事傅玲玉,是促成小区营造的灵魂人物。1998年,傅玲玉时任中正区礼门里里长,2000年遇到象神台风来袭,汐止严重积水。大水过后,断垣残壁的景象处处可见,傅玲玉感叹道:「真的是惨不忍睹!」
傅玲玉于是号召居民进行小区营造、美化空间。由于这里是汐止最早发迹的地方,许多早期的居民已然外移,但老旧房屋的产权仍在外移居民的手上。要找到旅居外地的人们回来经营小区有所困难,所以小区居民们只好协商这些私有土地的管理权,进行美化的工作。
居民从一间最破旧的房子开始。傅玲玉笑称,旧房因年久失修,「这里的小孩都称之为鬼屋!」由于没有公部门的经费补助,一切只得以最精简的方式进行。傅玲玉找了几个宝特瓶,种上花卉,并买来挂衣的架子,把花卉挂在在这间「鬼屋」的窗上。才花了几百块钱,没想到一鸣惊人,当地媒体以「欧式橱窗」称赞这别出心裁的摆设。
傅玲玉把这「欧式橱窗」交给对面的洗衣店老板管理,由他负责维护。居民见状竞相效尤,接管一些老旧的房舍、土地,每个人负责一小块地的绿化,共同营造小区。傅玲玉回忆道:「从那时候起,居民们就开始争着说:『啊!给我一块地,我也要来管理!』我们把附近的一些废墟都美化了。」
这样以协商私有土地的管理权来美化小区的作法,如今成功营造出150公尺的绿美化区。
第二步》 打造一座150公尺长的凉棚
不只是私人的土地、房舍采用接管管理权的方式营造,中正小区发展协会也把公有土地采取无经费的方式绿化。
傅玲玉拿出以往水灾时的旧照片──好似经过土石流冲过,土堆夹杂着石块堆满住户后院。对照现在的绿色廊道、生态区和小森林,实在无法想象当年的灾区可以变成现在的河滨生态区!
不过,傅玲玉坦承,一开始谁也没想到可以营造成现今的模样,只是抱着环境美化的想法,一点一滴经营起来。回想当时,傅玲玉「怂恿」一位住户在这片满是泥泞的土地上,用现有的材料──大水冲积的石块,在后院围出一个小花圃,「先不看那一大片灾区,看这一小块(石头围起来的花圃)就好。」然后开始种花卉。居民们看见美丽的成果后,又纷纷起而效尤,在后院的灾区与河道旁做围篱种植物。
后来水利署执行防洪计划,建筑河畔高耸的围墙,居民只好把自己种好的花卉移植。高墙筑完后,中正小区用林务局评比的24万奖金,把花卉移植回来,并向水利署借用河边地,开始大规模营造河堤岸边景观。
小区发展协会架起长长的棚架,上面种上百香果与景屏藤,前后花了七年,变成一座150公尺长的凉棚。走在凉棚下,右侧可以欣赏住家后院的花草景观,左侧还可以看到基隆河河畔的景色,往上还能摘取熟透的百香果品尝,真是「一举三得」!
第三步》 营造「生态园」和「小森林」
穿过绿色长廊,来到了另一块绿地──「自然生态园区」。这里本来是一块烂泥地,隶属水利局,长年淤积难以使用。环保局早先就想把这块地变成浸润池过滤污水,但占地太小,环评一直无法通过。直到中正小区获得了第二次的全国模范后,才获得24万元的补助款,得以将此处认养,开挖成生态沟、生态池,种植各种台湾原生植物,并竖立解说牌。现在这里有超过140种的植物,吸引各种蝴蝶在此翩翩飞舞。想来这块生态栖地已获得各种昆虫的「认同」!
「自然生态园区」一旁就是「小区小森林」。傅玲玉回忆道,当初因为附近土地不断遭到开发,许多树木都被砍掉,致使基隆河附近常出没的鸟类渐渐无家可归。原本夜鹭、小白鹭、苍鹭、白头翁、喜鹊等都是此地的常客,居民为了让这些鸟类有个住处,于是有了营造小森林区的构想。
「我们就是打带跑,一边做一边想。」傅玲玉说,他们发现这块被水利局征收的土地一直闲置着,小区发展协会于是申请无经费代管,种出一座小森林。
言谈至此,傅玲玉突然指向一棵树:「你看那树上有一只夜鹭,要不要照一下相?」夜鹭一动也不动地停在树上,似乎真的很享受这个营造出来的环境。
这里的规划、建造、维护都由小区志工一起努力。看着一片绿油油的森林,鸟儿在此栖息,蜻蜓、蝴蝶悠然飞翔,好不舒畅!
中正小区从水灾中走出来,营造自己的一块花园,总长度1.7公里,十多年来的花费竟然不到三百万。这种「由下而上」的力量,令人惊异!
指着以往水灾时的凄惨相片,对比现在的绿色花园,傅玲玉充满豪气地说:「我常跟来参观中正小区的访客说:『别为我哭泣,因为我将再度站起!』」
原来,在大台北都会区──我家门前有「生态园」,后面有「小森林」──众志成城下,也有可能「美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