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一财经日报》近期报导,中国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再次把国内的持续高通货膨胀率,归咎于外资流入和美元贬值。
易纲去年便提出,中国2010年累计外汇储备达2.85万亿美元,相当于多投放了20多万亿人民币到中国的流通市场,这是2010年持续通胀的原因。易纲还指出,由于美国2010年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增印6,000亿美元货币,导致美元全球贬值,人民币因绑定美元也随之贬值,是中国高通胀的另一原因。此官方论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和总理温家宝在2011年也曾多次表达。
此外,大陆媒体常报导,国内最近肉、菜涨价,义愤填膺的家庭主妇们纷纷谴责美国滥发货币,造成了中国的「通货膨胀」。
以上新闻引起哗然,网民纷纷转载查证中、美官方数据,发现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元增发量并没有增加,而是减少。与此同时,人民币增发量却加倍,为同期美元增发量的4.8倍,是外汇储备年增量的4.1倍。许多经济学者认为,中国政府在2008年经济危机前后,为确保GDP高速发展,超量加印了人民币刺激投资,才是引发中国持续通胀的主因。
据美联储官方网站统计,2008年10月「金融危机」爆发前两年的货币增发量总额为10,222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发5,111亿美元;其后两年的货币增发量总额为7,562亿美元(含美联储第一次「量化宽松」的6,00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发3,781亿美元(按照美中汇率6.7计算,折合人民币25,332亿元),货币年增发量比危机前两年减少。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统计,2008年危机前两年的货币增发总额121,268亿元,平均每年60,634亿元;危机后两年的货币增发总额243,338亿元,平均每年121,669亿元,年发行量猛增1倍。
两相比较,近年来,人民币的平均年增发量是美元增发量的4.8倍。另外,中国政府增发的人民币只在中国境内使用,而美国增发的美元货币在全球使用,进入中国的不到40%,对中国的通货膨胀影响很小。
据中国外汇管理局网站的数据,外汇储备2008年新增4,178亿美元、2009年新增4,531亿美元、2010年新增4,481亿美元,平均每年新增4,397亿美元,合人民币29,458亿元,不到人民币年平均增发量的四分之一。